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江:讲故事也是一种服务 (3)

徐锦江:讲故事也是一种服务 (3)

时尚生活类周报在上海空前繁荣,有人归因于日报竞争的不充分,但现在日报竞争已拉开帷幕,周报的下一步发展前景究竟如何,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周报是落后业态,会逐渐被日报取代。在一些城市,这类报纸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全国的同类报纸中,“申报”应该说是做得最好的,投入产出也是最高的。但是,潜在的问题也必须提前考虑。去年周报市场的竞争特点表现为铜版纸浪潮和境外资讯购买,《完全生活手册》全部用铜版纸印刷,购买港台资讯,不计成本,在纸张印刷效果上胜出一筹,上升势头较猛,已接替《上海一周》,成为“申报”的主要挑战者,尽管“申报”赢利巨大,但在实际竞争中,却因为利润压力,并不能比别人有更多的投入,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广告版面大大削弱了内容吸引力。同时,一些公司化运作的周报在上海抢滩,打破游戏规则,争夺人才和资源,对现有体制内运作的报纸也构成越来越强烈的机制冲击,形成了另一种不平等竞争。采访者:如果往长远发展来说,你觉得国外的媒体进军中国市场对中国媒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压力?徐锦江:“入世”后,正规的发行市场对国外资本有条件地进行年递增开放。广告市场已经开放,现在比较红火。比较大的广告公司都是外资的,尽管它需要合资,但是它还是外资,中资比例很小。就采编业务来说,不会开放。“入世”后企业的管理、广告发行的经营、营销和新闻理念等可能会受到冲击。最终采编内容、主管单位、终审权我们会抓住。网站最开放,然后是书、杂志、报纸、电视,在报纸中先开放专业报纸,然后是生活性的离意识形态远一点的报纸。尽管一切向国际靠拢,新的东西我们拿来,国企方面应会受一些影响,但最终你是在中国办报,你的人文观念、思想意识,包括语言文字还有表达方式,都是中国的,起码人还需要中国人。中国加入WTO以后,指引现代生活方向应是下一步办报的价值取向。如果说,20世纪《申江服务导报》仅仅局限于小白领感觉的话,走进21世纪我们更应该将之放大到现代人范畴,崇尚一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都市精神。采访者:你经历过报业创业发展再创业的风风雨雨十几年后,你对今天的年轻人,或正在创业的新闻人想说点什么呢?或者说,有什么建议?徐锦江:人生的两大快乐,一是你爱的人就是爱你的人;第二就是你所从事的职业是你爱干的职业。希望这两大快乐都实现是很难的。我在党报工作了十多年,我们的策划比较周密,我们会把一些事情的前因后果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办这样一份报纸?把它办成一个什么样的报纸?你办的报纸有什么优势?你靠谁来办?最后才是怎样办?这五大问题问清楚了没有,如果你问清楚了就一切都清楚了,如果成功你知道成功在哪里;如果失败也知道失败在哪里。我想我能告诉今天的年轻人或正在创业的新闻人的是我常说的一句话:上路了就不怕路远,因为心中有梦,前程似锦。采访手记《申江服务导报》的名声早已超出了上海,但是在本书编委会决定将采访该报负责人徐锦江的任务交给采访者时,采访者对他的了解并不多。“无知者无畏”,尽管来不及做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事先约定好,但采访者依然“勇敢”地专程赶到上海,几经周折,总算见到了这位都市报业的精英人物。还好,正如徐锦江所说的,“讲故事也是一种服务”。在接受采访者采访的整个过程,对于采访者的每个问题,他态度坦然,言无不尽,充满热情地讲述着《申江服务导报》的故事,描绘着他心目中《申江服务导报》的明天。透过他的“讲故事服务”,采访者能感受到他对《申江服务导报》超乎他人的热爱--毕竟它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能感受到一位年轻中国报人对本土传媒业未来的强烈信心。时尚、白领、海派,是《申江服务导报》的三个关键定位。在徐锦江身上,采访者同样能看到这三个要素。无论是报名、定位,还是版面的独特设计、内容的切入角度,《申江服务导报》的诸多方面都能隐隐约约看到徐锦江的影子。“报如其人,人如其报。”这样的说法,似乎有点夸大个人的作用,但不论是徐锦江,还是《申江服务导报》,都让人觉得,他和它是属于“上海的”,属于这个注重细节、讲求情调、气质阴柔、时尚前卫的大都市。徐锦江思维缜密,亲切而睿智,让人很容易通过与他交谈而引以为友。我们的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一直进行到午夜,结束时已是皓月当空。上海的天空清澈悠远,一个胸怀开阔、才思敏捷、锐意进取的新时代报人的形象,也在采访者心目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徐锦江说:“无论走哪条路,都需要功力,能做到淋漓尽致,都是本事,都是成功。”这是他的人生感悟,对于每位有志献身传媒业的人,应该也能有所启迪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
上一章下一章

徐锦江:讲故事也是一种服务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