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六七章:却是大唐李世民
长安决策传到登州之后,乔北溟使船队离开登州,沿黄河抵达潼关。
大军凯旋归来,受到了热情的迎接。
听说负责接待的李世民竟到了远离长安数十里的泾阳相迎,这让乔北溟顿感受宠若惊,催促全军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越是靠近长安,越能感受到一股全新的生机,那种气象在登州是看不到的。
关键的因素在于人,人多才会有生机,才会有希望。
隋末大动乱造成的伤害太大太惨,官方曾经整合过人口统计:大业五年,全国人口大约八百九十万户人口,可到了武德年间,却仅仅只有两百余万户,锐减了几近四分之三,将近三千五百万人死于动乱之中。
天下各地十室九空,自然缺乏生机,少了人气。长安与其他地方不同,李家在动乱之初,便以立足关中,一直以来从未经历战事,较之其他地方,呈现着一股勃勃生机的全新气象。
十里长亭
十里相送相迎,这是古代最高的送迎礼节。
古代基本上每一个大型都市十里外都会有一个路碑似得亭子,以作标识。
李世民作为接待大使,领着一大票人,在等候捷胜军“大驾”。
同来的使者站在李世民身后,已经列好了迎接的队伍,整整齐齐的做足了架势。
“来了,来了……”眼尖的官员察觉了一队规模极大的军队正从远方徐徐而来。
李世民听到情况,举目眺望,果见一支军队疾行。
他文武双全,使得一手好箭术,但凡箭术出众的人眼力非同寻常,他最先就看到了这支名扬天下的军队的全貌。
这支队伍威武雄壮,充满了杀伐之气,只其威势足令人生出不战自溃,无法与之抗衡的霸道气势。此时正以鼎盛的军容,昂扬的士气,策马而来。
李世民呼吸急促了起来,目光狂热,双全紧握,极力地压抑住激动的心情,不能自己,就算他身经百战,练兵无数且有心理准备也为之色变。两千二百多人的军队造成的威势,竟然比数万人还要强烈,这是何等厉害的威武之师啊?
李世民神色大动,英俊的面容刹时间都潮红了起来,心中那收服这只军队为己用之念较之前更加强烈了。
“奉我大唐皇帝之命,李世民恭迎忠义无双的捷胜军得胜还朝。”等对方来到近处以后,李世民率众迎了上去。
李世民一举一动,浑然天成,不卑不亢,即显示出了大唐王朝热情好客的一面,也彰显了大唐王朝的气度风范。
“多谢皇帝陛下的厚爱,草民等愧不敢当!”
乔北溟快步走到李世民等人面前,率众一揖到地!将势态放得非常低,“劳殿下亲自相迎,不胜惶恐!”
“当得,当得!”李世民笑着将乔北溟扶了起来,这微笑仿佛令冰雪融化的阳光,使人不由生出亲近之意,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将军领孤军奋战于敌境,且取得巨大战绩,世民佩服之极,将军等人不忘故国,忠义之名威武之名当之无愧。”
“当知道捷胜军获得如此骄人战绩,孤王大有血仇得偿的惊喜。孤王也是领兵之人,对将军如何取胜,着实好奇,将军有所不知,为了吃透将军的战术,孤王可是连续不休不眠的研究呢!可惜一些细节终究无法领悟,还请将军不吝指教,否则,孤王号召众人,今晚非把将军灌醉不可。走,走,走,将军一路辛苦,且进城了再说。”
毫无疑问,李世民是一个人生的政客,不管有心无心,是做作还是什么:他也确确实实的没有摆出一点大唐秦王的架子。
乔北溟也觉得心里有些暖洋洋的,说道:“谢殿下体恤,我等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于战术什么的根本没有事先酝酿,一切都是在绝境中给逼出来的。”
李世民哈哈一笑:“绝境最能逼出一个人的潜能,这一点孤王深有体会,将军只凭两千余手无寸铁之勇士,连连取胜,这份力所能及委实了得。且随孤王回城,好好休息,准备面见圣上。”
“喏!”乔北溟直起身躯,目光落李世民身上,对着未来的伟大君王好生一番打量。他年岁不大,二十五六之间,古铜色的英俊脸庞棱角分明有如刀削斧砍一般。两条横眉下是高耸的鼻梁与深深陷下的眼眶,黑色的瞳孔中眼神闪动有如刀锋,仿佛能看透一切。
李世民大大方方的任由乔北溟看,也微笑的端详着对方。
乔北溟英华内敛,双目精灵有神,气定神闲,眼正鼻直,两唇紧合成线,风度翩翩之中,却不失英武,充满了男性的魅力。同时,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流露出一点紧张好奇之色,一股无所谓的有恃无恐的神态,李世民见状,也暗自赞叹。
进得城来,乐队奏起了欢迎的乐曲,庆贺胜利的百姓早已等候多时了。
街道上,人们夹道欢呼喝采,鸣放烟花爆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气氛炽烈,沸腾着大唐百姓的感激和热情。
不过作为一个明眼人,乔北溟还是发现一点点猫腻的,大多百姓都是冲着热闹来的,那些真正欢呼的人物绝大部分都是小厮打扮或是衣着光鲜的人物,不是达官贵族富豪商贾就是他们带来的佣人。想来也是,现在天下初定,还未转向盛世,大多百姓依旧为衣食住行而发愁奔波,哪有闲情逸致特地来为凯旋大军庆贺。能来凑个数,看个热闹就很不错了。
