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采访随想录/陈远达

广东采访随想录/陈远达

2003年的春夏之交,时隔两个月后,我和刘文再赴广东,虽然这次拍的是**型肺炎,知道的亲戚朋友都千叮咛万嘱咐,周围的人都对我们躲之不及,可我发现我俩对“**”

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反而像落下了毛病一般:那就是看到警察、保安和广东大街上特有的棒子队,第一反映就是——绕着走!

这里首先声明,我和刘文绝对是部里最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出门在外绝没有任何投鸡摸狗的行为!

可如实招来的是,自打2月份我俩拍了那个反映收容遣送的片子,我俩一到广东,心里就有点打鼓,因为我俩知道,虽然我们怀里揣的都是伟大首都北京的身份证,可在这里可都算是进城外来人员,一在广东无合法工作,二无那要命的暂住证,这要是一旦被查到,诸位兄弟可就只有到收容站去赎咱俩了!

关于收容遣送的黑暗,以前听许多人说过,但亲身经历今年2月份可还是第一次。

收容遣送制度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它开始于5、60年代,主要是收容在城市里的国民党残兵、城市伤残贫民。

这是一种带社会福利色彩的社会救济行为,所以从那时开始,这项工作就一直由民政部门来负责。

80年代,关于收容遣送的第一部法令颁布,这就是《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遣送管理办法》,这部法令规定在城市里流浪乞讨的人都要遣送原籍。

收容遣送开始有了以限制公民自由为代价,来换取城市靓丽形象的作用。

到了九十年代某届政府的时候,国务院下了个通知,把“三无(身份证、暂住证、务工证不全)”

人员正式列为需要收容遣送的对象。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所有的中国人,包括那些以采访为名全国各地到处溜达的人们,理论上到任何地方(当然是城市,中国的农村向来是最开放的,来去自由)超过3天的都必须到各地公安机关办理暂住户口和暂住证!

不然哪一天,在任何城市的街头碰上各种各样的“棒子队”

,你都有不由分说被塞上“猪笼车”

,遣送原籍的危险!

接下来就该说说“钱”

的事了。

这里您可能会问,这收容遣送跟“钱”

有啥关系呀?实际上您想在我们这年代,各行各业哪个部门不都和那“劳什子”

有关系呐,收容遣送自然也是一样!

因为要收容要遣送那都要花钱,钱从哪里来?各地的财政当然都得往外掏,有往外掏的自然就有人要挣这笔钱,加上抓来了人,各种罚款、收费、外快自然也就钱出有门。

比如在广州捞一个人的明码标价是1500元!

有高额的利润,各地派出所、执法对也就有了抓“三五”

人员的兴趣。

所以广州市收容所外只要每天一上班,你会看到斯皮尔伯格《辛德勒的名单》里的场面,一车车的“人!

没有犯任何罪的人!

就那么一车车得拉进收容所,然后大家奋勇上去开始捞人,想尽一切办法捞人!

没有人要的,或者捞不出来的,又一车车拉出去!

那场面刹是热闹!

我们的线人就是这样,它先是在南海被抓,又因为口袋里实在没什么油水,于是广东湖南的收容部门就废物利用,把这样的“人”

一车车批发到湖南的许多农场、茶场去干活,完全没有人身自由的去干半年的活!

这样的劳动力基本上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每个人只要交50元,所以在一家茶场,茶场的人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就是奴隶,21世纪的奴隶!

拍完这部内参片子我还想,在以后拍片的经费里是不是也应该加上办暂住证的费用,这样比较符合国家的法令,也会省去将来万一那位兄弟被抓紧去以后赎人的费用。

当然此为不成熟的想法,大家可以讨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成立十周年,记录中国传媒史――见证《焦点访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成立十周年,记录中国传媒史――见证《焦点访谈》
上一章下一章

广东采访随想录/陈远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