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辅助用具
吃过晚饭,杨铮在村子里溜达了一圈,消了消食,随后就回到家开始读书习字。
他将大部分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一方面是为了锻炼人才培养班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腾出空来做更重要的事情。
眼下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尽早取得功名,这样才能更好的庇护族人,保住创下的根基。
点上四支蜡烛,屋子里已足够明亮,不必担心伤眼的问题。实际上这光线比白天要强不少。
自打在屋里置了铁炉子,书桌便移至离窗较远的位置,照到桌上的光线就有些弱了。他这间屋的窗子本就不大,哪怕换上了比较好的窗纸,也远不能和玻璃相比。随着天气愈冷,又在窗格内糊了一层窗纸,变成了内外两层,这样一来透光性就更差了。
其实白天读书时,杨铮都想点起蜡烛,只是担心会被人说成败家。近两百年来族人过的都是苦日子,只消看到他白日点蜡,便不可能没有意见。故而他现在是白天温习功课,晚上学习新章节。
月盈给杨铮倒了一杯蜂蜜水,放在他手边上,又给自己倒了杯热水。
冬日里天干物燥,加上生了炉火,所以人也要经常补水。这是二哥告诉她的道理,照做之后果然觉得鼻子、嗓子里舒服了许多。她这两天又来了月事,二哥跟她说这时候不宜喝蜂蜜水。虽然她听着觉得很难为情,也很奇怪二哥怎么会知道这些,但并没有多问,只照着做便是了。
她给炉子里加了几块石炭,然后坐在书桌另一边,摊开一张竹纸,借助尺子先在上面画了一个十六宫格,接着翻开手边的一本书籍,照着上面的字体样式,用石墨笔将字画在格子上。
这是杨铮派给她的新任务,谓之“扒字”。
家里现已有了不少书籍,能当作范本的只是其中印制得最好几本。虽是照着画,但并不照搬其字样,会做一些改动。之所以是画而不是写,实是因为这种字用毛笔很难直接写出来。
这些字样是要用来做字模的,因而要便于雕刻,字的笔画须得尽量平直,但也要兼顾字形的美观。杨铮带着她一同画出了“天地玄黄”四字,定下了一些方略,后面便要她自己来了。
初版的字样画得比较大,为二寸见方,便于修正字形。待到制作字模时,再将这字样等比缩小,画至合适尺寸的即可。
月盈先勾勒出字的轮廓,然后再一点一点地进行修正。等字形修得差不多时,纸上也污成了一团。这时再将改好的字样照搬到新画出的十六宫格中,一个字便算是画完了。
像这般画字,速度自然快不起来。杨铮那边背完了两段《论语》,开始课间休息了,月盈这边才刚画好“宇宙洪”三字,第四个“荒”字还处在一团污黑当中。
杨铮将月盈画好的三个字拿到跟前仔细看了看,又放在远处瞧了瞧,说道:“不错,不错,就是这个样子。以后这个字体,可以叫‘月盈’体了。”
月盈抿嘴笑道:“二哥怎么又来取笑我。”
杨铮道:“你还别不信,等活字搞好,咱们印出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本书来,凭这字体你便可青史留名了。”
月盈有些羞涩地说道:“那也应当叫‘杨体’才对。”
杨铮笑道:“叫什么体到无所谓,只消让人们知道你的贡献就好。”
时人极为推崇宋版书籍,印书时所用的字体大多仿自宋版书,但并非完全照搬,也做了许多改进。因这种字体脱胎于宋版书,成熟于明代,故而后世谓之“宋体”或“明体”。不过到了铅字印刷时代,又对其做了一番改进。杨铮带着月盈画的字体,便加入了铅字时代“宋体”的一些特征,和这时流行的印刷字体有一些区别。
在后世也不知从哪兴起一种谣言,竟说“宋体”为秦桧所创。若当真如此,在明代绝不会有人去用这字体。就如瘦金体一般,哪怕它再好看,因出自亡国昏君之手,明代从来都没有人去研习,文人士子们根本连提都懒得提。
其实所谓的“宋体”,纯是因适应雕版印刷而形成的,严格来说是算不得书法的,世上也从未有过写“宋体”的大家。
月盈与杨铮说了几句话,又去画那个“荒”字。
杨铮喝了几口水,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看到月盈画污了的那张纸,不由又想念起橡皮来。不过他很清楚,这东西想也是白想。
