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禁忌?(4)

饮食禁忌?(4)

饮食方式禁忌习俗不同,饮食方式亦不同。

饮食方式中的禁忌也反映出一定的民俗信仰。

俗以为神鬼是能够影响到人们获得食物的多少的。

农业、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常常与宗教、祭祀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些独特的饮食习俗。

过去,人们在获得丰收或捕猎到食物后常常是先祭祀祖先神灵,感谢神明的保佑,然后再自己食用。

《礼记?少仪》云:“未尝不食新”

疏云:“尝谓荐新物于寝庙也。

未尝则人不忍前食新也”

佤族习俗,不举行迎谷神、棉神、小米神和瓜神的仪式,就禁忌吃食任何新熟的庄稼和瓜果;景颇族认为谷子是有灵魂的,打俗时谷魂被吓跑了,必须举行叫谷魂的宗教仪式把谷魂再叫回来,这样谷子才能吃;鄂温克族打住鹿、犴、狍子,当日不能吃其舌,也不能切断其食道。

宰杀时忌切断或弄破野兽的阴物。

内脏忌食,只吃肉。

吃肉时要举行祭火、祭神的仪式活动,喝酒时也必须先献祭佛神和“白纳查”

(山神爷);藏族、佤族等民族喝酒时要用小拇指从杯里醮一点儿,洒向空中或地上,表示敬献神灵,然后才能自饮。

这些都是为饮食而举行的祭神活动和敬神的仪礼,以表示酬谢敬奉神明的心意。

否则,不敢擅自饮食,或者以为擅自饮食后,神灵佑,将来不能获得新的、更多的食物,会遭受饥荒灾祸。

台湾高山族在祭仪、出猎、丧葬时,有禁忌食鱼的风俗,也是饮食禁忌在礼仪中的体现,是重视神圣事物的特殊表示。

另外,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动中也常常附带有公共的饮食聚餐活动,同时也有许多饮食方式方面的禁忌。

如伊斯兰教的“斋月”

期间,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十个民族的成年穆斯林们,都要进行斋戒。

整个斋月期间,每天日出前吃好封斋饭,从日出到日落,严格禁忌吃食任何东西,平时抽烟的也要戒烟。

老弱病幼者可不守斋,但也要尽量节制饮食。

期满二十九天,寻看新月(月牙)出现时即行开斋,次日为开斋节(新疆地区又名“肉孜节”

),如不见新月,则继续斋戒一天,开斋节顺延。

这种斋月间的饮食方工,据说是为了表示笃信真主安拉,表示宗教信仰的虔诚。

满族中又有吃肉大典的习俗。

旧时满族富贵人家,有大祭祀或喜庆事,要设肉食宴会。

是日,无论认识不认识,凡是明白这个礼节的人都可以参加。

事先不发请柬,来人向主人“打千儿”

道喜问候之后,就可随意入座。

吃完就走,忌道谢,忌擦嘴,忌漱口。

据说道谢、擦嘴、濑口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满族祭天时,还有吃小肉饭的习俗形式,即再祭结束时,由族中老年妇女分小肉给众人吃。

据说吃小肉时屋内屋外的人不许乱串。

做好一锅肉丝粥,无论什么人赶上就吃,吃完也不用道谢。

只此一锅,不许再做。

以吃净或不够吃为大喜,最吉利。

忌讳吃不完。

这种祭祀活动中附带的饮食习俗,类似《礼记?曲礼》所云:“共食不饮,共饭不泽手”

往往带有一种古朴的淳厚,或者会令人想起洪荒时代祭礼时人群聚餐的场面,那时候,人们都是神的奴仆,彼此不分你我,是共生一体的。

所以这时的饮食不互致谢,不避粗野。

有人以“古之淳俗犹存一斑”

来形容它,实在说,也并非是过分的言辞。

中国人讲究尊重当地的习俗,所谓“入境随俗。

因而到某地某人家中做客,要明白当地的饮食习俗,了解当地饮食方式上有何禁忌,切莫犯了人家的忌讳。

不然的话,就会闹出笑话,或者发生误会。

到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地区做客,要尊重其宗教信仰,饮食时禁忌提及猪肉。

在维吾尔族家中做客,吃饭时,禁忌随便拨弄盘中食物,禁忌随便到锅灶前面去。

如吃抓饭,食前要洗手。

通常是洗三下,然后用手帕擦干,禁忌不擦手乱甩手上的水。

俗以为这样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共盘吃饭时,禁忌将自己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

吃饭时忌让饭粒掉落地上,如不慎掉落地上,要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饭布”

上。

吃饭时忌擤鼻涕、吐痰、放屁。

否则,会被认为是失礼。

这些禁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满族人禁忌杀狗,禁忌吃狗肉。

去满族家中做客,忌戴狗皮帽子。

如戴着狗皮帽子,必须在进门前脱下夹在腋下。

鄂伦春族人平时多食肉,或烤或煮,均忌用刀子叉肉。

到鄂伦春族人家中做客,也要注意这一点。

哈萨克族禁忌用手背擦摸食物,不准乱丢食物,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它用具上,绝对不准跨过吃饭用的餐巾,青年人不能当着老人的面饮酒。

如果到苗族家做客,吃饭时,家长会把鸡心、鸭心拈给客人。

但此时禁忌客人一人独食之,必须与在座的老人们一起分享。

否则,以为你不懂礼貌,不懂事,会被人看不起的。

到景颇族家中做客,景颇人喜欢上山采来阔叶供人吃喝时当碗碟。

但饮食中,千万不能把阔叶倒用。

否则,会被误以为有敌意而当成仇人的。

在汉族人家中赴宴,也有许多忌讳,如言谈举止,须小心谨慎,节奏放慢,不可匆忙急躁。

如在席间毛手毛脚,移转酒樽将酒洒了,便是犯忌的。

《风俗通义》云:“坐不移樽。

俗说凡宴饮者移转樽洒,令人讼诤”

另外,座次、举箸、饮酒,或以齿或以贵,禁忌无长幼、尊卑之序(参见本书“交际禁忌”

部分)。

饭菜忌食太饱,要留有余地;席间忌脱衣、松裤带;忌谈论饭菜不好;忌站起身来夹远处的菜;菜盘忌食空食光;忌主动要求添菜添饭;吃鱼时忌主动把鱼翻转过来,俗谓“客不翻鱼”

;忌不道别就离席而去等等。

总之,到人家家中赴宴,要尊重人家的饮食习俗,在饮食方式方面,也不能违犯人家的禁忌俗规。

这方面的禁忌,晚周时期中原一带就有了。

据《礼记?曲礼》云:“(与人共食时)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

从这一类禁忌的目的来看,一般说来都是讲究卫生、讲究节约、讲究礼仪的。

除了少数带有神秘意味之外,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民间禁忌:一部真正的民间禁忌的百科全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国民间禁忌:一部真正的民间禁忌的百科全书
上一章下一章

饮食禁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