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MBA的四类人群

读MBA的四类人群

目前,国内就读MBA的人大概可分为四类:1.原来境遇不好,想换个身份,换个社交网络,换个活法;2.原来境遇不错,但不甘平庸,想读MBA充实自己;3.职业角色有了转换,工作中确实需要MBA的系统知识;4.各种总裁级人物,想通过MBA提高领导技巧和管理水平。其中,第2、4类属于有丰富而有价值的工作经历、强烈的进取意识和积极意义上的贪婪群体;第1、3类中则多属于急于脱贫,对职业未来充满焦虑、恐惧的群体。如果把读MBA作为一种手段来看,当一种手段服务于多种目的时,必然导致目的之间的冲突,如果这种冲突表现在市场上,就会鱼龙混杂,败坏MBA声誉。对企业而言,面对五花八门的MBA无所适从,最终“最好的标准就成了没有标准”。可能是为了筛选,也可能是“立此存照”,有的商学院提出了“读MBA前的10个问题”,有:你想扩展全球性的视野吗?(……如果你想从MBA学习中充分获益,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沟通、交朋友。)你是否喜欢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MBA需要相当多的课堂参与,学生必须经常发言,还要和项目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在课外作进一步的讨论。)你有没有刻苦学习的投入精神?(……你能想象从周一直到周五,或者每个周末,你都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吗?)你的英语真的流利吗?(……这样你才能在课堂上发言,才能和其他同学一起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谁需要MBA调查显示,外资企业是MBA的最大“消费者”。从每年流入国际跨国公司的优秀MBA毕业生来看,这些人的年龄大致在28~38岁之间。跨国公司对待MBA具有比较成熟的心态,用人机制也比较健全,因此成为MBA的首选。从行业上看,MBA主要集中在IT、金融和管理咨询等行业。从地域上看,MBA多数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就业,因为这里比中小城市有更多的机会。具体到职位,即使是国内名牌商学院毕业的MBA,一般也不会马上做到很高的职位。读MBA就像学一些企业管理的常规动作,讲述的是驾驭企业的一般规律,掌握的是最基本的商业语言,以逐步形成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方式,培养的是中层管理人员。要是想成为职业的企业管理人,最好读MBA,但不能担保会成为企业家或大老板。近几年的MBA开始行业细分,即针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培养,如医学MBA、IT业MBA、财经MBA、教育MBA等。这样,在“宽”的基础上再“专”,相信会更有竞争力。但是,一些不成熟的企业、跟风炒作的媒体和急功近利的商学院,将MBA涂上了金色。我国的企业由于缺乏经验,盲目地把MBA理解成企业的救世主,点名道姓要某些名校的MBA。一旦发现与原先想象的不一样,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全盘否定。再加上大部分国企、民企的上升空间较小,MBA在就业选择时大多比较谨慎。关于MBA的飞短流长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源于东西方MBA教育的不同。在西方,如果没有实际企业管理经验与经商潜质,是难有资格接受正规高校MBA教育的——美国大学MBA就学之前基本要求有4年以上的职业经历,而我国MBA入学资格是通过联考(单科考试)评判考生的理论学习成绩来决定的。我国MBA教育套用的是研究生的教育体制与培养模式。这本身就与MBA的市场要求背道而驰——MBA市场要求培养职业经理人而不是研究人员。西方的MBA是一种职业训练,而我国的MBA是一种学历教育。西方的MBA毕业时要求做一个项目报告,而我国的MBA毕业时却要求写一篇论文。所以,西方的MBA在模拟着一个又一个实战案例,而我国的MBA在记录着一个又一个西方的经济故事,背诵着一条又一条经济学定律。更为我们所忽视的是,西方的MBA案例教育注重的是团队如何沟通、协作攻关,而我国的MBA往往还局限于单兵作战、个人奋斗。已有专业人士尖锐地指出,西方的MBA教育是斗兽场或者竞技场,我国的MBA教育更像是一个美容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产路线图:一步一步成“中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产路线图:一步一步成“中产”
上一章下一章

读MBA的四类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