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原因(1)

心理原因(1)

下面的段落是一个要结婚的青年女子写的,列出了孩子们婚前性活跃的另一个原因。他站在川流不息的公路旁,走了几步,转向来往的车流。年轻人伸出手臂,竖起姆指,希望有人能让他搭车。有人这么做了。一辆绿色的大众甲壳虫停了下来。那个年轻人,我们就把他叫做乔吧,坐到车子的前座,和我的未婚夫——赫布,打了个招呼。赫布正要赶往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来见我和我的家人。我们等待了许久,我们的婚礼,只剩下几天了。在了解了这些以及其他一些个人信息后,乔和我未来丈夫的对话发生了有趣的错位。以下是他们的对话:“那么,你马上就要结婚了。你找的那位姑娘‘好’吗?”“好?噢,她是最棒的!”赫布回答道。乔不太确定对方是否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又重复一遍那个问题,加上一句,“我是说,在床上?”“噢!”赫布意识到谈话所指的方向,“我想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从来没有一起‘**’。事实上,我们都保持着纯洁。”“你开玩笑吧!你多大了?”“22岁。”等到问题和回答结束以后,赫布已经让他的乘客受惊不小。乔说以前他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22岁的处男。他抽出了一个小小的蓝皮本,上面记着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他想更生动地记住这辆绿色甲壳虫的主人,他写道,“22岁的处男”。是什么让乔那么吃惊?因为“每个人都这么做”,至少这是今天有婚前性行为的年轻人的看法。以下是另外两个年轻人对此的看法:为什么要等待?这是青少年面对的头号问题。我的父母一直告诉我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我讨厌他们的唠叨。再说,每个人都这么做,没有人还保留着童贞。◆◆◆在发生性行为上,年轻人不仅有间接压力,也有直接压力。在了解到她是周围惟一的一个处女时,“剩下的惟一”的女孩让步了,她开始担心,感到被遗弃。她觉得糟透了,开始想她是否也应该“做那件事”。今天年轻人面对的最大的压力就是不能被圈在性的外面。青少年认为其他人都这么做,他们也不想显得自命不凡,他们觉得如果自己被其他人认同,他们就会正常了,不再是个独行客。每个人都这么做的想法带来两个大问题:(1)真的每个人都这么做吗?(2)这么做的人都喜欢它吗?某项研究提出了以下问题:在全国调查了13~21岁之间的500位男性和500位女性后发现,73%的女孩说她们发生性行为的原因是男朋友给她们施加压力,其中67%的女孩在性生活上很活跃,但其中81%的说她们很后悔“这么做”。研究也显示,男孩也由于受到同伴的压力而这么做。他们认为如果不的话,自己就是懦夫。另一个使人震惊的数据是:到21岁的时候,5个这样的孩子中就有1个会得性病。某些青少年的感觉——就是他们是全国最后的一些处男或处女——基于一个谎言。的确,许多青少年涉足性领域,数据显示在65%~80%之间,根据不同的数据而定。令人惊奇的是,基督徒青少年一般只比总体数字低10个百分点(也就是55%~70%涉入性领域)。我们需要了解几件事:第一,我们的社会在经历完全的道德价值的倒塌,正在把它的不道德传递到孩子身上;第二,大量的基督徒青少年对世界上的标准让步;第三,那些拒绝性活跃的基督徒青少年并不是没人要,而是一批选择坚持、抵制不道德潮流的人;第四,正如数据显示,每100个青少年中有25个没有性活跃的人(如果是基督徒,大约有35个),所以我们也就不能简单地说大家都这么做,还有少量青少年并未妥协。那些往四周看,认为他们看到“每个人都这么做”的青少年看错了地方。他们让自己屈从于同伴、媒体和我们文化里其他毫不害臊地倡导婚前性行为的因素的影响。公告栏、电视广告、更衣室、通宵舞会和教室全部都带有性暗示或直接的性评论。虽然有这么多外部影响,青少年怎样看待世界还是由他的家庭塑造。一个感到有压力的少年在看到等待的哥哥姐姐们的好榜样时,就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她可以说,“我哥哥没这么做,我姐姐没让步,我也没必要。”朋友们也是让青少年做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像教会同伴这样的影响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可能没有性活跃的人交往。那些知道“做那件事”的人群中,也并不是所有人认为性像电影中说得那么浪漫。大部分人在其中找到暂时的快乐,但没有婚姻,它总是以不满足而结束。对一些女孩而言,性是她们为了别人的快乐而忍受的身体上痛苦的过程。在过程中,她们并不能享受性,之后,她们的道德良知还会隐隐作痛,她们的自我形象变糟,只有通过另一个人的赞许来提高,如此等等。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但它发生的频率很高,让青少年感到被遗弃:痛苦超越了所获得的一切。那些没有性活跃又觉得没人要的青少年,需要从一种新的观念来看自己。他们不应该觉得自己和社会脱节,他们需要认识到其实是社会和人类的道德操守脱节。我认识的许多青年以不同方式回应“每个人都这么做”。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为什么真爱需要等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为什么真爱需要等待
上一章下一章

心理原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