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非非:给萨马兰奇写信
张俊以在为奥运摇旗呐喊的时候,并没淡忘他的经商活动。在他看来,经商和文艺创作,是他人生的两只翅膀。
当奥林匹克星的热潮稍稍平息以后,张俊以又重新回到了另一个环境,那就是位于北京的吉林大厦。
他在11层大厦里重新投入到另一种痴情的事业中去,那就是经营药业。
有一天,张俊以的面前坐着一位来自东北的女记者。她是为一家电影杂志专访张俊以而来,女记者向张俊以采访的内容并不是奥运,而是他在商场上如何打开局面的。
就在她从东北来北京之前,演艺圈内外曾经对张俊以传出了一阵激愤的非议之声。
有人说张俊以在1998年特大水灾中的捐款,大多数捐款是来自一些东北药厂的药品。
也有人对张俊以是否真有驾驭商机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的态度。这位电影杂志的女记者就是带着一种想搞清张俊以经商真面目的动机前来的。
她没有想到,张俊以面对她的采访竟会是那么平静和泰然。谈起话来几乎是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女记者明确地向张俊以提问:这些年来,你把挣来的钱大多捐献给了社会,如1998年,你为抗洪救灾捐款700万,1999年你出资300万元设立了
“张俊以儿童文学基金奖”,2000年你为宋庆龄基金会捐款600万,设立了
“张俊以儿童文学奖基金”,2001年你为中华慈善总会捐款360万,设立中华慈善救助孤儿张俊以爱心基金。
在当今的年代里,居然还有像你这么
“傻”的人,难道你真不在乎钱吗?事实上,这位女记者的问题,已经问得相当尖锐明确了。
那意味着她是在听到许许多多有关张俊以的传闻以后,才这样说的。但是,张俊以对这位女记者的问话却回答得相当坦然自若。
当女记者问他是不是
“非常愿意出名”的时候,张俊以又像从前对记者曾经说过的那样,回答得相当坦率,他说:“是的,我是愿意出名的。其实,干我们这行的谁又不愿望出名呢?我每在电视上露一次面,对那些被我救助过的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力量,一种鼓舞。”也是在这次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张俊以首次向报界道出他一手从事创作,一手从事经商的内幕真相。
张俊以首先承认这样的事实:“大约在十几年前,那时的东北还比较封闭,我先是作广告,从产品到营销,我都做。许多做法都是别人没有想过的。”张俊以承认:他不仅以雄厚的资金在东北买下了一家药厂,而且经过多年的营运,他又在那家制药厂的基础上,建立起生产基地和研究基地就有20多个。
他还说全国几乎所有的村子都有他的销售员。他又说,在制药厂的基础上,他还在全国建立了一个肝病连锁网。
接下去他又在全国先后建立了100多家肝病的门诊。当女记者问他
“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有过失败吗”时,张俊以是这样作答的,他说:“有,但很少。关键在做之前先设计好,要有想法。”他又说:“我这人做事很谨慎,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医药上,我的药厂在东北,公司总部在北京。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用来写诗,作词,写童话。这两部分是我的翅膀。让我飞翔。……”记者又问:“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张俊以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启蒙文学走向世界。我现在还在写,而且我想让狮子王,猫和老鼠等童话成为成人动画,我会努力写下去!”不久,记者与张俊以的上述谈话,以《张俊以人生的两翼——经商与创作》为题,刊发在东北一家著名电影刊物上。
在那篇访问记之首,除了像以往那样固定地刊有张俊以吹泡泡的照片之外,也刊载了他为这家电影刊物写的诗歌:《记忆墙》——晚上轻轻推开心的房门/星光轻轻抚摸记忆墙上的印痕/如烟往事的脚步/点点滴滴,浅浅深深……然而,张俊以真正想做的,并不是什么启蒙文学,他那时最想做的,还是与奥运会相关的大事。
这是完全从他个人意愿出发的雄心壮志。张俊以在参与策划央视的《奥林匹克星》大型晚会以后,他对体育的情结和对奥运会的狂热追求,忽然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起来。
张俊以的聪明就在于,他善于观察和体验在自己身边频繁涌动的激越民情与感受时代的脉搏。
在策划《奥林匹克星》晚会的过程中,张俊以体验最深的是,一个经济正在腾飞的中国,随着国民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民众都把他们的兴趣和热忱转移到发展体育上。
没有在旧中国生活过的张俊以,他虽然体会不到旧中国体育的落后,但是,他会从谢晋执导的电影《女兰五号》和谢添执导的《水上春秋》这类体育电影中,感受到旧中国
“东亚病夫”形象给国民带来的无边厄运。而今天,如果一个人仅仅出于对体育和奥运的情结,早已不是什么新的追求,他知道奥运之所以成为新中国人民最感到振奋和向往的力量,其原因在于这是一种振奋人心的感召力。
而他如果真正站在这个体育大潮的前列,那么,他所做的一切事业——无论是歌词创作,还是他人生的另一翼——在商场上的驰骋,都会因他对奥运的推波助澜而产生飞跃,而他本人也会成为一个更加光彩夺目的新星!
