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忌日同天 《海子传》展现海子生命全景

生日忌日同天 《海子传》展现海子生命全景

诗人海子的生日和忌日均在今天。15年前的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决绝而去。假如没有15年前的那场悲剧,今年海子应该刚刚四十。四十岁的海子还会在写他的诗吗?没有假如。

15年后江苏文艺出版社姗姗来迟地出版了一部《海子传》,第一次让人们看到海子短暂的生命全景。

《海子传》的作者是安庆师范学院美术系大二学生余徐刚。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伍恒山老早就想请人做一个海子的传记,而最终让一个“生瓜蛋子”来写,算是大胆之举。伍恒山说:“以往对于海子诗歌的评价,已经把海子‘架’在那里了……”后来伍恒山在网上看到了一位大一学生的文字,这就是他锁定的余徐刚。

伍恒山是在看过全稿之后,才敢和余徐刚签订最后的出版合同的。“两种质朴——海子没有受到任何浸染的诗歌品质,和一个新写者没有受到任何浸染的白描写法,应该可以让读者不受干扰地看到一个质朴的海子。”作者余徐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学美术的,去写一位具有高强文化融合能力、思维特异的诗人,要不是出版社编辑的约稿和鼓励,我决不敢想。但我有一个优势,我和海子是老乡——对了,还有一个,他的作品让我仰视,我想看到他的世界——所以,我只有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了解到的,全部记录下来,不做评论。”

余徐刚在去年5月怀揣一架相机,坐40分钟车第一次到了海子家。“我没有想到,他家是那样穷——尽管安徽有很多地方还不富裕。”海子的父母保存着儿子的一些遗物,他们想给儿子做一个小型博物馆,但是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有些海子的书已经被虫蛀水浸。

在不断的了解、采访、追踪中,海子的轮廓清晰起来。“与海子‘改变了一个时代诗歌的概念’这样的成就相比,我还是最为他童年的生活所打动——苦不堪言。海子的妈妈告诉我,海子高考时,根本吃不饱饭。因为高考,他成为家里四兄弟中唯一能吃到煮白菜的孩子,弟弟们因此馋得不得了,妈妈却只能说,谁将来能有哥哥学习好,能像哥哥一样参加高考,也给他白菜吃,但就是这样,海子有的时候还只能吃个半饱,肚子剩下的空隙,只能用白开水来填补……”

余徐刚当然也到了北京,“我站在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的空场上,我能想象得出,海子要为父母兄弟的生活承担,要为自己的读书和创作承担,要为一个诗人的浪漫情怀承担,他在这里是多么孤独……”

余徐刚的书里写了海子的童年、海子在北大、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海子的爱情、海子的为人处世、海子的死亡等九个章节。余徐刚说,除了对于一个伟岸诗人作品的崇拜,他最希望的是,今天的学生能从中看看海子的生活。(孙红)

一个诗人的受难与幸福

1989年3月26日,黄昏时分,山海关附近一段火车慢行道,当一列火车慢慢开过时,一个瘦削而疲惫的年轻人,突然走到那滚动的车轮中间。火车顿时把他轧成了两截。

现场留有一个书包,里面装着四只橘子,外加四本书: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本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一本《康拉德小说选》,一本《圣经》。

这显然是一次有预谋的生命的终结。只是,那列无辜的列车显然不知道,它碾过的,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诗人之一;它酿成的,是那个时代最惨烈的诗歌悲剧。

车轮下躺着的人叫海子,一个25岁的年轻诗人。谁能想到,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幸福的诗句,而今,他在离大海不远的地方永远告别了花开的春天。在他死后,他被授予2001年度《人民文学》诗歌奖。

人们从他的遗书中推测,自杀前的海子已经精神分裂了。可让人迷惑的是,从他自杀方式的选择和随身所带的物品看,他显然又十分清醒。

其实,海子早就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乃至死亡方式,在《弥赛亚》的《献诗》中,他这样发问:“我们在碾碎我们的车轮上镌刻了多少易朽的诗?”

所幸,在碾碎海子的车轮上镌刻的是不易朽的诗篇。死亡的车轮撕裂了他的生命,而车轮下他的诗篇,刹那爆发出殉道的光芒,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诗歌烈士。

回过头来看,真不知诗歌之于海子,是幸,还是不幸。在《夜色》中,海子曾这样总结自己:“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据说,海子生命的最后几年,始终处于痛苦焦灼的状态,他希图靠诗歌解脱自己内心的苦痛,从而救赎自己的灵魂。他为此常常彻夜不眠,用身体的膏油换取那些精灵一般的诗篇,如杜鹃啼血一般。

最终,他疲惫地倒下了。但那一刻,他一定带着轻松的微笑。(石南)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全景记录诗人短暂一生:海子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景记录诗人短暂一生:海子传
上一章下一章

生日忌日同天 《海子传》展现海子生命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