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大珩的对话(2)

与王大珩的对话(2)

王小平:现在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但它们的发展不太平衡。您认为社会科学如何才能取得自然科学那么大的发展呢?王大珩:现在社会科学远远落后于自然科学,但是社会科学正在向好的方面走。许许多多复杂的东西通过数学的方法,比如说统计学、系统工程等,都是想法子使社会科学进步。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要借助自然科学的量化表现出来。计算机我们知道是从自然科学里出来的,计算机应大量地运用在社会科学上头。计算机,现在叫电脑,就是靠0和1,都是靠量化出来的,现在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社会科学也需要量化,运用数学、统计学使它更趋于科学。王小平:王老您作为一个科学家,您认为您自己的缺点是什么?哪些东西是我们年青人应当特别注重的?王大珩:假如从我整个一生来说,有许多地方我的眼光还不足,有许多问题应当看到而没看到。还有些保守的地方。这并不是说因为我现在老了看问题保守了,就是在年轻的时候,有些地方看问题也不免保守。对年青人来说,从小就应该具有合作意识,也就是协作意识、协作精神。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代科学很少是个人能够推动的,要靠集体的能量。不能说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别人就吃亏,这样就无法协作。没有奉献精神、受委屈精神,就无法与人协作。在国外,这些精神也是作为科学上的道德。有这个共识,才能协作,才能出成果。王小平:王老,我看到您对建设小康有您的新见解。您说,建设未来全面小康社会,第一就是人的健康。我对这个特别感兴趣。王大珩:全面建设小康应该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这有4个方面:首先是人的健康,其次是生活的信息化和生活环境的生态化,而后是知识和教育。衣、食、住、行这是最起码的。我记得最苦的时候,是我们下乡啊,下乡回来的时候特别想吃一碗红烧肉,应该满足人的需求,至少是营养上的。在衣上,我们现在可以经常买新衣服。在住上,以前我们一家子七口人住在一间房里,但现在两口人住两间房是起码的。交通,出去办事情要方便。在小康社会的时候,这些是最起码的条件。生活的信息化成为人们很重要的需求。人跟人要交往,没有人跟你说话,你试试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交流方式,以后更多的人生活在两种世界中,一是现实的世界,二是虚拟的世界。还有一个就是生态环境,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了,没有好的生态环境,我们的健康就得不到保障。**后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一个大的进步。总之,很多问题与生态都有密切的关系。追求绿色、追求健康、追求自然是今后人们的时尚。还有一个,管它叫知识也好、教育也好,这里包括一般的科学知识、社会知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知识、对教育的需求就更为强烈了。人们不是把它作为一种负担,而是作为一种享受。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和谐。这个包括得很大,包括团结、和谐的社会、和平的社会。小康社会有衣、食、住、行、信、健、和、劳八个标志。王小平:王老,您说得真好!我在《第二次宣言》书里头有一个核心观点:人类向何处而去?人类如何把今天的高技术,像刚才王老您说的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等这些高科技用在人现在自己身上,使现在的人更健康、更长寿、更快乐、更幸福。王大珩:这就是我说的小康社会。王小平:很多都是相通的。我在《第二次宣言》一书的核心观念就是——“一切以人为本,人以生命为本”。人的生命、人的健康都是最重要的。可是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东西往往熟视无睹,哪怕它绝对重要。直到我们要失去生命、失去健康时,才意识到它的绝对重要。王大珩:健康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人们不仅要求长寿,而且更关注自己的生命质量。现在是有病才治,有些病可以治好,有些病可能得上以后就治不好。这是因为现在没有手段预测疾病,如果有手段可以预测疾病,我们就可以防病于未然。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和突破,医学技术正在接近实现这一目标,不仅可以未病先知,而且可以对亚健康状态进行检查。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医学将发生重大变革,从针对疾病的治疗医学转变为针对亚健康状态的预测医学。预测医学将为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出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出发
上一章下一章

与王大珩的对话(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