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馋(1)
万物之中惟有眼睛最馋,所以它就常常流泪。这句话出自西方经典,但以此来对照东方人,尤其是对照东方女性的择偶观及恋爱观,好像也很贴切。在眼下的中小学生里,懵懵懂懂谈恋爱已经不是极个别现象。在这之中,被女孩追逐着的男孩,多是那些长相俊俏外加一点儿小聪明的男孩,其他男孩则难以进入女孩的眼界。面对俊俏男孩被女同学追捧的情景,长相难言俊俏的男孩所能够做的事情,事实上也是他们正在做着的事情,仅仅是在一旁悄悄观看,之后,就是与其他境况相当的同学聚在一起议论议论,傻乎乎地说笑一阵而欣然散去。尽管他们在旁观谈恋爱的同学时能够看得出神,但是,他们并不思考为什么这事情没有落到自己头上,也不懂得相貌于人之重要程度,更不会自惭形秽,即是说,一般男孩开窍还要在稍微晚一些时候。然而,少女情窦初开,眼睛便不由自主地直盯俊俏,其实,这时的女孩未必真的就懂什么是恋爱,眼睛犯馋只是本能的反映。女孩迷恋于俊朗男孩的这个生物性情结,通常会伴随着女人的一生。由女孩长大为女人,崇拜英俊男人的心思始终不会有所改变,只是女人会大些时候把它藏在心的深处而已,直至女人为人母时,尤其是当她生产的是个男孩时,这个一直藏在心里的东西才会显露。倘若儿子的相貌很英俊,她就会高兴得不得了,根据经验感受,她知道那长相是一种天赐的资质,将来必定能轻易地吸引成群的女孩。倘若儿子的相貌乍看之下不足以令其欢呼雀跃,那么,她就要努力地、耐心地在儿子的脸上寻找出局部性的标致之处,比如说发现儿子的鼻梁子高,或者嘴巴叉大,甚或是头发茂密,这样,她就有了在人前夸耀儿子的资本,当然,她只会夸耀那些有说词之处,对于其他没有说道的诸如三角眼、朝天鼻、兜风耳、秃脑壳等等则尽力回避之。因此,只要条件具备,女人眼馋的本色就一定会不自觉地表露。男人英俊与否这一点,女人只是在青春期里特别看重,但是,女子一旦感觉俊俏的男孩对其兴趣不浓,或是感觉追求不到其面前最英俊的男子,女人在流泪之后,往往会退而求其次。也就是说,这种由女人生物性本能所引发的眼馋会随着女人逐渐远离青春而逐渐淡化。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觉得与其他女人排在同一队列里追逐英俊男人,如果挤不到队列排头的位置就无异于耽误时间,晃荡一两下,自己恐怕就要过季候,苏东坡之“明日黄花蝶也愁”,年轻女子虽然没有深刻体会,但也还是有所耳闻,因此,女人不情愿等到清醒时发出类似于“好男人都结婚了”这样的感慨。二是认识到视觉范围内任何物体的形状都有其特色及其存在的道理,什么模样的人看习惯了也就都无所谓英俊不英俊了,视觉判断出的美与丑,反映的只是个性化的偏好。三是思绪随着眼界的开阔而由表及里地深入,以社会性尺度来衡量男人显得比以生物性尺度来衡量男人更具实用价值,因此,“英雄的潜质”自然也就逐步取代了“英俊的体貌”而成为了女人更为看重的择婿标准。由崇拜英俊转而崇拜英雄,女人眼馋于内容上的这个变化是巨大的,同时,也是痛苦的。换句话说,不少女人走上这条新的务实之路,是在流了无数次青春之泪以后才开始的。一般说来,女人是以感性为生存基础的动物,是执着地以自己的感官来判断对象的动物,所以,在这以前,女人不会认为这个转向是务实的,只会认为这是误己的。女人真正聪明起来的时候往往是在其青春将逝之际,因为只有在这时,女人才开始怀疑自己所信赖的感觉,故而也才开始关注自己的命运。应该承认,他人的经验,尤其是那些与女人本能性眼馋所想象的境况相反的例证,比如,英俊的相貌不足以当作好的粮食吃,平凡的相貌则未必不能为女人带来另一样幸福的感觉,等等这些都为女人实现这个转化起了重要的提示作用。毫无疑问,女人的聪明也就表现在了这里,即,女人很敏捷地便从这之中看出了名堂,并且迅捷地对自己评判男人的着眼点做出估价、调整以及修正。应该说,女人之所以要做这样的转向,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英雄盖世”所捎带来的快乐能够弥补“英俊不足”这个先天缺陷。然而,聪明归聪明,命运归命运。女人的这个转向只是价值观的转向,还不是命运的转向。应该看到,女人在追逐某个男人时,那男人一般也只是具备了某种英雄潜质,往往还不是现实,那男人究竟能不能将其潜质开掘出来而真正地出人头地,恐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未知数。也就是说,女人在这条道上追逐男人不能算错,然而,女人却是在进行一场赌博。“我拿青春赌明天”,这句歌词所表达的似乎就是这样的意思。客观地看,在这场大赌博里,十之七八的女人都不是赢家。就如同女人娇媚的容颜似昙花难以持久开放一样,男人的英雄潜质也有不少只存活于青春时节,茫茫数十载、书剑两无成的男人多得很。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女人的聪明并不能避免其在嫁人以后继续流泪。男人得小富即安、得小官即骄、得小才即傲、得小美人作老婆即乐得合不拢嘴,一句话,男人容易知足,容易懈怠而不思进取。然而,正是男人的这个特点招惹女人流泪。另外一个招致女人流泪的原因则出自女人自己,具体说,就是女人对于男人作等级划分的坐标所招致。应该承认,女人对于男人很少作纵向的历史比较,大多只作横向的现实比较,即,女人不关心男人的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有所成就,只关心自己的男人是不是比别的男人强悍许多,在女人的概念里,没有较好,没有更好,只有最好。比如,某从政的男人在三十出头就当上了处级干部,在同学中乃至同龄人里算是混得不错,但是,这在女人眼里却属未必,女人首先会明确区分出处级干部里的正职与副职、实职与虚职,进而还要对不同部门同级别者的权力大小作比较,这之后,女人才会发言,才会以某个实实在在的人物来抵消男人刚刚萌生的自豪。同样,女人对于从商挣钱的男人也是如此,假如男人很是欣慰于自己的丰厚收入,那么,女人则会说某某人一天的收入能够超过其一年的收入。等等这些告诉我们,女人不情愿与俗人相配为伍,不希望自己的男人是个穿布衣者,但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本性,却使得女人总会把男人视为布衣,因为,女人所选择的坐标是随着其心思而不断向上变化着的,无论男人混到了什么份上,女人都会寻找出三五个域内高人与之一较短长,而且,女人所列举出来的人又都无例外地能够成为男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