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访张澜(3)
“两老留步。”徐冰恭敬地双手一拱,返身急去。张澜还在未敢想像的惊诧中:“毛润之,毛润之,你……居然真敢深入到虎穴里来?!……”蒋介石最后的第三道催发电报,不曾想重重地将了自己一军,令大司令猝不及防。他实在是想不到,他——**居然敢来!1945年8月28日下午3时30分,一架绿色军用飞机映入迎候人们的视线,缓缓飞临重庆九龙坡机场。“来了来了!”“到底盼来了!”人们好一阵雀跃。标有476650号的飞机缓缓停下,急不可耐的人们,尤其是众男女记者涌动着直往前冲。一双双眼睛紧盯着机舱门。门,开了,步出一位身材高大,穿着灰蓝色中山服,双眸传神的**。时年五十二的**,已是中国**中央委员会主席。**致谢地挥了一下手里的“拿破仑”帽,欣悦中流泻出独有的沉稳。周恩来相伴而出。时年四十七的周恩来,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赫尔利和张治中鱼贯随出。赫尔利是美国驻华大使。时年六十二。张治中是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时年五十五。王若飞及参谋团等八人压阵而出。时年四十九的王若飞是**中央委员。抢新闻的各报男女记者们此刻已顾不得礼仪,一哄而上,争着握手的、递名片的、抢先提问的,激奋的热烈中,也实在有点混乱。宋兰英也拥挤在人潮中。她噙着热泪响声喊着:“**,你好!”在手臂丛中的这只小手,太不起眼了。机敏的**还是捕捉到了那只弱小的手臂,伸手一握。周恩来见众记者的汹汹阵势,不能不使出声东击西之计,将腋下早就备着的纸包一亮:“新闻界的朋友们,你们要的新闻,在这里。”一招奏效。记者们又“呼啦”一下将周恩来团团围住,争抢着材料。**这才得以脱身。迎候的各界代表这才得以向**围拥上去。国民党代表以主人的身份,抢先了一步。乔冠华依次作介绍。时年三十二的乔冠华,是**《新华日报》国际评论专栏负责人。**依次跟周至柔、邵力子、雷震等一一握手。周至柔是蒋介石代表。邵力子是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雷震是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拱手向人们致意:“有劳诸位!”不待乔冠华介绍,**一眼望见银须飘拂,身着灰布长袍的老人,便两步上前:“你是张表老?你好!”张澜用力握住**宽厚的手:“润之先生好!”两注彼此神交已久的目光终于交织了,融和了,闪烁着心有灵犀的火花!**记忆犹新地追溯道:“我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时,就从报纸上拜读到先生领导四川‘保路运动’的事迹了。了不得啊!”张澜连连摆首道:“哪里。润之先生的大名,我在北京《晨报》时就耳闻了;你那篇《民众的大联合》,把《晨报》和我都‘联合’了进去。”两人相见恨晚,相顾欣然。**有点过意不去:“大热的天气,您也亲自到机场来,真是不敢当!不敢当!”张澜直剖心曲:“你奔走国事,身负众望,欢迎还来不及呐!”旋即,**又一一跟沈钧儒、黄炎培、鲜英、冷〖FJF〗?〖FJ〗等握手。郭沫若双臂一伸:“欢迎主席!”时年五十三的郭沫若是国民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略作夸张地招呼:“噢,大秀才!”此刻周恩来已握住张澜的手,备如故友重逢!周恩来理解大家的心愿,手一招:“来,一起留个影吧。”队形还未站好,宋兰英与记者同行早已抢拍开来。少许。周恩来见人们仍不想散去,尤其是嗷嗷待哺般的众记者朋友,不由一笑,扭首道:“主席,你不说几句,怕是过不了这道关哪。”欢迎的人们开心不过地拍起巴掌。**面带微笑,会说话的眼睛与人们融作一体:“其实我要说的,飞机从延安一到重庆都已经说了。”人们会心地笑了。**实话实说:“大家最关心的,也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制止内战,应该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大基础上解决分歧,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一个人民天天盼望的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很愿意与朋友们一齐努力!”说着,大手习惯地当空一劈!热切的掌声,迸发出彼此努力的心声。林园行宫,却是静幽幽的。还是蒋介石与宋美龄,还是小森林那通幽的曲径,还是那岔口的石案、石凳这里,寻踪赶来的秘书官急急报告着:“委座委座!……”蒋介石闻声止步,训导着:“请注意,遇事不要慌忙,要学会处惊不乱。”秘书官连连屏息凝神:“是,委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