李世民做事面面俱到,所有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捷胜军上下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并在晚上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捷胜军。
安排好捷胜军,清洗了身上的风尘后,乔北溟与捷胜军几名核心人物在官吏的带领下,走进了举办宴会的地。
“乔将军,请入座!”李世民身为皇子,竟然亲自奔走,为大家安排席位。
“诸位将军浴血奋战,劳苦功高,我李世民代表李唐,先敬诸位一杯,谢诸位对我大唐的忠心!”待大家入座,李世民站起来向四方恭敬,将溢满的高脚杯酒,仰首一饮而尽,点滴不剩。
“高句丽野心未死,据辽东而虎视幽州,陈重兵于辽东三城,时刻窥视大唐江山,若战事一起,东北百姓必将苦不堪言!以乔将军为首的捷胜军取得如此大胜,令高句丽实力大损,最少为我大唐争取到十年时间,我李世民代表东北百姓,再敬诸位一杯,谢诸位救他们于水火。”
李世民重复以上动作,再次将溢满的高脚杯酒,一饮而尽。
“高句丽自汉末以来,与我族仇深似海,累累血债多不胜数。我李世民只恨不得领百万雄兵屠尽贼寇,为历代牺牲的将士、百姓雪未耻之仇。奈何才能有限,不及诸位有勇有谋,听闻诸位之壮举,只能远在长安默默支持。这一杯,仅代表我个人敬诸位,谢诸位化我心中愤恨!”李世民三次将溢满的高脚杯酒喝的点滴不剩。
三杯酒,代表李唐,代表百姓,代表自己!
李世民行事豪放大气,令人好感大生。。
“殿下,好爽快!”莫说是他人,连喝了三杯酒的高浪也忍不住的赞了一句。
在沙场征战的将领,又有那一个喜欢婆婆妈妈?
因为有了李世民的三杯酒,气氛变得活跃,开始有了宴会的模样,喝酒聊天,谈兵论武。
这其中,李世民自然少不了询问捷胜军在高句丽的所作所为。
乔北溟怕捷胜军的族人感伤,而坏了李世民精心准备的晚宴,便将高惠贞兴兵来犯的事情略过不表,笑着从自己苏醒的那一刻开始述说,认真的将捷胜军的处境,及当时自己的想法用意,以及当时的情况一一说明。
在他描绘埋伏周殷的地形的时候。
李世民连连惊叹:“想不到高句丽竟尔如此险峻多山、环境恶劣”
乔北溟苦笑:“前朝征讨高句丽之所以屡战屡,除了高层胡乱指挥,地形之复杂、天气之多变也是惨败的主因。当初大家对高句丽的了解太少,有一些情况远远不如想的那般如意。不过也多亏得这恶劣的地势,周殷才中了埋伏,不然也无法取胜,更不会有以后的战果了。”他接着说下去。
再说到远离新城五十余里掘辽水淹的时候,李世民也为乔北溟的想法而感到震撼,为他的胆量而动容,要是掘堤不成,或许水量不足,捷胜军将会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这一点根本不用怀疑。渊盖苏文手中有着绝对优势的兵力,他只需行疲兵之计,让捷胜军食宿不安,就能把捷胜军给生生拖死。
“孤王最大的疑问就在这里,纵辽水淹新城,正是妙中之妙。但孤王却一直觉得能够让熟知地形的他们察觉不到你们的踪迹,这才是真正是神来之笔。哈哈……果然如此,能够置死地而后生、大胆有勇气的在五十里外掘开辽水来破敌,这一招比当年邓艾奇袭阴平破蜀更要高明,更要有胆略。”
李世民的夸赞,让乔北溟有些脸红,却又十分自豪,自古以来,又有谁能在敌国境内、重重包围圈里不但来去自如,还先后大破敌军十万大军?又有谁能在绝境中连毁敌方两坐重城?仅凭他在高句丽的作为,就足以在军事名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了。
李世民问起他们何以在短短时间内抵达登州之事时,乔北溟也是言无不尽!李世民对乔北溟以滑雪板代步的奇思妙想佩服至极,同时,也被白天偷城之计给惊住了,这可真是亘古未有之事。
等到摸清了捷胜军一连串的胜利由来后,身为兵中大家的李世民一双虎目里是异彩连连!
发现乔北溟用兵之妙在于一计使出,已不仅仅计算这一战的攻守之势,敌我进退方位,而是立时想出下一战是攻是守?攻向哪里、守在何处。
他的用兵之法算得上是师法自然、浑然天成,就如同一位胸中自有丘壑的丹青妙手,轻轻勾勒,淡淡着墨,左一勾画、右一涂抹,一时未必看出他要画些什么,总要他意境凝于笔端,将整幅画面涂画出七八分,你才能看出个端倪来。又如一位围棋国手,每下一子,考虑的是全局胜负,计算的是暗伏杀机下几十手后的一记杀着,倒不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了。
到了结果出来时,对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敌人引至这个位置,角度、方位、天气都恰到好处,以便他使这出致命一击。
他用兵竟如奕棋一般,瞻前顾后,处处打算,难道他已到了一代兵法大宗师的境界么?
念及于此,李世民震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