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岱年的对话(1)
著名学者、哲学泰斗张岱年教授评价王小平说:真有真本领啊!我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在27岁的时候完成的。你才23岁,少年有为,前途无量,是个天才,是个奇迹。王小平:张老,您好!送您几本我写的书,请您多指教。张岱年:你写了这么多著作,很有学问啊。这本书是献给王科灵的,王科灵是谁?王小平:他是我的父亲,对我影响很大。张岱年:你是重庆人?王小平:对,我出生在重庆市中区的嘉陵江边,不过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着父母亲迁到了北方,一直在北方生活。张岱年:你今年多大了?王小平:今年23岁。张岱年:真有本领。我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在27岁的时候完成的,你才23岁,少年有为,前途无量!是个天才!王小平:谢谢您的鼓励!其实就像一位先哲所说:“并不是我比大家都聪明。”只是我比大家站得都高,一个人在平地所看的东西和一个人在山顶所看到的东西,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最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张岱年:对,你说得很对。一个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能看得远,才不会被一些琐事所淹没,才能做大学问。王小平:张老,这本《第二次宣言》是我的未来学作品。有很多问题,还想向张老您多请教。张岱年:我对未来学没有研究,你二十几岁就写出了这些著作,不容易。王小平:在写完《本领恐慌》后,当别人问我又在写哪个方面的书时,我告诉他们说是未来学方面的。为什么我会选择这个领域呢?因为我感到我们中国是一个酷爱历史而轻视未来的民族,很多中国人的心态就像九斤老太一样:过去的比现在的好。我们热衷于不停地翻拍历史剧,以至于一打开电视就看到全是脑袋上的辫子在左右晃动。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少了未来意识,缺少未来概念,轻视未来。这种历史重于未来的价值倾向是很可怕的。然而面向未来、代表未来,才有价值,才有希望。张岱年:你讲得很好,我非常赞同。王小平:张老,您能成为学界泰斗,最大的秘诀是什么?张岱年: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如果真要说有,那我认为是学与思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述与作的统一,也许你在这上面已经开始有体会了。王小平:《第二次宣言》这本书涉及到了中外很多门学科,中外历史学、人类学、生命科学、美学、未来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等。张老您是哲学界的泰斗,您的《中国哲学大纲》,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我在写《第二次宣言》时,专门研读了您的很多著作,很有收获。您在《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一文里提出了“今后哲学之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的思想,我感到是很有意义的。张岱年:对,这是我提出的一个关于文化综合创新的思路。它在方法上,将唯物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分析方法综合起来;在理论上,将现代唯物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王小平:张老,现在大家不管是对世界观还是宇宙观都认为是唯物论,我觉得最好把宇宙观与世界观分成不同层次。宇宙观是唯物论,世界观是唯人论,您认为可以这样提吗?张岱年:我现在老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唯物论与唯人论并不矛盾。王小平:您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张岱年:我常讲一句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自强不息,就是刚健的精神;厚德载物,就是宽厚的精神。西方文化强调斗争,中国文化强调和谐,应该是斗争与和谐都重要,光强调斗争不行,光强调和谐也不行。王小平: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和谐,我也这样认为。能不能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归结为“和合”呢?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天人合一”,当今的时代精神主要在于和平与合作,国与国、人与人的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写的《第二次宣言》的红线,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是世界大同,大家共同成功,自己的幸福与所有人的幸福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走向世界大同,天下太平。这个传统精神切不可丢,一定要把传统精神和今天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您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