第三章 真正的以色列人(4)
我最终获准校方会将这次来访通知他,于是留了朋友特拉维夫家的电话号码。“是你的电话吗?”那校长一脸狐疑地问。“我租住的男孩家的。”我感觉到了他那不以为然、难以忍受的眼神。一个“好”女孩不会住在一个“男”朋友家里。“他和妈妈一起住。”撒谎也没能救我。不以为然的眼神变得满是讽刺。一眨不眨盯着我的这双眼好像在说:“你不但有放荡的品性,也还有羞耻心,对吧?”“他妈妈去度假了,所以把地方腾给我住,”我补充道,“他们挺慷慨大方的。”我平静下来。总不能在一个极端论者面前气馁。我大胆地迎着他的目光,那目光也就不再兴趣盎然并软了下去。我刚才被看成了堕落少女一个,所以抵抗也无济于事。回到特拉维尔后,我对得到马克斯的音讯几乎不抱希望。然而我错了。当天晚上电话就来了。他的声音还是那么愉快,这给我吃了点定心丸。“这么说你也来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你会喜欢的,这儿的生活太有意思了!明天中午我们一起吃饭好不好?”“没问题。去哪儿?”“你能再来耶路撒冷一趟吗?”“行……不过我得先取消明天下午这边的约会……”“这不太好,还是我过来吧。”他的声音渐渐没那么兴奋了。我担心会不会给他带来什么麻烦。虽说有些吃醋,艾尔戴德还是以他以色列人的细心帮着我“破译”对方所传递的信息:“如果你那哥们是个虔诚的教徒,到特拉维夫这种遍地婊子的城市来大吃大喝他会焦虑不安的。”我耸耸肩。这不该是理由。如果说马克斯热衷过宗教,那也是中学时代的事了。他是个生性活泼的人,绝非能在耶路撒冷正统教区深居简出的家伙。可是第二天,我发现和我面对面的马克斯整个儿一个《黑色是美丽的》版本。艾尔戴德说对了。我目瞪口呆。“你看到我好像很吃惊?我变化真有这么大吗?”马克斯好奇地问。“应该说,我找不到那个穿着百慕大短裤(一种齐膝短裤),和我说要一天到晚打篮球的朋友了……”“我随心所欲地玩过。但责任让我对这块土地有了神圣感。这才是真正的寻根……”这顿饭在沉闷的对话中吃完了。马科斯说的言谈简直就是洗脑。他对事物的看法令我失望。我觉得失去了一个朋友。我感到孤独。我本指望他带我走进一个“年轻又快乐”的以色列。下一个约会的时间到了,我不能再耽搁了。我们向车站方向走去,而他依然在不停地向我灌输。他自顾自地说,好像没什么能打断他。最后还是他自己伤心地发觉我们之间隔得越来越远。到了公共汽车上,好些人对他侧目而视。从餐馆出来后,他就不说法语而改用希伯来语跟我交谈。碍于周围的人,我没有断然拒绝。显然并非只有我一人被他的“思想”弄得很烦。周围的乘客都向他投去厌恶的眼光。突然一声暴响。车停下了,一个男的冲向马克斯,把他当棵李子树似的推搡着,高声叫骂地将他丢下车去。我连忙跟下车,虽说有点不情愿但毕竟我们是一起的。那个暴跳如雷的家伙还在嚷嚷:“蠢东西!这儿没你的屁事,给我滚,滚回你的犹太区琢磨你的蠢事去吧!没服过兵役,你甚至连以色列人都不是!你们一伙都是胆小鬼,废物,白痴,寄生虫……”汽车发动了,带着其他人继续向前,扔下马克斯含泪站在人行道上。几个过路人回头看我们。人在以色列呆着便无法置身事外,辩论随时有可能发生。马科斯飞快地向我说了声再见,一边低声抱怨真不该来,白白浪费时间什么的。他令我很不好受,我追上去,用手扶着他肩膀轻轻地摇了摇,就像小时候试图安慰他或者帮他度过难堪时分那样。他颤抖了一下。我把手拿开。我对他说,即使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还是爱他的。他勉强笑了笑,迅速离开了,轻薄的黑色礼服被风吹裹在身上。我看着他远去,样子伤感而自尊,一如公园里的黑天鹅挥动着受伤的翅膀,一场既徒劳又高贵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