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讨论朦胧派诗

二十七讨论朦胧派诗

我笑着谢谢他们,拿了吃了一颗,没想到味道极好,虽然摸去硬硬的,入口不用怎么嚼就化了,我好奇的拿起手里的糖看了看糖纸,写着大白兔奶糖五个字。

那个妈妈留意到我喜欢吃,笑着说:“是挺好吃的吧,我们家这一对儿别的什么花生糖水果糖雪花糖都不怎么爱吃,就中意大白兔奶糖呢,你们要爱吃就多吃点,我这里还有一大包。”

大妈笑说:“对对,我家孙子也是最爱吃这款糖,哎呀,糯糯的,我这个老太婆牙不好咬不动,偏这个糖不用嚼。”

“这糖是SH产的,以前啊叫米奇奶糖,建国后改成大白兔奶糖,现在买这种奶糖的越来越多了。”女青年说道。

“是啊,这两年生活好了,大家伙手上有了多余的钱,自然吃得好些,这以前也就年里节下的买点过节,你看看现在,这孩子们都当零食吃了呵呵。”孩子爸爸笑着说。

男青年:“这糖厂会做广告,现在人们不但要吃饱吃好,更要讲究营养价值,大白兔奶糖号称七颗大白兔等于一杯牛奶,你想哪个做父母的不动心呢?”

“是啊,如今开始要讲广告效应,不像以前,酒香不怕巷子深,商家认为自己货好就可以躺着做生意了。”

“哎呀,这以前啊,我们年轻那阵也是讲广告的,不过那会不叫广告,什么卖糖水的卖烧饼的都要走街串巷的吆喝,口里还编词,那不就是过去的广告嘛!”

“大妈说的是。”大家都被大妈一席话逗乐了。

我尽量不多说话,以免说多错多。

火车带着一车人在深山平原间奔驰而过。这列车由北往南可以说,一路上阅尽祖国大好河山,从北川到南水。从一望无垠的小麦地到崇山峻岭,再到缓和的丘陵。

坐久了人就倦了,旁边的大妈和夫妻都睡了。我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树木入神。

我对面的男青年在看书。我身边的女青年正拿着一只苹果削皮。

“咦,你看的是顾城的诗集?”

男青年放下书微笑点头。

“他的诗最近很火,有一句我最喜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要用他寻找光明。对,就这句,念起来就像嚼一粒橄榄,越品越有回味。”

“你也喜欢他的诗?你说的这诗叫作一代人,这是他公认最好的一首。”

女青年笑着摇摇头:“我其实没怎么看过他的诗,我最喜欢的是舒婷,也许是女性更有共鸣吧,你读过她那首吗,天啊,我周围的姑娘们个个都会背,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男青年笑着接道:“也不止像泉源,常年带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对对”女青年很高兴路遇知音,“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语言……我们彼此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我不知不觉也被这美妙的诗句吸引了,想了想,问女青年这是什么诗。

“致橡树,女诗人舒婷的,你没有听过吗?”

“嗯,有一点点印象,不大记得了。”

“她还有一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也写的特别好: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我听完,只觉得周身的热血迅速流动起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激情啊。

我突然想起那一堆杂志上看过的文章,一样的热血沸腾,一样的充满斗志。

而我身边那个普通的女青年,脸上也是一样的神情,不得不说,这种激情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它很吸引人,蛊惑人。我不清楚它到底来自哪里。

“你们都很喜欢诗吗?”我问,多一些了解很有必要。

“这些都是现在很受欢迎的诗人,朦胧派诗人,年轻人很喜欢读的,他们给人力量,给人希望,我觉得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反思过去,放眼未来。”男青年说。

我怔了一下,不知道接什么话,于是笑了笑,点头表示赞同,赶紧望向窗外,打算退出这个话题,心想,我了解得太少了,等下了火车到书店买几本诗集才行。

很快就到晚上了,也没地儿睡,只得坐着打盹。

这一趟又是一天两夜,我没问接应我的人,既然原路程往返为什么多走一趟。入行这么久,自然懂一个道理:小心为上,谨慎永远不嫌多。

也许是他们觉得我实实在在去一趟东北,回头说说见闻更真实一些,也许是怕有人监视。

我并不敢真睡,只敢闭目养神。

我旁边的大妈到底年纪大,除了两餐饭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睡眠状态,睡醒了精神头足了,就逗逗对面的小孩,给我们说几个乡野笑话。

那对夫妻呢,一直忙于哄两个小孩,又是喂零食又是换衣服,偶尔和大家插几句话,然后就轮流睡觉养精神。

男青年和女青年在这次漫长的旅途中好像已经互有好感,他们是我们这个座位中最活跃的,很少睡觉,不是谈诗就是谈现在的电影。从他们言谈中我了解到这个男青年是个杂志社记者,刚入行不久。女青年是大学生,读英语专业。

为了少露怯,避免像白天和他们谈诗人那种窘困状况出现,我大多时候其实也和大妈一样睡觉,只是大妈是真睡,年纪大了,呼噜不停。我呢是假寐,省得两个青年拉我扯淡。

尤其听到男青年是记者后,我更加谨言慎行,记者这种职业和我们这种行当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观察力肯定不差,万一露出一丝半点破绽,搞不好就被他起疑心。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在1980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在1980
上一章下一章

二十七讨论朦胧派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