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削发拜师肯吃苦 一门高出&qu…

第三回 削发拜师肯吃苦 一门高出&qu…

师傅为他取了艺名。他们是元字辈,成龙按此排行,便叫"元楼"。成龙脱掉了"试读生"的帽子,又是自己作出的选择,自知毫无退路,学艺更自觉更刻苦了。他远离父母,无人可依恃,甚至不能随意地撒撒娇、耍耍赖。他本是因为好玩,逃避读书,才选择了翻滚弹跳的戏班功课。但于师傅管教严格,他不能放肆偷懒,如同上了笼头的野马。日久天长,成龙的行为举止都有模有样,技艺也大有长进。他像一块好钢,在高温高压的熔炉里冶炼、淬火,日见精纯、出色了。成龙成为戏班学艺成绩最佳的7人之一,即著名的后来广为人知的"七小福"。这7人是:大弟子元龙(洪金宝)与元奎、元华、元楼(成龙)、元俊、元德、元彪。成龙行四。这"七小福"7兄弟后来名盛一时,蜚声港台、东南亚。洪金宝自不待说,他成名最早,后来在演艺上的成就、声名虽比不上成龙,但他发展面之广,超乎成龙。洪金宝不仅能演,是个幽默机灵的胖明星,且擅导演、监制,拍出不少亦庄亦谐颇具深度的好影片。他还有自己的公司、发行院线,在电影界腾挪跌宕,声势极大,被称为"大哥大"。洪金宝与成龙私交极佳,时有联手之举。元奎、元华发展都不错。元俊身手外型也不俗,只是际遇较差。进邵氏电影公司时,"邵氏"已衰落,后来在台湾的电视剧中担任主角。最小的弟子元彪,也是香港很走红的明星,近年在日本已成为仅次于成龙的最受欢迎的中国演员。长着一副娃娃脸的元彪,轻巧灵活,身手与演《少林寺》成名的李连杰不相上下,可谓一时瑜亮。7人中,只有元德星运差些。他也曾入了"邵氏",是"邵氏"末期的演员,后来便寂寂无声了。一个私人办的科班,竟培养出了满门才俊,令人啧啧称奇,于老先生实在是功德赫赫。成龙自7岁入了戏班,到16岁出道,头尾相加,在戏校苦熬苦练了整整十载光阴!这10年,他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也在皮鞭、棍棒和拳头下锻炼出了坚强的体魄和意志。他自幼独立生活,知谋生不易,勤奋努力。笑傲困难,机敏应变。有人开玩笑说,幸亏他父母去了澳洲,要不然成龙练不出这一身硬功夫。这话极有道理!福兮祸倚,祸兮福依,没有绝然的利弊。成龙的幼年虽然艰苦,缺少了父母的悉心呵护,但他因此得到了一个独立发展、磨砺意志的机会。贝利被称为一代球王,有人问他,能否把儿子也培养得这么出色?贝利说,不可能了。为什么?贝利答道:他已不可能有我小时候那个贫民窟的环境了。人的生长环境、生活的时代都是不可移植和再造的,因而,再杰出的人物也不能仿制出与他相似的天才。有趣的是,成龙在回答培养接班人的问题时,也大叹其难。他说,再有他这样的机缘和好老板是不易的。他虽未谈到少时的苦练,但无疑这一环境也是不可再造的了。得了师傅的青睐和引荐,这"七小福"7兄弟,经常到九龙乐宫楼夜总会去表演特技。一色的半大秃小子,又有着过硬的功夫,很得观众的喝采,一来二去颇有名气。也是因为师傅的缘故,这7兄弟大都进了电影界。成龙很小便涉足影坛。1962年,他8岁时便参加了《大小黄天爵》一片的演出。10岁时,又在《秦香莲》一片中扮演秦香莲的儿子冬哥。李翰祥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启用了新演员凌波反串梁山伯,与红星乐蒂饰演的祝英台演对手戏。影片推出后,极为轰动,独霸戏院,击垮了所有影片,成一时景观。成龙亦在片中扮演角色。成龙的这段经历与李小龙少年时颇为相似。李小龙童年及少年时,曾参与了近20部影片的演出,演的虽大多是配角,但他作为一名小童星,演得极投入和认真。成龙亦是极有表演欲的孩子,在镜头前松弛自如,又是学戏出身,功夫过硬,不惧辛苦。只是他占的天时、地利远不及李小龙。他没有李小龙那样富裕并从艺的父亲。在个人条件上,他没有李小龙那份英俊的外表和反叛气质。著名大导演张彻看了李小龙幼年的影片,立即断言他会成为中国的詹姆士·狄思(当时李尚未走红)。成龙习武出身,这既成全了他也限制了他。他演的小角色多是要动拳脚的,这多少限制了他的演技。他在未成名时,一度曾做过武术替身演员。此时他仍是戏班的学生,偶尔在影片中演演配角、露露脸,已是不易,胜过了许多同龄人。没有谁奢望他一夜成名,大红大紫,连他自己也没有想过。他生来便没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也没有得到众星捧月似的特别恩宠。相反,他因过于调皮、好动,逸出了同龄人读书上学的正常轨道,受了许多责难。学戏的生涯,更令他早早领受和品尝了从业的不易与成功的艰难。这些都磨练了他对生活的承受力。成年后的成龙生活朴素,耐得艰苦,勤奋敬业。他还知晓珍惜荣誉,即便在大红大紫,令影迷痴狂奉为偶像的今日,仍不狂不傲,头脑冷静,他谦虚地说:"我永远不会对自己满意。"幼年时艰苦的环境,为他成功的人生奠定了基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成龙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成龙传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回 削发拜师肯吃苦 一门高出&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