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进”与“北进”
1941年6月的苏德战争爆发,在日本同样掀起了轩然大波。日本国内上下也在呼吁采取新的行动:“德国人动手了,我们也该采取行动!”德国对苏联的进攻解除了苏联对日本北方的威胁,消息传来的时候,日本军阀摩拳擦掌,蠢蠢欲动。是南进,还是北进?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再度掀起了争吵。以外相松冈洋右和关东军为主的一派,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主张立即实施北进,配合德国出兵苏联,在隆冬到来之前夺取西伯利亚。以近卫首相和包括陆海相在内的军部实力派,则主张利用苏德战争解除了日本北方受牵制之机,大举南进。在争论不休之下,从6月25日至7月1日,政府和大本营召开了6次联合会议,讨论海军和陆军制定的“南进”计划,松冈不顾众人的反对,大唱“北进”的调子,引起了激烈的争吵。经过激烈论争之后,7月2日,天皇主持召开御前会议,作最后的裁定。7月的日本和美国一样格外炎热,但是比起皇宫外炎热的天气,皇宫内的气氛似乎更炙热一些。以松冈为首的一小派人马依然坚持“北进”,夺取西伯利亚,而首相和陆海相则表示坚决反对,双方争吵不休。裕仁天皇以此刻应有的庄重态度,身着大礼服,面无表情地端坐在上席。“面无表情、不露声色”一向是他的撒手锏,经历了多年的宫廷生涯和政治斗争,他的地位能够一直巍巍不倒,而且形象日益神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深知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的重要性,就是凭借这种高深莫测,他被国民和军队日益看做是真神,他也能始终执掌国家和军队真正的大权;而同样是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风格,使他能逃过战后一劫,而把战争的惩罚留给自己的部下去承担,把战争的苦难留给自己的臣民去体味。松冈还在慷慨陈词,他说:“德国已经要求日本参战,英雄善于回头,我辈以前曾讲过南进论,但今天必须立刻转向北方。”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不满地对松冈说:“外相阁下,目前,日本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不可能。”在座的海陆军将领都不由得点点头。确实如此,日本此时正深陷于中国战场拔不出脚来,它能获取的战略物资越来越难以应付战争中的大量消耗,因此,近卫首相和海陆军实力派人物才坚持要夺取物资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以战养战,利用美国的犹豫和害怕爆发太平洋战争的心理,首先“南进”。其实日本也不想放弃北方,只不过企图先让希特勒为它火中取栗,等待削弱苏联实力后再坐享其成。海相及川古志郎大将也应声附和道:“我大日本皇军虽所向无敌,但目前时机不宜再招惹苏联。”近卫首相沉吟片刻,然后不急不慢地说:“对陆相和海相的意见,我深表赞同。我国目前的方针依然应该是先夺取印度支那南部,割断中国南方的国际通道,拖垮中国;进而占领泰国、荷属东印度、马来亚诸地,夺取石油、橡胶、锡和大米等资源,建立自给自足的军事基地,以支持一场与美英争夺太平洋霸权的战争。”“是啊,首相所言甚是。”“北进对我实属不利,主张北进者滚出去。”“首相,请作决断吧,我等不惜与美一战。”会场里沸沸扬扬,纷纷要求实施“南进”计划。眼看主张“南进”的实力派占了上风,而天皇和首相显然也赞同继续“南进”,松冈等人默不作声,低头不语,琢磨着如何联络更多的势力支持“北进”。近卫环顾四周,整了整衣冠,故作凝重地说:“好,既然在座各位同仁都已无异议,鄙人将宣读会议决定。”他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决定——《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朗声读道:“帝国将坚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以南进为首要任务,为获得南方丰富的战略资源提供可靠的保障,其中,首要的是处理中国事件。”“总之,”近卫腾身而起,大声说,“为了达到向南方扩张的目的,必须排除任何障碍,并不惜与英美一战,以死效忠天皇陛下。”在座的所有人齐身站起,热血激昂地高喊:“愿誓死效忠天皇陛下。大日本帝国万岁!”就这样,一场冗长的辩论宣告结束,日本朝全面战争的方向又迈出了一大步。在离开会场时,与会人员明显分成了三股鱼贯而出。在日本,当时能够参与最高决策的首脑相互之间意见很不一致,大致分成三种意见。走在最前面的是松冈和日本陆军皇道派的领袖荒木贞夫大将等人,他们都是北进派,在提议一再遭到否决的情况下,他们感到格外愤愤不平,一边走出会场一边大声表示不满。走在中间的是近卫首相和海相及川古志郎大将等人,他们虽然倾向南进派,但依然主张对美国外交要继续谈判,不能轻易对美宣战,他们属于骑墙一派,不仅北进派不满他们的中立立场,就连南进派也对他们的无所作为大为不满。走在最后的人最为趾高气扬,因为他们才是此次会议的最大赢家,其中最为飞扬跋扈的就是陆相东条英机。正是他,推动近卫内阁通过了《基本国策纲要》,提出了建立在日本领导下的“大东亚新秩序”;也正是他,一手炮制了这个基本国策,并说服近卫首相和内阁中其他文官,使这些人相信,在混乱的现代世界上,这是日本“求得生存的最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