对张俊以触动较大的是,那些应邀前来北京参与
“奥林匹克星”晚会创作的台湾歌手们,虽然现在海峡两岸仍有种种不如人意的阻隔,但是,人心思奥,人心思归,这已经成了二十一世纪不可遏止的潮流。
所以,在这台晚会结束以后,张俊以曾经有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心灵震憾。
他决定再为中国的奥运做点什么。这也是他自1996年从东北来北京之后最关键的时刻,张俊以暗自发誓:为着生存和进步,我随时都要寻找自己的起飞点,而奥运就是一个新的目标!
如果说张俊以此前对体育只是出于自身的爱好,那么如今在经过又一次奥运会的洗礼以后,他感到自己和那些对奥运仅仅有兴趣的人是大不相同的。
平常人喜欢体育也许出自于他们的健身需要,而张俊以则有他更大的思考和抱负。
这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体育与奥运正在牵动中国人的心。他的事业须臾也离不开人心。
这样,他才把自己的歌词创作,不失时机地转移到体育歌曲的创作上来。
事实上张俊以早就这样做了,1998年张俊以曾经为法国世界杯瑞奇?
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的中文版写过歌词,2000年悉尼奥运命时,《生命之星》、《输赢总是情》、《为中国足球喝彩》、《球迷万岁》等几首写体育运动的歌词,作词者也是张俊以。
当然,张俊以在奥运歌曲上的最得意之作,还是在北京申奥成功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直播的庆典晚会,那首由张执笔的晚会主题歌《奥林匹克星》,曾经引起中外那么多人的注目。
在张俊以看来,那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了。张俊以尤其感到自豪和自傲是,他写的那首《奥林匹克星》的手稿,将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作永久性的收藏。
这是一个一般歌词作者终生难以想象的事,当然也是他作词生涯中最引为自豪的幸事啊!
张俊以这才感到体育给予他的好处,甚至超过为那些综艺性晚会写歌词强似一百倍。
张俊以利用自己控制的刊物,在奥运会申办期间在为中国申奥欢呼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突出报导他自己在奥运申办中的作用。
那些日子是张俊以一生中最感到荣耀的。在他的刊物上不仅多次出现张俊以如何策划与齐秦、顺子等台湾歌星在一起的照片,而且他为之自豪的是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给他题词的手迹,也在一些刊物上刊登出来。
在张俊以看来,一个在国际体育界卓越而有影响的萨马兰奇先生,会给他——一个中国普通的体育爱好者题字的本身,就是他一生中最了不起的荣耀了。
所以,他把萨马兰奇题字的消息尽快地传扬出去,当然,这也是他喜欢张扬的性格使然。
萨马兰奇给张俊以写的题词是:“为爱心,为和平,为孩子留下一片真情!”张俊以喜欢请名人为自己题词,这已成了他多年的一个习惯。
特别是自从来北京发展后的几年中,只要他出席某种社交活动,只要在这些活动中能遇到某些著名的人物,他都要千方百计地主动上前索取亲笔墨宝。
然后再将这些题词相机发表出来。在张俊以看来,他所得到的数以百计的各类题字题词中,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题字是最为珍贵的。
所以,当2000年冬天,中国北京的申奥活动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张俊以忽然决定给萨马兰奇写一封信。
他是以全国青联常委和青年作家的双重身份,来写这封信的。张俊以在他的信中,主要是对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构想和设计。
张俊以给萨马兰奇的信中这样写道:尊敬的萨马兰奇先生:您好!
