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啼笑九美图》后记
撰写唐伯虎故事的影视文学作品很多,本书另辟蹊径,力图接近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塑造一位风流倜傥、雅姿疏朗、放逸不羁、恃才傲物的明代著名画家、才子。所以,本书许多重要章节均取自正史、或当时的文人札记、杂谈。如,唐伯虎曾作有《花月吟效连珠体》,全诗十一首,每首八句,每句都有花月二字,显示出唐寅的睿智、才华。由此衍生出京城马府花月榭内、才压群儒的斗诗情节。又如,从他的性格特点、京城言行出发,创作出沈九娘当面抨击唐伯虎来京后“有失检点者三”的情节;再如,从旅游书刊中关于南昌“娄妃墓”、“屏翰”碑的介绍,创作出唐伯虎与娄妃以《诗经·大雅·板》为由头,共同谏阻宁王放弃叛逆野心的重要章节,形成全书一大**,等等。当然,本书并非为唐伯虎立传,不是传记文学,而是按“虚实结合”的设想铺排架构情节的,具有演义性,虚的成分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写唐伯虎无法避开“三笑点秋香”,此事尽管史无其事,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还特地注明:此事“乃江阳台道人、非唐伯虎也”。但长期以来,经多种门类艺术作品的渲染,尤其评弹界历代艺术家以及现今影视作品的传播,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似乎,凡写唐伯虎有“点秋香”则真,无则虚假。这种现象在文艺史上实属仅见。本书也一循旧例,但对原有故事进行了删节、充实,力避“才子+流氓”式的误导,着重对唐寅和秋香尤其是对秋香内心世界的开掘、形象的塑造和两人恋情由浅入深的滋生、发展,进行渲染、描写。为此,增加了月下吟诗、夜半箫音、垒坟哭祭、县令逼捕“华安”、秋香血溅花台、“大脚黑婆娘”等情节;改造、丰富了华安见二奶奶、婆媳会审华安等情节;还淡化、删削了其他一些情节,总之,我也作为“点秋香”集体创作行列中的一员,参与其间了。由电视文学剧本改成小说,原有的一些闹笑情节,在影视、舞台、书场中通过艺术家的鲜活表演,能获得好的喜剧效果,但在小说中却自感得不到这种效果,反有轻俗之感,于是删去了部分情节,如:“半部《论语》治姑苏”、“唐伯虎牵牛上公堂”、“新科解元金陵为秋香画像出祸”、“臀部画蝴蝶”、“云中仙子点化洞里赤练蛇”、“一上一上又一上”、“巫婆恶战棺材铺”等等。本书原为电视剧文学本,曾得到余秋雨先生的书信和直面指点、引导,深为感激。余先生的来信,虽简短,但很有理论深度和对创作的指导价值!刊载于此,以表谢忱。前几年,读过一本由北京友谊出版社出版的、高阳先生创作的小说《百花洲》,描写唐寅在宁王府的故事。其中有一节,写宁王将一秀才关在铁笼中,宁王与他有一段对话。宁王说:“地下取土进水为池”;秀才答以:“囚笼出人进王得国。”这两句对诗,很合乎人物当时的心情和环境气氛。本人为水平所限,无法另想出两句取代,只好借为本书用。前几年曾希望通过出版社寻访高阳先生,皆无有回音。近日又去信,想请友谊出版社转给高阳先生,表示感激之意,但至今未见回信。仅在此向高先生表示歉意和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