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标新立异不等于创造(1)

一味标新立异不等于创造(1)

——关于七例词语新用法的商榷我在《献给文章高手的一束蔷薇》中,谈了余秋雨散文的词病八例。

后来重读一遍《文化苦旅》,又发现了一批特殊的词例。

你说它们用错了吧,一时还难下结论;你说它们用得好吧,我又实在不敢苟同。

看来这些新词和新用法,都是余先生的创造,有的属于妙手偶得,有的显然刻意而为,他自己肯定非常欣赏,否则就不会这样用了。

对于余先生的这些独家创造,我确实不是太懂。

但它们用得准不准确,通还是不通,也并非毫无发言权。

下面,我就从《文化苦旅》中挑了几个用例,作一点粗略的分析,同余先生商榷。

㈠浩茫无边的“百代”

和不得安生的“百代”

看淼淼百代,偌大的中国会有哪个人,敢用别的书写工具来写信记账?(《笔墨祭》)陶渊明《桃花源记》轰传百代,就在于它开凿了这样一个洞口。

(《白莲洞》)谁都知道,“百代”

是个时间概念,不用来表示空间。

而“淼淼”

则从古到今,只形容水势的浩茫无边。

用“淼淼“来跟“百代“搭配,就像把裤子套到头上一样,实在是会让人忍俊不禁的。

“轰传”

是闹哄哄地传播开去,一般用来指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奇事,而且时间不会太久。

久了也就“轰”

不起来。

余先生这本《文化苦旅》刚上市的时候,确是热闹了一阵子,但能不能叫“轰传”

呢?恐怕还说不上。

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即使把古今所有版本的印数加起来,也抵不上《文化苦旅》的十分之一。

人们读它时,大多低声吟诵,调门一高就没味了,哪里会出现轰传的场面呢!

而且不“轰”

则已,一“轰”

便轰上个千秋百代,还让不让人活了?〔二〕前言不搭后语的“斫折”

我相信,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

当然,夜雨也斫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

(《夜雨诗意》)这一段由五个排比句组成的文字,是余先生精心创建的杰构。

它层层递进,波澜起伏,直贯而下,一气呵成,紧紧扣住文题,充满了秋雨散文所特有的诗情和画意,用词变化多样而毫无重复拖沓之感。

可惜的是,过分的雕琢,也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纰漏。

这里的“斫折”

一词就出了毛病。

说夜雨“浇熄”

,不错;说夜雨“平抚”

、“阻止”

、“破灭”

,作为比喻用法,也都可以;但说夜雨能像刀斧一样去“斫折”

,未免有点牵强,而斫折的又是什么“宏图”

、“进发”

、“情怀”

之类的东西,就更显得前言不搭后语了。

可见巧思多才、善于摹情状物的余先生,有时也会顾此失彼,写出一些无法让人认同的病句来。

〔三〕胡乱剪拼而成的“约约绰绰”

既有约约绰绰的印象,又空虚飘浮得无可凭依,让人好不烦闷。

(《藏书忧》)大家知道,“隐约”

和“绰约”

是两个形容词,但意思完全不同:“隐约”

是指不清楚、不明显,如隐约可见;而“绰约”

则多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如丰姿绰约。

“隐约”

可以分别叠用为“隐隐约约”

,但不能倒成“约约隐隐”

;“绰约”

的“绰”

单用时有“宽裕”

、“宽绰”

的意思,也可叠用为“绰绰”

,但“绰约”

则从未有人重叠为“绰绰约约”

的。

有个成语“影影绰绰”

也表示隐约不清楚的样子,但不能倒过来说“绰绰影影。

可见词语的内部组合都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乱改乱写。

现在余先生的“约约绰绰”

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古今汉语词汇中连“绰绰约约”

都不能成立,他还要把它倒过来使用,这难道也算“创造性文化族群”

对于文化的一种创造?本来,这里完全可以用现成的“隐隐约约”

来表达,可是不甘平庸的余先生却非要弃而不用,自铸新词,结果胡剪乱拼,拼成了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约约绰绰。

〔四〕莫把“天天”

当成“一天天。

塔身中天天地进行着青春和生命的接力赛。

(《五城记》)“天天”

是“每天”

、“每一天”

的意思,它用作动词的状语,后面不能加“地。

如天天向上、天天锻炼、天天到厂里去上班,说成“天天地向上”

、“天天地锻炼”

、“天天地到厂里去上班”

,恐怕小学生听了都会发笑。

哪有这样说话的啊!

如果不是“天天”

而是“一天天”

,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因为“一天天”

是表示“一天一天地”

、“逐渐”

、“渐渐”

的意思,用它作状语来修饰动词,后面就可以加“地”

字,当然也可不加。

如:“他一天天地长大了”

;“祖国正在一天天地强大起来”

;也可说成:“他一天天长大了”

;“祖国正在一天天强大起来。

余先生那个句子,用的是“天天”

,表示的也是每天都在进行着接力赛,所以不能加“地。

〔五〕“该是”

和“是该”

不是同一个意思但是,不管了,提起尖利的石块朝前走,这里是该我们的家。

(《白莲洞》)“该”

表示“应该”

,是个能愿动词。

他一般用在其他动词前作状语,如:该吃饭了;该回家了。

也可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作谓语,如老师问:“小明做了好事,该不该表扬?”

小张说:“该”

但“该”

字后面不能带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和短语,如:前面该林业学校;这位老人该小刘的爸爸。

只有“该”

字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和短语,跟“是”

组成“是字句”

作谓语时,才能成立。

如:前面该是林业学校;这位老人该是小刘的爸爸。

这里的“是”

字不能放到“该”

字的前面去。

所以,余先生那句“这里是该我们的家”

有语病,应当改成“这里该是我们的家。

如果余先生还不明白,不妨再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看能不能分清哪一句是正确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月暗吴天秋雨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月暗吴天秋雨冷
上一章下一章

一味标新立异不等于创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