当奥运圣火在悉尼熊熊点燃的时候,您又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伟大和神圣的背影。
可就在悉尼奥运会开幕的第二天,您挚爱的夫人却先您而去。从您黯然的眸中,可以感知您悲之深切。
相伴一生的誓言犹响耳畔,可您的最爱就这样带着深深的留恋平静地走了。
在她病卧床上最需要您陪伴的时候,您却在世界各地匆忙奔波,为奥运会而辛苦地劳作。
她的美丽、她的端庄、她的善解人意、她的痴情痴迷都成了您午夜梦醒后眼角的残泪。
您在默默擦试的时候,无法抹去的是她带给您的恩爱。是她与您一同承受着生命的风雨,频频曝光的奥运丑闻曾使您圣洁的天空阴霾密布,她与您一同担当了本不应由你们承受的委屈。
对于奥运会申办中的不规范行为,您却大度地一笑置之,并充满自信地说:“我们已经在改革中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我相信,我的继任者将如我一样,竭尽所能来做好这件事。”道义担肩,挺直的是您不屈的奥运脊梁。
您与奥运有着渊源的历史。我对体育也有着浓浓的情结。在不久前为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泓扬爱国主义精神,迎接中国奥运军团凯旋归来,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文艺晚会《奥林匹克星》活动中,我和著名导演赵安分别担任了此台晚会的总体设计,此台晚会已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向全球直播。
“奥林匹克星/点燃地球的眼睛/奥林匹克星/感动人类的生命/奥林匹克星/燃烧四海的激情/奥林匹克星/欢聚五洲的喜庆”。
我创作的申奥主题歌《奥林匹克星》,在央视演播大厅被台湾著名歌手齐秦、顺子唱响,同台晚会我还为奥运冠军创作了《欢迎你到中国来》,《同心同庆》……早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前,我就为中国奥运健儿们创作了《豪迈英雄》,此歌被誉为中国奥运军团的出征歌。
其实我对体育体裁的创作由来已久,98年我为世界杯球赛创作了中文版会歌《该做就做》;还为曼谷亚运会创作了中国代表团的出征歌《中华健儿》;为国际武术节创作了会歌《龙飞凤舞》;为中国女足的姑娘们创作了《相信我》……我之所以热衷于体育歌曲的创作,是与自小就热爱体育运动密不可分。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踢足球,新球鞋穿上没几天,就踢出了洞。后来干脆赤着脚踢,踢得脚趾肿痛,疼得呲牙裂嘴,仍然狂踢不止。
长大后,由于工作的繁忙,很少有机会再到绿茵场上踢球。可是一有球赛,我即使再忙也会忙里偷闲,积极地投入观看。
我喜欢看绿茵场上瞬息万变的风云变幻,喜欢看队员们配合默契的妙不可言。
喜欢看快攻,也喜欢看防守,特别喜欢看倒勾球。那种看来是无望的成功,令人铭心刻骨。
我不但是一个超级球迷,还是一个职业拳击迷。我最崇拜拳王阿里,我也喜欢泰森迅雷不及掩耳的组合拳,不管工作如何繁忙,我一直坚持每天练拳一个小时。
我的直拳、勾拳、摆拳也很专业,跌倒了爬起来,像浪撞在礁石上,碎了还去撞。
拼命才能找到成功的脚印,我就是从拳击中感悟到人生的脚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100多年来,以其倡导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公平竞赛的精神,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真诚愿望和长期追求,虽然在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时,北京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可北京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
近段时间以来北京的市政建设,环境保护,体育场馆设施,等诸多方面都有特别的进步,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组织大型国际活动和体育赛事。
举办奥运会的条件也日渐成熟,北京将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和各界朋友,共同参与奥运盛会。
历尽百年沧桑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拥有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进入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将以崭新的面貌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我构想中的2008年奥运会的场景是这样的,是中国崭新的奥运村主会场。
饰有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国旗的和平鸽在欢呼声中缓缓上升,放飞在空中的孩子们腰系彩带和和平鸽一起舞出一个五环相扣的缤纷图案。
