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宿命的认同
一个人严肃地对待生活,却遭受到接二连三的失败时,当事人会把抗争的血气合理地化解为对宿命的认同。一个人依靠一两次恋爱就确定终身,并且不再逾越,随着时代的推移,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这在于时代提供的选择机会比以往多。但是,改弦更张的结果往往是阴差阳错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你玩弄生活或者是生活捉弄你的问题,而是我们对未来的事态根本无从预知。在这种状况下,一味向前看的注意力在失败的影响下会缓慢下来,当事人在前瞻中开始学习回望的功课,会逐渐明白一个事实:把不同的人进行好坏比较是完全错误的,这种一厢情愿的对比是自己设定的,但圆满的选择必须要在对方的选择跟自己吻合时,使用同一个标准,才能达成。而这种吻合的发生率是几乎不存在的,求得大致的近似,就已经不容易了。在青春时代,对异性相貌、经济地位方面的要求指标,逐渐被追求稳定的念头所逐渐替代了,正是宿命显示力量的结果。宿命并不消极,它真正地体现了生命所必须遵循的发展逻辑,是当事人对两性关系的实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生命从三十岁才开始的新说,是完全可以成立的。我对生死看得很开,生死只是人生的一种过程。我的遗书早就写好了,我希望我的遗产能在我的支配下合理地被使用。死亡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死的,只是早晚的问题,只要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要走就走吧。发贴:中国的传统观念,也从不允许女人有她的自己。传统的女人,在“贤妻良母”以外,多认识一些字,多写一首小词小令,已属难得,并且也接近“大逆不道”的边缘,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的“完成”并不以“才”为充要条件,甚至“才”还是她“不守妇道”的张本。所以流风所及,中国历史上至多只有伟大的“母性”,并没有伟大的“女性”。⊙李敖·《上下古今谈》跟贴:女子命该“无才便是德”吗?否!我云:女子快乐便是德。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快乐地面对荣与辱、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