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中产者的发展趋势(2)
不管是2006年,还是2010年,现在时间已经跨入2004年,中国中产阶层人数达到2亿无论如何都已经为期不远了。中国人的“中产”梦正一天天快步变成活生生的美好现实。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规范发展,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中产阶层将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主流群体;同时,中产阶层的崛起,也将构成整个社会的最大财富来源。未来的中国,将成为美好、富裕、文明的“中产”世界,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结构变化:更趋于合理据2001年出版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报告》一书介绍,现阶段中国中产阶层的内部已出现了层化的分化迹象,可有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之分,尽管这一分化目前还不明显。其间,中上层与中层较活跃,特别是中上层与“高收入”群体,是相缠绕而成为上升到社会上层的流动最快的一个层级。中下层则随时可能被“挤”到下层——其资源及占有能力几乎与下层相接近。(1)中上层。中上层包括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大约占中间阶层的1849%。这一层级,从职业、行业类型看,私营企业主与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均横跨第一、二、三产业;但从经济、政治、文化及在社区中的社会声望等的结构因素看,却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私营企业主属于掌握一定的生产资料者,他们是以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权为资本,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原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并行运作下的新的地位机会结构中,换取社会政治、文化资源,争取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专业技术人员属于不掌握生产资料,但对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建议权、发言权的脑力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分布于私营经济单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居于农村社区者多,90年代开始有规模地向城市发展,职业权力较专业技术人员大。但在社会评价上,即使在城市社区中的私营企业主,也大多在社会声望上居于专业技术人员之后。(2)中中层。中中层包括公务员、办事员与小业主、个体户这两个群体,约占中间阶层的36.97%。中中层的这两个群体在社会结构背景上是大相径庭的。公务员、办事员群体是在改革开放后,由引进外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性调整而出现的新型职业群体,其在人力资本(教育含量)、劳动方式(以脑力劳动为主)、职业权利(有一定的建议权、发言权)、报酬(居中上水平)、社会声望(对高素质人群有很大的吸引力)、生活方式及价值观(讲究生活品位、个性化)、群体的自我认同(职业地位的优越感较强)等的社会地位评价上,均优于小业主、个体户群体。(3)中下层。中下层包括商业、服务业人员及白领工人这两个群体,约占中间阶层的44.54%。中下层的这两个职业群体,均属于现代产业结构中的第三产业群体,在劳动方式上较为接近,然而在职业权力及社会声望上则有较大差异。白领工人这一群体的内部构成在现阶段较复杂。其间,既横跨国有、集体、私有及合资等不同经济类型单位,又兼具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结构两大社会经济活动类型。其身份认同也较商业、服务业人员群体离散些,如既有认同其统一性的——受教育水平较高、有一技之长(暗含有一定的职业建议权、发言权)、报酬较高、市场机会较多;也有认同其多元性的——在生活方式及价值观上,并非均已具有现代性,而是鱼龙混杂。就商业、服务业群体而言,虽然从职业的劳动性质上,现在普遍地将其归于第三产业。然而,从人力资本、职业权力、报酬及声望评价上均低于白领工人。在不久的将来,中产阶层的内部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年轻化。随着上个世纪70年末80年初出生的年轻人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高学历和现代最新科技知识将使他们一踏上职场就成为佼佼者。他们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大多数人就可以步入中产之列。更多的青年人加入中产阶层的行列,中产阶层成员的年龄结构将比现在更得以改善,年龄比以前更加降低。青春和朝气将成为中产一族的新面庞。(2)行业结构日趋合理。在信息化、网络化成为现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时候,许多适应新经济形式的行业应运而生,策划、咨询、中介等新行业越来越多。中产阶层的行业分布不仅越来越广泛,而且行业内部分工将日趋优化。中产阶层不仅将在一、二、三产业得到合理调整,而且大多数体力工作者也将随着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成为白领人士。整个社会劳动结构中,中产阶层的行业分布结构日趋合理。(3)区域更加广泛。目前,我国中产阶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和一些大中城市,在区域上,西部和内陆省份相对人数少于以上地区,并且农民步入中产的人数不多。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全面展开,东部与西部、大中城市与小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大大缩小、东西差距、城乡差别将大大缩小,中产阶级将由沿海及内地一些地区向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延伸,这些地区以及城镇的中产阶层将逐步增长;农民的收入增加,由小康迈入中产之家的人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