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签约大地为走红 抱望而来失望归…

第五回 签约大地为走红 抱望而来失望归…

在影剧圈当武师的时候,成龙也常有一些惊喜和机缘。1972年,影人朱牧组建大地公司时,找到了成龙,欲与他签约,成为公司首批推出的武打明星。此时李小龙的功夫片正臻于妙境,大红大紫。李小龙的真功夫与不凡的身手,极大地弘扬了国术--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它的影响力,也因之带动功夫片的勃兴。功夫片前景看好,电影界自然群起效尤,这对于学武生的成龙,自是一个大好的机遇。成龙不假思索,便在合约上签上了"陈元楼"的大名。另一些武师,如王青、林秀等,亦同时签约,成为了大地公司的基本演员。公司的老板朱牧雄心勃勃地许诺,要让他们几人一炮而红。成龙他们都极受鼓舞,全心全意地投入了大地公司的工作。这年7月,大地公司便开拍了它的处女作《顶天立地》。这部功夫片很快顺利拍竣。大地公司的全体人员,从老板到成龙等一干演职员都眼巴巴地盯着这部影片的上市,在很大程度上,这第一部影片将决定他们的命运。可惜这部影片并非成功之作,放映后上座率不高,总计票房收入不超过10万港元,票房惨败。此时,香港著名导演张彻的卖座纪录,早已突破了100万港元大关,得到了"百万导演"的美名。这已是好几年前的记录了。张彻的记录最终被李小龙打破。李小龙成年后在香港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唐山大兄》,在1971年10月播映之后,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部影片的票房收入达300万港元。这在弹丸之地的香港,是个令人咋舌的纪录,可谓石破天惊!大地公司自然不敢向最佳纪录看齐。但在商业气氛浓厚的香港,亏本的买卖是傻瓜也不做的,收入是很现实的事,没有它,拿什么吃饭?这是商业竞争的严酷法则。大地公司硬着头皮再搏一把,翌年,他们又开拍了《女警察》。成龙仍在片中演个配角。《女警察》尽量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编、导、演都尽了极大的努力,期待着能打个翻身仗。此片不负众望,上座率比《顶天立地》高了几成,给朱牧的大地公司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时众人都以为此番"扳本"有望。谁知最终结算,收入仍超不过30万港元。此时一般的影片票房收入虽不及百万,但起码要达到50万港元以上。因此《女警察》的票房收入虽有回升,但仍未能扳本盈余。朱牧愁眉苦脸,思前想后之后,咬咬牙告诉众人,公司已支持不下去了,只能关门大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香港电影业的黄金时代。在60年代,香港曾创造过年产故事片300部的佳绩,当时香港的人口才300多万。到了70年代,电影业虽受到了电视的猛烈冲击,但香港仍能保持年产近200部的"堪称奇迹"的水平。因而,香港的电影制片公司多达上百家,除了"邵氏"、国泰、嘉禾等等举足轻重的"大哥"级公司外,小公司的开业或关门亦如日出日落一般正常得很。成龙他们亦早就心里有数,拍出的影片不卖座,公司便没有前景。公司倒闭,大家情绪黯然,互道珍重、再见之后,便各奔东西了。成龙、王青、林秀几个青年武师,满怀的希望成了泡影,只能各自分道扬镳。公司解散,成龙重新成了"自由人",他虽不是个忧郁悲观的人,但无着无落的生活和不知前景的事业还是令他情绪低落,百无聊赖。成龙此时住在租来的斗室,每天胡乱凑合,日子过得漫不经心。没有戏开,他便在屋里蒙头大睡。睡醒亦不知何时,便把头伸出窗外追踪太阳,学古人"日影定时"。他有一只手表,但在拍戏时摔碰得时快时慢,又几天没上链了。成龙自嘲说,拿起来一看,都不知是哪天的时间了。这天,成龙睡得特别好,醒得也早,他忽然想到,该清点一下自己的家产了,看还有多少钱。他从枕头下、各个衣袋、小桌子的抽屉里搜出了不少"大饼"(1港元硬币),把它们统统摆上床。这是他听从父亲的"教诲"从各处换来的。成龙父亲陈老爹知道他儿子为人豪爽,不擅理财,担心他饱三日饥三日,每次回港看他总是叮嘱他:挣了钱要把大票子换成"大饼",每天拿几个去吃饭,就不会没有钱花了。成龙听了父亲的话,每次挣了钱都记得把它换成硬币。渐渐成为习惯,去哪里买东西都言明:找零要"大饼"。店家也都乐意满足他的要求。成龙像个孩子一般,收集了大捧大捧的硬币。成龙盘腿坐在床上,一五一十地清点着他的"财产",哇,足足有800个!他不禁心花怒放。"我该放松一下,好好犒劳犒劳自己了。"成龙自言自语道。他转动着大眼睛盘算:先去邀人推牌九,再好好大吃一顿。成龙的牌九从上午打到了下午。他的运气差极了,一输再输,他又不肯服输,急了眼地叫:"再来,我一定能翻本!"最后,这800个"大饼"几乎输光了,只剩下了10个。牌友不肯再跟他赌,都说:"算了,算了,你连赌本都没了,下次再玩吧!"成龙悻悻然地回到斗室,一眼看到了小桌上父母的照片,他顿时懊恼极了:我今天干了什么?真没出息!对不起父母!想起父母的辛劳,成龙非常难过,暗自发誓一定要为父母争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成龙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成龙传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回 签约大地为走红 抱望而来失望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