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未完(4)
今乙本作:“贾母听了喜欢道:‘这么着才好,这是你们姑娘的造化。只是咱们家的规矩还是南方礼儿,所以新姑爷我们都没见过。……’”旧本根本没提南方。
甲本提醒读者,贾史两家都是原籍南方,仍照南方礼节。乙本因之。今乙本删去原籍南方,只说贾家仍照南方礼节,冲淡南人气息。
甲乙本态度一致,强调汉化,但是
“妞妞”改
“姐儿”,到了乙本,高鹗又给改回来,仍作
“妞妞”。如果甲乙本不是一个人修改的,那就是因为
“姐儿”讹作
“姐姐”,宝玉决没有称巧姐为
“姐姐”之理。
“大姐姐”更成了元春了。但也许仅因
“妞妞”新妍可喜。乙本不大管前后一致,例如王佩璋举出的第十九回与茗谈卍儿,乙本添出一句
“等我明儿说了给你做媳妇好不好?”违反个性,只图轻松一下。宝玉最怕女孩子出嫁,就连说笑话也决不会做媒。
到了今乙本,南边人、原籍金陵都不提了,显然是又要满化了。为什么?
杨继振在道光年间收藏乾隆百廿回抄本,在第七十二回题字:“第七十二回末页墨痕沁漫,向明覆看,有满文某字影,用水擦洗,痕渍宛在。以是知此抄本出自色目人手,非南人所能伪托。”红楼梦盛行后,传说很多,都认为是满族豪门秘辛。
满人气息越浓,越显得真实、艳异。所以又有满化的趋向。如果相信高鹗续书说,后四十回旧本是他多年前写的,甲乙本由他整理修订,三个本子代表一个人的三个时期,观点兴趣可能不同。
高鹗是汉军旗人。他有一首
“菩萨蛮”,“梅花刻底”句是写小脚的鞋底,可见他的美感绝对汉化。
即使初续书的时候主张强调满人角度,似乎不会那样彻底,把书中小脚痕一并删去。
其实满人家庭里也可以有缠足的婢妾。原续书者大概有种族的优越感,希望保持血液的纯洁。
第二十四回写鸳鸯服装,“脖子上带着扎花领子”。甲本未改,同脂本。
满人男装另戴上个硬领圈。晚清还有汉人在马褂上戴个领圈,略如牧师衣领。
清初想必女装也有。甲本主汉化,而未改去,想未注意。乙本改为
“脖子上围着紫绸绢子”,又添上两句:“下面露着玉色绸袜,大红鞋。”既然改掉旗装衣领,当然是小脚无疑。
只提袄儿背心,但是下面一定穿裙。站在那里不动,小脚至多露着鞋尖,决看不见袜子。
所以原著写袜子,只限宝玉的。其实不止他一个人大脚,不过不写女子天足。
高鹗当然不会顾到这许多。问题是:如果高氏即续书者,为什么删去二尤与晴雯的小脚,却又添写鸳鸯的小脚?
唯一的答案似是:高鹗没有看见二尤与晴雯的小脚,在他接收前已删。
他是有金莲癖的人,看通部书写女子都没提这一项,未免寂寞,略微点缀一下。
后四十回贾母身边又出了个丫头叫珍珠──袭人原名。旧本已有珍珠。
贾母故后,鹦哥──紫鹃原名──守灵,旧本缺那一回,所以无法知道旧本有没有鹦哥。
甲本仍作珍珠、鹦哥。乙本将袭人原名改为蕊珠。甲本既未发现珍珠有两个,自然不会效尤,也去再添个鹦哥。
乙本既将第一个珍珠改名蕊珠,当然不会又添出个鹦哥。鹦哥未改,是因为重订乙本时没注意。
所以第二个鹦哥也是原续书已有。近人推测续书者知道实生活中的贾母确有珍珠鹦哥两个丫头,情不自禁的写了进去。
那他为什么不给前八十回的珍珠鹦哥换个名字?显然是没看仔细,只仿佛记得鸳鸯琥珀外还有这么两个丫头。
他马虎的例子多了,如凤姐不称王夫人为太太,薛姨妈为姨妈──跟着贾琏叫──而两位都称姑妈,又不分大姑妈二姑妈;贾兰称李婶娘──李纨之婶──为
“我老娘”──外婆;
“史大妹妹”、
“史大姑娘”、
“云丫头”作
“史妹妹”、
“史姑娘”、
“史丫头”──程高本未代改,但是第八十二回添补的部份有
“云丫头”;第九十六回贾政愁宝玉死了,自己
“年老无嗣,虽说有孙子,到底隔了一层”,忘了有贾环;第九十二回宝玉说十一月初一,“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何尝有过?
根本没这名词。续书者红楼梦不熟,却似乎熟悉曹雪芹家里的历史。吴世昌与赵冈的著作里分别指出,写元妃用
“王家制度”字样,显指王妃而非皇妃,元妃卒年又似纪实,又知道秦氏自缢,元宵节前抄家。
赵冈推出书中抄家在元宵节前。第一回和尚向英莲念的诗:“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消火灭时。”当然不仅指英莲被拐。
甄士隐是真事隐去,暗指曹家的遭遇。
“元宵后”句下,甲戌本有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消火灭”句下批:“伏后文。”曹雪芹父曹俯十二月罢官,第二年接着就抄家,必在元宵前。
续书者不见得看到甲戌本脂批,而
“在第一百零六回,贾府抄家的第二天,史侯家派了两个女人问候道:‘我们家的老爷太太姑娘打发我来说……我们姑娘本要自己来的,因不多几日就要出阁,所以不能来了。’……贾母……说:‘……月里头出阁,我原想过来吃杯喜酒……’‘……等回了九少不得同着姑爷过来请老太太的安……’到了第一○八回写湘云出嫁回门,来贾母这边……‘宝姐姐不是后日的生日吗?我多住一天给他拜个寿……’……宝钗的生日是正月廿一日。由此向上推,抄家的时间不正是在元宵节前几天吗。”──赵冈著
“红楼梦考证拾遗”第七十二页旧本没有
“月里头出阁”,只作
“你们姑娘出阁”。假定抄家在元宵节前,“月里头出阁”是正月底,婚后九天回门,已经是二月,正月二十一早已过了。
既然不是
“月里头出阁”,就还有可能。抄家那天,贾母惊吓气逆,病危。随写
“贾母因近日身子好些,”拿出些体己财物给凤姐,又接尤氏婆媳过来,分派照料邢夫人尤氏等。
“一日傍晚”,在院内焚香祷告。距抄家总已经有好几天了。至少三四天。
算它三天。焚香后,同日史侯家遣人来,说湘云
“不多几日就要出阁”。最低限度,算它还有三天。三天后结婚,婚后九天回门,再加两天是宝钗生日,正月廿一。
合计抄家距正月廿一至少十七天,是年初四,算元宵节前似太早。如果中间隔的日子稍微多算两天,抄家就是上年年底的事。
宝钗过生日那天,宝玉逃席,由袭人陪到大观园去凭吊。看园子的婆子说:“预备老太太要用园里的子,才开着门等着。”正月里不会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