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恕与珂雪》第十二章 爱人(4)
她开始运动、跑步,也不坐电梯了,爬楼梯到公司上班。
九楼耶!
难怪如果我早上刚进公司时碰到她,她总是气喘吁吁。
一个星期下来,我觉得她变壮了,大概是脂肪转化为肌肉的缘故。
珂雪射出悲伤这枝箭后的第三个月,我租了一辆车,开车到东部。
在花莲附近,见到一大片油菜花田。
我不禁停下车,在这片金黄色的世界里徜徉。
这就是珂雪那幅《天堂》的画里所呈现的景象啊。
我忘记所有的追求和悲伤,觉得又重新活了过来。
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我一时之间忘了车子停在哪儿,刚好看到附近有座房舍,便跑了过去,在屋外的檐下躲雨。
那似乎是一座庄园,有三四间简单的砖瓦房,院子是一大片绿草地。
草地上摆放了二三十颗巨大的石头,被人工雕凿过。
我四下一看,屋外立了个小招牌,说明这是一座石雕庭园。
“年轻人,”
一位看起来六十多岁蓄着灰白长胡子的老先生撑伞走过来,“进来躲雨吧”
看他面带微笑,态度又很亲切,我便点点头说:“谢谢”
我们一起撑伞走到庭园中的凉亭,他收了伞,说:“喝杯茶吧”
我坐了下来,感觉头上有雨,抬头一看,凉亭的屋顶只覆盖茅草,于是大雨穿过茅草,在凉亭内形成几股水柱。
我挪了一下位置,躲开雨柱,接过他递来的热茶。
凉亭外的大雨虽然倾盆,但凉亭内的老先生正烧着水沏茶。
我觉得温暖而宁静。
他问我从哪里来?做什么的?我据实以告。
然后说:“如果这座凉亭让我来盖,一定不会漏水”
他听完我的话后哈哈大笑,笑声非常爽朗,像热情的年轻人。
老先生一面喝茶,一面开始告诉我他的故事。
原来他是个素人石雕师,没受过正统艺术学院的洗礼。
年轻时为了生活,不管工作性质,前后做过几十种工作,但都做不长,后来终于在石雕的世界里,找到自己。
“我刚开始做石雕时,常潜到海里找石头”
老先生说。
“为什么?”
我很疑惑,“山上到处是石头啊”
“海里的石头更坚硬”
他说,“石头愈硬,雕凿的难度愈高。
这样在雕凿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我发觉他年纪虽大,身体也看似孱弱,但眼神中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雨似乎停了,他看了看凉亭外,说:“我带你四处看看吧”
“嗯”
我点点头,站起身。
我们经过一间屋子,只见满地都是坏掉的铁锤和凿子,我很震惊。
右手拾起一个沉重的铁锤,铁制的部分因反复的撞击而弯曲。
我心里琢磨着,这要经过几千次、几万次的用力敲打才会如此啊。
“有时我会觉得,跟我的石雕作品相比,这些才是真正的创作”
老先生淡淡地笑了笑。
老先生的石雕作品都随意摆在屋外的草地上,没有多余的装饰。
“反正是石头,也不怕日晒雨淋”
他笑着说。
他的作品似乎都以中年妇女为主,而且都呈现圆润与坚毅的感觉。
他说那是他母亲的形象,一个典型的台湾农村妇女,朴实而健壮。
有一件作品则明显不同,她比较像年轻女子,而且石头形状像蚕豆,使她看起来像是怀抱着某样东西,或某个人。
最特别的是,她的眼睛朝上,左眼被凿空。
由于刚刚下了雨,凿空的左眼内蓄满了水,风一吹,水面漾起波纹。
“这个作品很特别,它叫……”
我问。
“《柔情万千》”
他回答。
“原先雕凿时,并没打算把左眼凿空。
但后来凿左眼时,觉得凿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