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架起中法科技交流的桥梁(1)

周琪:架起中法科技交流的桥梁(1)

周琪:用实力与诚信架起中法科技交流的桥梁巴黎是个自由而美丽的城市,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有着浓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土地上,就被她绚烂多彩的文化所吸引。在法国生活的几年中,她给了我异常丰富的启迪,同时法国科研人员优秀的科研素质、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日新月异的科研进展也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我深深地意识到,要想让我们的科研在短时间有所突破,居于世界前沿,就必须借助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然而只凭一个普通的中国科研人员,如何能够建立并有效地开展国际交流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苛守自己的职责,用我们无可辩驳的科研能力去赢得国际同行的信任,用真心交往,用自尊自重去赢得对方的尊重。凭着这个信念和准则,三年来,我不仅从一个学生成长为领导两个研究组的科学家,取得了一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而且成功地建立了多项中法之间的科技合作项目,使原本一份简单的工作合同变为一项平等合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我所在的INRA分子发育生物学实验室是世界动物克隆领域一流实验室,是首家获得胚胎细胞和体细胞克隆牛的实验室之一,他们还在世界上首次在细胞水平阐明了体细胞克隆动物发育率低的原因。记得到实验室的第二天,在我的建议下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报告会,我介绍了我在中国的工作和今后的工作设想。在会议一开始,我对大家说:中国和法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希望我的到来能促进两国之间的科技交流,为科技进步做贡献,同时也能增进两国的友谊。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同事们不以为然的表情。大概中法人民一样对这种唱高调式的发言感到不习惯吧。但3年过去了,现在不会再有人怀疑我当时的美好愿望和我实现目标的能力。三年后的今天,我的同事们了解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了解了中国科学家的素质,也和我一样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生物领域的科研工作远不是人们想象的每天充满新奇和乐趣的工作,每一个微小的探索和进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这种每天和仪器、数据和动物打交道的工作甚至是令人乏味的。在我刚刚开始接手工作时,世界第一只克隆小鼠出生已经快两年了,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室几乎都在重复,但一直没有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要想取得成功,就不能走老路,必须要想人所未想,为人所未为,另辟奚径。到法国后,我连时差都没有倒,就到实验室熟悉环境,调试仪器,立即开始了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建立了一个新的技术体系,采用新的技术开始了小鼠克隆的研究。当时实验室主任看到我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后就断言,他相信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一定能取得成功。在随后的短短3月内,我就用我新发明的方法成功地让第一只体细胞克隆老鼠出生了。这一结果后来发表在《克隆》杂志上,并被“多莉羊”之父Wilmut教授誉为“克隆领域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短短数月的时间,就攻克了许多优秀科学家为之努力了数年而无法突破的科研难题。我的实验室高兴和兴奋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欣喜之余还有个担心,担心我是否会循惯例跳槽到美国或其他国家寻找更高待遇的工作。为此实验室曾问我在生活待遇上有什么要求。我说,现在我应该向你们介绍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实验室,在来法国之前,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在1998年创造了世界第一头体细胞克隆山羊的实验室;英国生产“多莉羊”的罗斯林研究所也同时给我发出了邀请。美国的位置是通过与上百人的竞争才拿到的,他们提供的工资待遇比法国高得多,而且允诺一年以后提供助理教授的位置。在美国,助理教授的位置是在美国有过多次博士后经历的人也未必拿得到的。但考虑到法国INRA在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方面雄厚的实力和我们在小鼠克隆方面共同的兴趣,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法国。我告诉INRA,我选择工作的标准不是生活待遇的好坏,工资的多寡,而主要是工作方向。如果实验室因为我工作突出而希望有所褒奖的话,能否考虑到我是一个中国和中国科学院培养出来科研工作者,在我们的文章中标注中国和中国科学院的字样,并标示这是一项两国共同资助的项目,体现出曾经资助过我的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这实际是一个近乎无理的要求,不符合我们已经签定的工作合同,是从他们既得利益中分一杯羹的做法。但是他们同意了,这种分享他们利益的做法反倒赢得了他们的尊重,这也许是世界上爱国情节是相通的,不论种族、地域和肤色,爱自己国家的人总是能得到理解和支持吧。就这样,我们后来的每一个科研成果就都有了“中国制造”的标签,以合作的名义共同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为了表达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我们生产出来的第一只胚胎干细胞克隆鼠,被大家命名为“哈尔滨”,哈尔滨我的家乡;我们创造的世界第一头非多莉羊技术生产的体细胞克隆牛,被命名为“奥运2008”,以示对我们国家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祝贺。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尊重,也是对我们国家的尊重。随后的工作得到了INRA的全力支持,以我为中心组建了一个小鼠发育研究组,不久又创建了另一个大鼠克隆的研究组,我以一个博士后的身份领导这些汇集到一起的优秀科学家,领导这两个研究组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法方还主动提出和中国科学院建立科研协作关系,并确立了包括中法先进研究计划在内的多项中法科研合作项目。我们也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以中国科学院和INRA的名义共同发表我们的工作成果,中国科学院蓝色的标志和INRA的绿色标志共同出现在国际讲坛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留法学人20年回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国留法学人20年回顾
上一章下一章

周琪:架起中法科技交流的桥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