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PAST(粘贴)/孟湄

岁末PAST(粘贴)/孟湄

孟湄,北京人。曾在巴黎、香港工作生活。现在北京一家法国公司做管理人。有时间的时候作文学翻译,译过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认》等,偶尔给报刊杂志写随笔。这段时间来来往往,时常在路上,在一个会议上,在一个房间里,在一个事件的中心,在一本书里,在一场婚礼的宴席上,在一个无名的南方小镇,汽车抛锚站在马路中央。很多人,很多声音,很多颜色,很多画面。写字台上往来的文件,数据,指标,做不完的事情,房子外面川流的人,广告牌上巨大的美女,街头目光愕然的民工,抱着手机说话的少年,飞跑的花一样笑容满脸的孩子;飞机上看见山看见河流。汽车里看见面孔看见眼睛。杨利伟说在月球上还没有看见长城。有一本书,第一页这么开始:“这么长时间你在哪儿?她说,在哪儿?很远。我想是。久久的安静。你知道,一开始你有点儿让我害怕。在最一开始的时候。不会。真的。这个话让他笑了。你当时给人感觉你什么人都不需要。其实,这个样子正是最需要别人的时候。你会不知道?我知道。可是太晚了。知道是从来没有晚的。他说。也许不晚。但是总之来不及做什么了。”这个开头让人愣在那里,又读了一遍。独自面对,有老长的时间。书名叫《黄昏》。转眼又到了年尾,青萍之末。九月天,上路了。找到一个吧台,要了一杯咖啡。我在柏林。50米外多少年前是柏林墙。曾经沧海。对着墙的街边小店里,当年倒掉的墙石块作为纪念品出售。在路上走。上海,广州,北京,巴黎,柏林。世界越来越相像,品牌都一样,都学信息技术全部格式化。今夏,欧洲的女孩都露出了肚皮。很感性。北京上海也有。柏林的咖啡馆有点像中国省城的餐厅,装修很努力,但是很多不小心的地方捉襟见肘露出了倒下的那个制度和时代的痕迹。我和老板搭话。隔着一张台子。我们曾经属于同一制度的阵营。现在他和我一起看地球上的人。今天天气好,太阳好,离这里最近的网吧就50步远呀,您找不到取钱的机器,是的,那是因为很少人用,您知道。就这样在路上站一站,看一看。柏林集中了很多最具新意的建筑艺术创造和工地。它们是独特的。西柏林有老城和街道,酒吧气派华丽和跑堂风度威严,银行营业所坐落在宫殿里,到处浓浓地散着普鲁士时代的遗风。这样有传统有家道的柏林竟有江湖浪子的行为,比如允许建筑师在一座两百年老的大宫殿顶装一层金属和玻璃混合的通廊。那座墙倒了二十多年后,索尼中心,现代艺术馆,联邦议会群座相继出现了。古老和新潮对照得大胆突兀,也是和谐的一种,或者说突兀中站立了和谐。尤其我不能忘了卡尔·马克思大道。柏林永远的风景。楼房大街商店都有和北京沈阳哈尔滨亲近的遗传基因。大街宽阔无比,楼房外表是水泥墙,楼后面土路破旧,楼梯口的破旧脏乱,异地看这种景象,给人在路途上调制一杯乡愁。酒吧的玻璃窗外走过一个老年妇人,眼睛固定在一种情绪里,朝着她的目的地走。她穿过了不再有墙的大道一直走。她的衣著还在有那堵墙的时代里。就像吧台里面的老板用来盖咖啡杯子的那块布,还有他去摆放一只一只杯子的动作。奇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十诫》。很美的类似的画面。让人在路上老想停住脚。像要在DVD的遥控器上寻找一个键,把美固定在面前。眼睛记忆起在北京曾经掠过的一本摄影书,一位国人在欧洲,也许来过这条柏林墙大街,用镜头录下见闻。那个夜晚我的眼睛在书里面找,找很久,想看到别的什么,别的地方,别的一种,可是找不到。可不可以在一个人,一个物,一个事件的最里面发现到别的,也许只是想发现特别而已。可不可以像看到一株草,一朵花,一滴水,一个目光,像柏林酒吧台我身旁的那个男人,专注在一个莫名但是很深的情绪里的,捏着咖啡杯子的手指。存在,繁花如锦,在每一个陌生或熟悉的国度,在我们都具有的维度之内,并不非要属于《黑客帝国》的那种。又一回岁末。又一次重复给自己。忘记是哪一回少年滋味,岁末时分独自在没有开灯的房间一个人张望黑色的外面。突然害怕,失落在时间。香港铜锣湾。万头攒动的大街。全是商店和购物的人海。我的眼睛扫过一个橱窗,里面一个皮制女式文件包一下打了眼,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自己脚已经迈进了店门,是个什么牌子并没有顾得瞧,只看那材质的天然和罕有,线条的简单大气,还有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质朴温厚的颜色,立刻想象要是我用这个包,每天手指尖有这样的温润,可以用手指尖触到暖和,相知相遇的愉悦和欢喜顺着手指淌漾。路上有等待么?等待一种心跳,一种从脚下漫上来的温润,一种如归。人人都在想要有什么,该买什么,该得到什么。没有人主张去想一想应该没有什么不要什么吗?在自己的存在和拥有中什么可以放弃可以被拒绝吗?不要有,不要,可以像节日购物的单子一样长吗?明天我上的培训课不妨试一试出这个题目,让每一个管理和运作数千数万数百万资金和成百上千雇员的经理们做这个问答题,然后上台演讲。比如我会说:不要有病,不要老是跑,不要不看书,不要不读诗,不要不自然,不要害怕生白头发,不要不动心,不要不尊重,不要太粗糙,不要吃撑了喝高了,不要说粗话,不要庸俗,不要财迷,不要有欺骗,不要侮辱,不要麻木,不要打仗,不要灭人。这堆不要也许很傻,或者干脆就是前卫?青萍,浮在水面。飘移。不定。冬天。北京天气好的时候,太阳有一种坚硬类似金属的光。我的城市开始有人盖房子像欧洲的房子一样,用更多的玻璃。通天落地,慷慨面对世界和阳光。应该来看北京的冬天。看灰黄混合颜色,看失去了四合院以后的寂寞和乏味,看天坛祈年殿蓝色琉璃瓦,在浮躁的都市里幸而还能和它一起沉静。风吹草低。没有把握。这个世界没有把握。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这个无把握。我知道,但是我知道得并不早。我想拉住你的手,我想抱住你。一个艺术展。来开幕式的尽是京城的名人名士,少女少男。艺术展是民工题材,题目叫:我们在一起。他们裸露着上身,上百人。组成一道巨大的人墙。他们是民工。你走进艺术馆大门的时候,必须穿越他们。不是每个人都感受裸露的震撼,也不是每个人都去想穿越的意义和问题。玻璃大厅里,一位知名的艺术评论者突然也脱去上衣走进民工,和光着膀子的一群站在一起。心跳了。在那一刻。我身边的人也有这样说。那一刻,那一滴水,那一缕风,那一线太阳。北京63那一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SOHO小报》文章选集――那一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SOHO小报》文章选集――那一年
上一章下一章

岁末PAST(粘贴)/孟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