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

从化

区域简介钟楼村钟楼村位于从化神岗镇,村中的人全部姓欧阳,村中的老人说,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后裔。据欧阳氏后裔欧阳宇团回忆默写出来的《钟楼记》记述,钟楼村建于清朝同治壬戊年(公元1862年)。整个村落依村后挂金钟山而建,坐西北向东南。村口有座门楼,开一小拱门,上书“钟楼”二字。钟楼村全村其实是一幢设计相当完整的大院落,沿着村子流连一周,便仿如回到古代小王国。正门处有几路直巷,纵向的直巷的两侧是民居,横向也有直巷相通,这样的设计使得每一户的两廊相通对望,小至孩子的照看,大至防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一家有难,众人相帮。这种“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有专家说在全国都是难得一见的。民居的墙体设计也颇具心思。墙有三层,夹在内外两层的中间层,是不规则的废砖,盗贼根本不可能撬墙而入。除此之外,古村没有太多装饰,一切都为了实用。在古村外围,隐约可见的是一些残余的墙体和一个门洞,想来当年这里应是村外的防护墙,一个村落,一大户人家,就是这样和睦相处了几百年。但是现在整个村落却人去楼空,只剩一些老人家在这里居住,台阶上的青苔星星点点,游人也很少,曾经子孙满堂的古村又回复当年的平静。钱岗村钱岗村是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的古村落,大小千余间屋舍,布局随意而合理,错综复杂却不凌乱。村内有九间书院、四座更楼,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古门楼。村落结构完整,不仅有较完整的水系,还有村墙(塞墙,具有防护、防洪功能)。不过随着时代发展,村民觉得老屋远离现代文明,古村附近建新村后,大部分村民迁出古村,现在只剩下五六户老人留守古屋。在钱岗村最有文物考古价值的是钱岗古村西向更楼的封檐板,长米,宽米,记录了明清时期珠江两岸风光,更是被专家称为“广州清明上河图”,引起了文物、建筑界的高度关注。骑行线路广州市—太和镇分岔口—钟落潭分岔口—从化市太平镇—神岗镇—钟楼村—从化市—神岗镇—大埔村—钱岗村—从化市太平镇—钟落潭分岔口—广州市,全程102公里,一天。线路特点全程基本上都是柏油马路,路上有一点碎石,小心扎胎。路两边有树,除了正午的时候遮不了太多的太阳,其他时间都可以遮阳光。早上九点前公路上的汽车比较少,之后的汽车就比较多,为了安全起见,建议骑车者只在规定的单车道上骑行。车辆装备要求车辆无要求。一条备用内胎、手套、水壶、头灯(105国道无路灯)、帽、防晒霜、打气筒以及基本修车工具。推荐人数人数不限,但是为了便于协调,建议在15人之内。骑行时间7—9月份天气太炎热不适合出行,只要天气预报不下雨其他月份都可以出行。具体行程早上从广州市东方乐园大门口出发沿105国道北上,骑行13公里后到达太和镇分岔口。此时继续沿105国道北上,再13公里后到达钟落潭分岔口,从这里沿105国道向前9公里到达从化市太平镇,再骑行6公里到达从化市神岗镇。在神岗镇左拐下105国道向西走,过流溪河上的神岗桥,过河后骑行3公里到达钟楼村。这一路105国道两边都是水稻基本农田保护基地、广州菜篮子蔬菜基地。在流溪河边上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可以留意看看。在钟楼村就可以慢慢溜达,照相了。游完钟楼村沿原路往回走9公里到达从化市太平镇,然后在这里向左下105国道向东走,2公里后到达大埔村,在村里的分岔路口左拐向东走村间的小路,5公里后到达钱岗村。钱岗村是今天第二个目标,游览完毕之后沿来路继续向前,大概7公里后可以到达从化市太平镇,此时回到105国道上,在这里沿来时的路经太平镇、钟落潭分岔口、太和镇分岔口,共35公里回到广州。另外沿途每个小镇都有酒家、饭店,可在路上吃午饭。建议中午在从化市神岗镇岔路口的饭店吃饭,那里有杜仲猪尾骨汤、鲜炸河鱼、新鲜的鸡杂炒菜心。这些可是正统的广东农家菜,不可不尝。注意事项1.其他交通:到太平镇可到环市西路市二汽客运站、广园东客运站等乘坐从广州—从化的班车,在太平镇下车。到达后可雇当地出租面包。2.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比较富裕,当地基本上没有自行车修理铺,有不少摩托车、汽车修理铺,打气、补胎还是很方便的,但是其他工具可能不是很全。3.大家可以在加油站上免费的厕所,还可以买小零食和饮料。但加油站提供的食品种类很少,价格也不便宜。4.携带行进间的小零食,它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补充糖分,还可以克服长距离骑行的枯燥。建议带巧克力、维C水果糖。建议饮用以下饮料:脉动、佳得乐、加盐雪碧。5.如果下午时间耽搁的太晚,105国道没有路灯,最好带LED头灯或其他灯具(例如自行车尾灯)给汽车司机做指示。小建议:LED头灯体积小,可以绑在手臂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自行车之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国自行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