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宁宁与东梅(一)

第七节 宁宁与东梅(一)

写到这,按顺序该到了讲哥哥和我的段落。可是,一来我们兄妹从小受“武将军”外婆和“洋宝贝”妈妈的教育,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从小不能说自己是谁的后代;二来在写过外公、外婆以至舅舅、妈妈的传奇经历后,觉得自己实在不好与之并列,否则会有渺小可笑之嫌。可不讲也说不过去,这样影集不完整。好在我们从小的照片还比较多(这是祖辈父辈不可想象的),再重点解释一下我们俩与上几代人的不同。这样,也许就可以搪塞过去了吧?前边已经说过:1972年我出生在上海,当时有险情——脐带绕颈,很是让妈妈担了一回心。另外从小身体也不大好,妈妈对我可以说是“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忘不了:童年在酷热的南方生病,弱不禁风的母亲抱过我三天三夜。女儿的病好了,母亲胸前已经被汗水泡烂。她把母爱超量加倍地给了我。这种母爱绝非能以金钱物质衡量,可以说带有毛家特色。到了80年代,应该说比战争岁月好了很多,但母亲仍然非常俭朴,有本书是这样描绘的:东梅正在长身体,需要有充足的营养。怎样又省钱又让东梅吃好,这可难为了李敏。她买菜,常常在菜摊上转好几圈,拣便宜的买。在冬天,为了给东梅换口味,她买暖房出来的黄瓜和西红柿,净挑那些处理的黄瓜头和拉秧的西红柿。(《李敏、贺子珍与**》)当然,刚才说的是我八岁以后在北京的情况,而两岁到六岁在上海外婆那里时,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湖南路262号寓所颇为宽敞洋气,工作人员把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衣食无忧的我还能在家看看电影。记得外婆常看故事片,我爱看美国影片和动画片,特别是《草原英雄小姐妹》,不知赚去了我多少眼泪。这些是墙外的孩子当年无法想象的。在她的花园中,有一片小树林。夏天我可以拣到不少蝉蜕,还有一座假山(那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另外就是种着一株外婆最心爱的腊梅——外公喜欢梅花,妈妈也喜欢,何况我名字里还有它。外婆病逝后,那里变成高级招待所。但我仍然羡慕墙外的孩子:他们有父母,有朋友,这些是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无法替代的。外婆的病使她自顾不暇,父母的工作和收入使他们不可能穿梭于京沪之间看我,结果就是使我在一定程度上重演了妈妈的童年——因孤寂而内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翻开我家老影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翻开我家老影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节 宁宁与东梅(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