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在哈金森工厂(2)
可见,父亲年轻时的性格相当活泼开朗。这种于困难艰苦之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保持了终生。
1922年10月17日,父亲和邓绍圣辞去了哈金森工厂的工作。他们于11月3日离开了夏莱特,填写的去向是塞纳-夏狄戎中学(CollegedeChatillon-sur-Seine)。但父亲并没有在塞纳中学上成学,原因当然是钱不够。两个月后,也就是1923年2月1日,他又从塞纳-夏狄戎(Chatillon-sur-Seine)回到了夏莱特。
1921年7月23日,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有13人,代表着全国各地50多名党员。图为**一大会址。
这次求学不成,使父亲想要继续读书的梦想最终破灭。除了以后曾在苏联进过“中山大学”以外,他再也没有进过任何正规学校读过书。他曾经开玩笑地跟我们说,他只有中学文化水平。父亲的知识,都是他在以后的岁月中日积月累地自学而来。他的智慧,也都是在革命斗争中和切身实践中锻炼而来。
1923年2月2日,父亲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在制鞋车间做了一个多月的工后,他又于3月7日离开了哈金森工厂。他的工卡上注明他离开的原因是“拒绝工作”。
父亲离开哈金森工厂,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做工了,而是因为在1922年,发生了一件决定他终生命运的大事1922年6月,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次年改名为旅欧中国**青年团)。同年夏秋之际,父亲参加了这个组织,成为一名青年团员,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和**的信仰者。
父亲离开哈金森工厂,从此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如果说当1922年年初他进入哈金森工厂时,还仅仅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进步青年的话,那么,在1923年3月他离开哈金森工厂时,便已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和选择了**理想的革命青年。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