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1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2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2)
第3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3)
第4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4)
金秋时节,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徐小斌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林斤澜、陈建功、高洪波、雷达、**、李青、何西来、陈峻涛、季红真、王必胜、贺绍俊、朱晖、陈晓明、张颐武、李敬泽、白烨、陈福民、李洁非、牛玉秋、冯敏、解玺璋、秦岚等老中青三代评论家云集,对徐小斌的新书《德龄公主》及二十多年来的创作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会议一致认为:徐小斌是当代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创作特立独行于一切文学潮流之外,二十五年来,她坚守她的文学品格与艺术操守,为当代文学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会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主持。
以下为研讨会发言摘要:
潘凯雄:徐小斌的创作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她已经写了二十多年,出了五卷本文集和几十本书,也获了不少奖,陌生的是她始终处于文坛的边缘,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是一位很难定位的作家,最近她在我们出版社出了《德龄公主》,《羽蛇》是再版。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她的作品进行一次研讨。
高洪波:我觉得小斌的小说和她的剪纸一样,她是一个很奇特的作家。要解析或者掌握徐小斌的话,我承认对于我来讲有难度,对我的智力和学术水准都是一个挑战。读了《德龄公主》,我没想到小斌居然从晚清的这么一个历史人物里面挖掘出这么一本书,这是第一感觉,她真是下了工夫。第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点非常不容易,她真是把光绪、慈禧,包括四格格,袁大奶奶等人物写得很深刻,非常到位,甚至惊心动魄。她写了深宫里的一些生活,关键的地方写的非常好,更难得的是写出德龄的异国之恋,这是罕见的一点,这是史实,但是小斌做了重新的解释、重新的挖掘,投入了很多,包括用典,我觉得小斌在治史方面真的下了很多工夫。在忠于历史的前提下还作了接近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解析,入情入理。她肯定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把大观园的感觉移到紫禁城内,看着非常舒服,我觉得让一个作品让人读得非常舒服,很不容易。也写出了悲剧和无奈。尤其是光绪这个人物写得非常生动和非常深刻,给予了一种徐小斌式的人性化的解释和阐述,而且这种阐述是全新的,我相信我们这个年龄的读者和更年轻的读者会对这个感兴趣,这本书我预测如果拍成电视剧也应该是很好看的,不同于《走向共和》,可能会非常有意思,因为这段历史不具有普及性。
陈建功:过去对于慈禧我有些自己的认识,但是我看了徐小斌的《德龄公主》之后,我觉得我们又认识到了一个新的另外的层次,也就是作为女人的慈禧。我觉得徐小斌在人物的心理方面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层次,这点我觉得是徐小斌对于历史小说的一个突破和贡献。徐小斌发挥了她以前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特长,这是她的一个成功之处。
再说《羽蛇》,《羽蛇》之前我看了四个女作家的长篇小说,我觉得看得很累了,她们对心理的挖掘老停留在纯心理的挖掘上,徐小斌的《羽蛇》是把人物心理的拓展放在五代的女性,又放在一百年的中国历史的变迁当中,她这个对心理的挖掘和理解不是简单的理解,她是把心理和社会、心理和现实、心理和家族史都联系得非常密切。所以我觉得她对心理的挖掘应该说是有广度和深度的,她的这点我觉得应该说是《羽蛇》很大的贡献。
林斤澜:小斌的小说我很早就注意,我对她的作品的看法已经写在我的序言当中了,我把它总结成这么两句话,一句叫“无所事事”,一句叫“想入非非”。这句话搁在以前都是贬义词,但是我今天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要赞颂她。我们五十年代以前的小说作品都是解释政策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差不多是这样。小斌是八十年代开始的,八十年代我们不解释政策,我们解释思潮,外国来的什么思潮我们就解释它,无所事事给我的感觉就是,它既不解释五十年代的政策,也不解释八十年代的外来的思潮,什么也不解释,她只说她自己的。想入非非是说她走的路是主观的路。北京的小说一路是走向写实的,一路是走向主观的,主观的少。写主观的,就牵扯到人家看懂看不懂。最近她写的《德龄公主》我觉得就能引起共鸣,这条路能够给我们带来别开生面的东西。
雷达让我透彻的解析《羽蛇》我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关于徐小斌我很赞成刚才小潘讲的,就是既熟悉又陌生。我觉得熟悉也很熟悉的,但是解读这么一位作家不是我的强项。我觉得我最熟悉的作品就是《敦煌遗梦》,到现在为止我印象还是非常深刻,就是这个作品把一些对于宗教的理解和一些应该说是世俗的东西放在一起。之后她写了很多非常好的作品,比如像《清源寺》、《双鱼星座》,还有《玄机之死》,我觉得都是很棒的,我认为徐小斌在中国文坛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作家,和林白、陈染、海男的路子绝对是不一样的。她更多的走向自己的感悟,同时是一个经常思考一些人类性的,比如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的作家。有时候喜欢把她的作品放在宗教的背景下处理,比如像《敦煌遗梦》。另外也有一些作品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神话原型,比如她写《羽蛇》这个主人公,就是把太阳女神作为一个原型。
实际上在虚与实的处理上,并不是一味的虚起来,涉及到太平天国,也涉及到辛亥革命,还有像文革这么几代女人的故事。她是不是女性主义者?我觉得她是,比如羽蛇这个人物从小就失去了爱、受了很多苦,比如纹身,流了很多血,但我觉得她的东西并不完全是女性的,而是整个人类的,比如恐惧。她不仅写女性,也写生存、写恐惧、写抗争、写追梦,《羽蛇》这个文本解读确实有一些难度,另外这种写作我现在很难界定,因为现在从写书的角度来说的话,从人类写作历史上的角度看,开始是从传统到写实,以后又从写实到传统,现在又由传统回到神话、回到原型,这是写作发生的变化,追求一种原始意象和主观记忆,我觉得在中国向这个方向靠的作家可能就是徐小斌了!徐小斌在这方面的追求是非常独特的,我觉得小斌很值得谈,也很值得研究。刚才讲了她的作品分两类,一类是智力迷宫式的东西,还有是生命写作的东西,现在《德龄公主》应当是第三类了,就是把精英的和大众文化结合起来。徐小斌是非常勤奋的,也是非常有才华的,当然是怪才,绝对是文坛的一个怪才。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