他曾听二姐夫周逢春及月盈提起过,关中秦商的足迹,早已踏入浙江、福建、广东这些沿海地区。待明年天暖后,行商开始频繁活动时,他准备请二姐夫托人搜寻几样东西。
如今在秦州已经见到了玉米、辣椒这些原产于美洲的作物,想必番薯、土豆这些东西也已经传入了大明。虽然还未普及,但从海上贸易发达的福建、广东等处寻起,应当是能够寻到的。
不过周家的生意还没有做得那么大,主要行商区域只在关中到陇右一带。辗转托人找寻那几种作物,人家未必就会用心。
如果不成,就只有等杨铮年纪大一些后,自己去办这件事了。但若能早一些将这几种作物引入西北,自然更好一些。农作物的适应、选种、改良、普及,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
就如玉米这种作物,虽然嘉靖年间陇右地区便有人种植了,但其产量真正大幅度提升,成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却已是二十世纪中后期的事了。只不过玉米这种作物有其特殊性,几乎算得上是一种人造作物。番薯、土豆的培育种植,则要简单得多。巩昌府在后世有“薯都”之称,应该是很适合这两种作物生长的。
相比于这些吃的东西,还有一种用的东西是杨铮更希望得到的,那便是同样产于美洲的橡胶。但是很可惜,欧罗巴的殖民者对这种既不能吃又没多大用处的东西,并不怎么重视,所以其流传广度远远不如土豆、玉米这些农作物。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人们真正认识到橡胶的价值,大概还要再过两百年。
因而别说是大明了,南洋左近怕是都看不到橡胶树的影子。要想弄到这东西,多半只能另谋它法。
自隆庆元年朝廷开了海禁,民间海洋贸易渐渐由暗转明,到这时想必已是如火如荼。在秦州都能看到卖胡椒的,且价格还不是特别贵,这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欧罗巴人能将美洲的白银运到大明换取货物,自然也能将橡胶带过来。不过至少在数年之内,这个事情还没有操作空间。而且即使能弄来橡胶树,还得有地方去栽培。这可不是土豆、番薯那种作物,并非什么地方都可以种植。所以橡胶虽好,用处虽多,却是急切不得的,只能列入长远计划中。
月盈将“荒”字画好放在一边,抬起头来,见杨铮站在那一动不动,双眼直勾勾地看着桌面,便问道:“二哥,你怎么了?”
杨铮回过神来,说道:“没什么,想起了几样东西。”
月盈道:“二哥又要做什么物件了么?”
杨铮道:“不做什么……哎呀,是可以做个东西!”说着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笑道:“我怎么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月盈道:“二哥可是想到好主意了?”
杨铮道:“根伯那里有种能在木头上划线的石笔,你见过吧?”
月盈道:“见过,是一种白色的石头,乍一看还有些像玉呢,听说山里面就有许多。”
杨铮道:“用那石笔在板上写写画画,倘若要改动,拿抹布就能擦干净了。”
月盈道:“二哥这主意好,明日我就向根伯讨一些来。”
杨铮道:“你让根伯做块平整的木板,用墨将板面刷成黑的,这样用石笔在上面写字作图,便能更加清晰。”
月盈道:“好,明日我同根伯说,请他做这个黑板。”
杨铮笑道:“没错,就是黑板!往后你教黑娃、栓子、石头他们算数,也可以用这黑板。嗯,可以多做几块,磨坊那边可以放一块大点的,随手做些记录也很方便。”
杨根发在木头上划线的石笔,是一种纯天然的石头,杨铮在古记铁铺也见人用过,只是一直忽略了这东西的用途。
这种天然石笔质地稍有些硬,写画出的印记比较淡,但写在黑板上效果应当会好很多。如果清晰度仍不够,将其粉碎之后,加些石灰之类的“作料”,以水和匀制成条状的粉笔,那是一定会好用的。
粉笔加黑板这个组合,用处可就多了,可不仅仅只能用来教学。像是在熔铸金属时,因戴着厚重的手套,随手记录数据总会有些不便,但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就会方便许多。而且写错了随时可以改,对于栓子那些视写字为大敌的初学者,心理上也能放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