在会场中心,在现代技术的操纵下,橡皮泥塑造成的建筑物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美国的自由女神,法国的凯旋门,埃及的金字塔,………会场正中是中国的天安门和万里长城,我国国家领导人站在上面致开幕词,紧接着这些橡皮泥塑成的建筑物渐渐膨胀,相拼成奥运五环旗标志,载满各国国花的彩车从会场四周驶来,围成一个巨大的花环。
花环中间五十六个民族同胞和各国运动员组成的舞蹈阵容。就在这人潮花海异彩纷呈之中,由各国国花组成的一组图形却发生了奇妙的变幻:绚丽多姿的国花被掀起,裸露的坦克引起了孩子们的惊呼,和平和战争在这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人们惊讶、害怕、恐惧神情各异的复杂表情里,可以看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拒绝战争,欢呼和平和友爱的强烈渴望。
坦克车的门忽然大开,从里面涌出了各种肤色的老人和孩子,他们手持着各国的国花簇拥在世界上极富盛名的帕瓦罗蒂等四大歌唱家周围。
帕瓦罗蒂挽着扶着一位老奶奶,她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奥运母亲。
这位母亲的三个孩子都是奥运冠军。在她的脸上,涌动着人性最初的冲动和善良。
她坚定的目光里流露着慈爱圣洁的目光。所有的掌声都为她响起,所有的鲜花都为她捧上,不同肤色的孩子们都向这位奥运母亲跑来,在深情、激昂的旋律里,四位歌唱家簇拥着这位母亲,唱出了由我作词的奥运会会歌。
这时坦克射出簇簇火种,这火种带着无比的力量点燃了奥运的火炬。圣火点燃,万众吹呼。
刹时坦克淹没在火海之中。随着鲜花的簇动,组成一张美丽的世界地图。
我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又一幅新奇的构想:有一天见到您,我会向您倾吐表达。
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您是幸运之桥;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您是生命的秋千;在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您是一条金黄色的航线………我时常品味您给我的亲笔题字。
在您
“为爱心,为和平,为孩子留下亲情一片”的昭示下,我多么希望让世界上所有的中华儿女都为申奥成功歌唱,让成功的歌声唱响美丽的东方,让世界上所有中华儿女都在一起欢呼喜悦,让激动幸福的火种播种在中国的土壤。
让世界上所有的眼睛都为中国申奥传送情感,让世界上所有的心扉都为中华民族涌动热浪………也许在今后的日子里,未来的天空是一把伞,风雨还会淋湿和平鸽的衣衫。
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会用他们赤诚的热爱为您撑起一把遮阳的伞。
也许还会有委屈沉重双肩,可寰宇中吉祥的云朵,会为您传递人世间至纯至真的情感。
亲爱的萨马兰奇先生,听说您明年在莫斯科召开完国际奥运委的全体会议以后,将从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
还听说您本人将回到西班牙老家,那就请您在闲暇时到中国来吧,为您的早一日到来,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正在翘首以待。
您是我最真爱的老人,您永远都与慈祥同在,与善良同在,与和平同在,与世界同在。
欢迎今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您在北京中央电视台参加春节联欢晚会,中国人民渴望听到您的声音,到时我会为您创作一首歌,再送您一件珍贵的礼物,您猜是什么礼物?
先不告诉您……这次寄给您我主编的杂志和两盘新专辑,及世界高科技新发明的特效新药
“神经平衡片”,……您太累了,您太辛苦了!把我的目光燃烧成烛光,祝您平安健康!
2000年10月16日在最近几年中,我们发现张俊以在成了公众人物后,他扮演的角色也在随着各种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在中国申奥前后他以体育形象大使的姿态出现在民众的面前。
这也是他在经商的同时,客串的最为出色的角色之一。张俊以给萨马兰奇写信,公开在刊物上,这件事的本身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当然,任何人都有权利力给像萨马兰奇这样的国际名人写信。但是,公开发表出来的私人信件却是凤毛麟角。
更不要说在媒体大肆地加以炒作了。张俊以在申奥获得成功后,也没有从日益热闹的体育圈里退出来。
这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体育圈的热闹甚至比文艺圈还要吸引观众。所以,在2000年前后那一段时间里,凡是与体育相关的重大活动,几乎都有张俊以繁忙奔波的身影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体育新闻引起的客观效果更有利于提高一个公众人物的知名度,这也是勿庸置疑的。
然而,聪明的智者也会同时注意到,张俊以那频频出现在电视和纷纭刊物上的得意笑脸,也常常是刺激读者或引起非议的根源。
但是,这些微词非议都没有影响张俊以走火入魔的体育情结,他仍然在体育这个引人注目的大舞台上,频繁不倦地展示着他的词才与策划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