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详红楼梦(1)
欣赏红楼梦,最基本最普及的方式是偏爱书中某一个少女。
像选美大会一样,内中要数史湘云的呼声最高。
也许有人认为是近代人喜欢活泼的女孩子,贤妻良母型的宝钗与身心都病态的黛玉都落伍了。
其实自有红楼梦以来,大概就是湘云最孚众望。
奇怪的是要角中唯独湘云没有面貌的描写,除了"
醉眠芍药裀"
的"
慢起秋波"
四字,与被窝外的"
一弯雪白的膀子"
(第二十一回),似乎除了一双眼睛与皮肤白,并不美。
身材"
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极言其细高个子,长腿,国人也不大对胃口。
她的吸引力,前人有两句诗说得最清楚:"
众中最小最轻盈,真率天成讵解情?"
(董康"
书舶庸谭"
卷四,题玉壶山人绘宝钗黛玉湘云"
琼楼三艳图"
,见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
第九二九页。
)她稚气,带几分憨,因此更天真无邪。
相形之下,"
任是无情也动人"
的宝钗,宝玉打伤了的时候去探望,就脉脉含情起来,可见平时不过不露出来。
前引董康那首七律,项联如下:纵使期期生爱爱(云幼时口吃,呼二哥为爱哥),从无醋醋到卿卿。
上句把咬舌──又称大舌头──误作口吃,而且通常长成后还有这毛病。
下句也不正确,黛玉不是不吃醋,吃得也有点道理。
第二十二回黛玉跟宝玉呕气,宝玉没有分辩,"
自己转身回房来"
,句下批注:"
颦儿云与你何干,宝玉如此一回则曰与我何干可也,口虽未出,心已['悟'误]矣……"
回房袭人提起宝钗还要还席,"
宝玉冷笑道:'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
批注:"
……此相干之语,仍是近文,与颦儿之语之相干也。
上文来['未'误]说,终存于心,却于宝钗身上发泄。
素厚者惟颦云,今为彼等尚存此心,况于素不契者,有不直言者乎?……"
宝玉与宝钗向不投契,黛玉妒忌她一大半是因为她人缘太好了,又有金玉姻缘之说。
湘云倒是宝玉确实对她有感情的。
但是湘云对黛玉有时候酸溜溜的,仿佛是因为从前是她与宝玉跟着贾母住(见"
四详"
),有一种儿童妒忌新生弟妹夺宠的心理。
她与宝黛的早熟刚巧相反。
第五十七回湘云要替邢岫打抱不平,黛玉笑她"
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
这些人里面是湘云最接近侠女的典型,而侠女必须无情,至少情窦未开,不然只身闯荡江湖,要是多情起来那还得了?如果恋爱,也是被动的,使男子处于主动的地位,也更满足。
侠女不是不解风情就是"
婊子无情"
,所以"
由来侠女出风尘。
前几年我在柏克莱的时候,有一次有个漂亮的教授太太来找我,是美国人读中国史,说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人的侠女崇拜──兼"
中国功夫"
与女权运动两个热门题材──问我中国人这样注重女人的幽娴贞静,为什么又这样爱慕侠女。
这问题使我想起阿拉伯人对女人管得更紧,罩面幕,以肥胖为美,填鸭似的在帐篷里地毯上吃了睡,睡了吃。
结果他们鄙视女人,喜欢男色。
回教国家大都这样。
中国人是太正常了,把女人管得笔直之后,只另在社会体系外创造了个侠女,也常在女孩子中间发现她的面影。
那天我没扯得这么远,也还在那间狭小的办公室里单独谈了三刻钟模样。
她看上去年纪不上三十,身材苗条,头发眼睛近黑色,面貌是差不多的影星都还比不上她,芳名若克三?卫特基(报上译为罗莎妮?卫特克,一作洛克沙尼?惠特基,又作薇特玑);寄了本"
**革命性的不朽"
给我,作为报酬,也只好笑纳了,也没道谢。
大概他们夫妇俩都是新左,一两年后双双去北平见**,她访问**,我也是最近才在报上看见,也在电视上看见她。
**"
两报一刊"
指控四人帮"
维持非法的对外关系,出卖国家与党的重要机密……"
传说政治局的报告称:**在一九七二年后接受美国学者罗莎妮?卫特克的访问中泄漏了党政秘密。
它说,**安排了此项访问,希望卫特克能写一本书,建立**的声望,以方便她最后的'篡党夺权'"
(华盛顿邮报)"
四人帮之一的姚文元曾陪同**接受访问。
那一系列访问历时一周,前后达六十小时。
……"
(纽约时报)"
……美国学者洛克沙尼?惠特基相信,**是一个女人仍然生活在男人支配的世界中,她已受到伤害"
(纽约时报)末句是公式化的女权运动论调,将**视为被压迫的女性,令人失笑。
言归正传,且说史湘云,由于我国历来的侠女热,多数读者都觉得她才是宝玉的理想配偶。
传说中的"
旧时真本"
内宝玉最后与湘云结合,我一向暗笑这些人定要把他们俩撮合成了才罢,但是四详红楼梦后,看法不同了"
四详"
发现早本不自黛玉来京写起,原有黛玉来之前,湘云小时候长住贾家,与宝玉跟着贾母住一间房──介绍湘云的时候大概有容貌的描写了──都删掉了,包括湘云袭人暖阁夜话──第三十一回在二人谈话中追叙──湘云当时说的"
不害臊的话"
──有关婚事,因为是在袭人贺她定亲时提起的;也与她们俩过去深厚的交情有关,因为湘云接着就说:"
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
不害臊的话"
当然是湘云说但愿与袭人同嫁一个丈夫,可以永远在一起。
如果湘云真与袭人一同嫁给宝玉,结果袭人倒走了,嫁了蒋玉菡,还是不能在一起。
预言的应验含有强烈的讽刺,正像许多神话里有三个愿望一一如愿,而得不偿失,使人啼笑皆非。
是否因为结局改了,所以同事一夫的伏笔也删了,连同宝玉湘云青梅竹马的文字以及湘云相貌的描写?第三十一回的金麒麟使黛玉起疑。
回前总批说:"
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
周汝昌认为此回回目"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指宝玉最后与湘云偕老。
他这样解释这条总批:论者遂谓此足证麒麟与宝玉无关。
殊不思此批在此只说的是对于"
木石"
来讲,"
金玉"
已定。
若麒麟的公案,那远在"
金玉"
一局之后,与"
木石"
并不构成任何矛盾。
当中尚隔着一大层次,所以批者语意是说黛玉只当关切金玉,无庸再管麒麟的事。
──"
红楼梦新证"
第九二四页这当然是强辞夺理。
黛玉怎么会不关心宝玉将来的终身伴侣是谁,何况也是熟识的,与自己一时瑜亮的才女,即使他们的结合要经过一番周折。
但是一直有许多人相信"
白首双星"
回目是指宝玉湘云。
因此脂批又代分辩,批回末一节:"
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
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表示这兆头应在卫若兰身上。
八十回内卫若兰只出现过一次,在第十四回秦氏出丧送殡的行列中。
秦可卿的故事来自"
风月宝鉴"
风月宝鉴"
收入此书后,书中才有秦氏大出丧,才有卫若兰其人。
问题是秦氏丧事写进此书时就有卫若兰了,还是后添的,在吊客名单末尾加上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