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宣言(代序)
中国人关于中产的启蒙是从好莱坞电影开始的。讲述中产阶级离婚大战的《克莱默夫妇》,中年男人性幻想的《美国丽人》,少妇红杏出墙的《不忠》,以及《毕业生》、《冰风暴》……在这些影片中,中国人看到的往往不是中产阶级的精神危机,而是中产阶级富裕生活的图景——郊区的独立house,不止一辆小车,全电气化的生活设施,衣冠楚楚、举止优雅的主人公,悠长的带薪的假期……中产阶级的概念源自西方社会理论,是西方学者对西方现代化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一类社会分层群体的描述与解释,大致是指那些接受了较好的现代教育,以工资及薪金谋生,在社会上拥有一定职业、声望、生活水准以及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中产阶级又称中产阶层或中间阶层,在英文中的对应词是“middleclass”。middle是中间、中部、正中、中等的意思,并没有中文“中产”中“产”字的意思,只不过是翻译者将之翻译成中文时,用上了“产(产业)”这个字,才造成了攀比产业(或实际消费能力,这可能是商家更为关心的指标)的做法。在英文世界中,middleclass之下,有workingclass(工人阶级);middleclass之上,则有upperclass(上层社会,贵族阶层)。作为一个社会分层的概念,中产阶级并非指马克思主义就所有制关系意义上的阶级,而是指社会上具有相近的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的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阶层。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轰动一时的著作《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问世后,以白领为代表的新生中产阶级便成为人们描述中产阶级的一种标准。**同志在中国**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六个新产生的社会阶层,除了部分私营企业主外都应属于中产阶层。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未来若干年要大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一些嗅觉灵敏的经济学人将中等收入阶层与时髦的中产阶级画上了等号。“中产”已成为继“温饱”、“小康”之后,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又一个标准。中产阶层被认为是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维护社会稳定、定型社会规范和构建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的主体力量。以财富、职业为标准划分的中产阶层在中国的出现,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后产生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推动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中产阶层作为贫富分化的“缓冲层”,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社会学家眼里的理想社会模型,正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庞大的中产阶层的最终形成,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中产阶层在政治上与政府保持一致,是支持政府、稳定社会的一支力量。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经济主体和稳定的消费群体。中产阶层是文化的投入者、消费者和创造者,也是社会的“稳定器”。中产阶级在国外有着清晰的经济甄别指数,其社会功能也相当多样化,在赚钱过日子之余,还往往肩负着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导向和道德文化传承的使命。在我国,“中产阶级”这个概念近年来虽然被频繁使用,但对其具体的界定仍然缺乏确切的、公认的衡量尺度,在不同人心目中的指向是不明的,可能是白领阶层,也可能是中上收入阶层。中产不仅仅是生活富裕的代名词,也应该是精神富足的象征。在我国,一些跻身中产队列的人,徒有体面的衣着,而缺乏文明的风尚;仅拥有生活品质,而欠缺生活品位;仅懂得享受物质生活的快感,而未能挣脱精神的焦虑与困惑;仅体贴一己安乐,而未普施社会关怀。因此当我们关注中产阶层,我们并不仅仅展示他们的生存方式——如何谋生,消费,休闲;我们也深勘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文化品位、情感趋向、生活态度与幸福观。中产已经从好莱坞电影里的影像成为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中产阶层是一个数量正在快速成长的阶层,是一个定义日渐明晰的阶层,是一个文化日渐成熟的阶层。当越来越多的人中产之日,将是全面小康社会来临之时。在这个阶层正在快速分化的时代,谁能跻身中产阶层?如何达到中产?我们试图绘制出中产路线图(roadmap),提供多条合理的路径。我们相信,只要沿着合理的路线前行,我们将更早、更快跻身中产阶层。布什新词与柯林斯字典2003年版的《柯林斯英语字典》收录了美国总统布什首创的“路线图”(roadmap)、“政权更迭”(ragimechange)、“潜伏的恐怖分子”(sleeperterrorist)等热门词汇,还包括2003年上半年令人闻之色变的“SARS”,以及因《哈利·波特》而大为流行的“魁地奇”(quidditch)——魔法世界中最著名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