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一个“老外”看法国

自序:一个“老外”看法国

法国是我的婆家,这里有我的爱人和我的家人。

可是,就法国这个民族来说,我是一个“老外。

所以,我是作为一个“老外”

、一个另一种文化的旁观者来看待法国的。

我所写下的这些文字都是我在法国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所触摸到的人与事。

我之所以强调是“我所看到的”

是因为,同样一个国家同样一所城市,一百个人,可能就会看到一百种不同、产生一百种感觉、发出一百种感叹。

而每一个民族的特性都是复杂的和多元化的,一个人的视线是有限的,因此,一个人所能看到的也是有限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其他的民族是充满好奇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对其他的民族又是充满误解的。

距离创造美感,同样,距离也制造误会。

因此,人类总是误解其他民族的人:中国人对法国人充满了误会,法国人也对中国人充满了误解。

如《老外眼中的中国人》所讲述的那样,“法国人认为只要是中国人都应该得会耍一招半式的中国功夫的。

而且,中国人都应该有一双”

丹凤眼“,否则就不是中国人了”

这是距离带来的美好想象。

可是,距离也带来了偏见:中国政府主张“少生优育,优生优育”

,这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利国利民的政策,可是法国人误解为没有“人权。

甚至以为“”

不小心“超生了的孩子就会被杀掉……这种误解和偏见让我总是愤怒不已。

而面对的我恼怒,法国人却笑道?你们中国人真是太固执了,想一下吧,中国人就很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人吗?‘老外’在哪部中国电影里不是大坏蛋?最后还得被你们中国人用中国功夫一掌拍花了脑袋。

这是什么逻辑?为什么‘老外’就一定是坏蛋?想想觉得这话说得确实有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哪个民族不是对其他的民族充满了误会?在我亲临法国之前不也是对法国充满了误会吗……”

确实,中国人对法国人也一样存在很多美好的想象和一些不符合事实的偏见和误会。

每次回国探亲,每每有人和我谈起法国和法国人,总是让我很哭笑不得。

国人印象中的法国人好象每天都生活在玫瑰花和烛光中,又好象法国人都是多情种,无论男女老少,个个手里都捏着一大把情人,整天天马行空地到处浪漫过夜生活,对家庭不会有太多责任感。

事实上恰恰相反。

如《洋舅爷的罗曼史》中写的那样:我收到还没见过面的洋舅爷送给我们?红包“,我很惊讶:原来,法国人也有送”

红包“这样的礼节。

而我婆婆在知道舅爷新添了一个孙子后,马上也”

礼尚往来“地送了一个”

红包“做贺礼。

这又一次让我震动:事实再次向我证明了,西方人冷漠而没有家庭观念的那样的说法,是不了解西方国家的人杜撰出来的……面对这样的事,我为什么要惊讶?因为误解!

今天国人对法国的看法,也是我在亲自来到法国之前的看法。

他们今天对法国的误会,也是我昨天对法国的误会。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通过各种书籍和媒体来了解他乡和他族的人。

可是,媒体在使我们获得信息的同时也使我们获得了误导。

因此,这坚定了我写下这些文字和这本书的念头。

《法国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就如它的题目,讲述的是法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法国人的生活方式。

如文中所说,”

法国人喜欢慢悠悠地享受生活。

因为这样的民族性格,他们喜欢“等待。

看病得“等待”

约会,配一副眼镜竟然得花上四个月的时间来“等待。

就连上馆子也得等待:上馆子吃饭前得预约,否则很可能就会因为满座而被拒之门外。

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法国的老板经常会?营业时间将要过去了“为理由拒绝前来吃饭的客人,哪怕来客是一大群人。

在中国,开门做生意的人哪有这样拒绝客人的?!

法国人吃一顿饭通常得花上5、6个小时,有时甚至更长。

因为这样的风俗,餐厅上菜非常慢。

而在法国人悠然等待这个过程的时候,性急的我真的很想就象在国内那样催促一下服务员,要么就干脆找来老板投诉一番。

可是,在法国,如果我这样做的话,老板一定冷漠而礼貌地把我从餐厅里”

请“出去的--他是不屑于向”

这种没有教养的家伙“提供服务的。

记得在国内的时候,陪一些法国人吃饭,我每次下点单的时候总是伴随了一?麻烦快点”

,法国人总是笑话我这个性急的作风。

法国人认为吃饭是享受,要“慢慢来。

而中国人讲究“趁热吃”

,所以菜一上来大家拿起筷子就埋头吃饭,吃完赶紧办正经事儿去了。

法国人却不一样,菜上来了以后还要考虑使用什么餐具,是从摆放在最外面的餐具开始还是从摆放在最里面的餐具开始,该往哪个杯子里面倒水而不是倒酒,而且,该用来盛白酒的杯子就不能倒上红酒。

还有,用什么酒配什么样的肉才不会乱味……这就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这就是文化习俗的差异。

东方和西方有着太多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着太多不同的道德观。

同样一件事,用西方人的眼光来看,那是正常的。

但是,在东方人的眼力,却很可能是不正常的。

而有些事,在亚洲人看来是对的,在法国人眼里却是错的。

面对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道德观念。

我只是客观地讲述我看到的真相。

是对是错我不去评说,相信读者心中自有自己的道德天平。

就如《在法国感受跨国购物--在瑞士买大麻,在德国买电脑》里面说的那样:“以我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来看,抽大麻就是吸毒的行为。

可在法国人看来,抽大麻和”

闯红灯“是一个等级的错误罢了”

而在瑞士,人们甚至可以半公开地买卖大麻。

如文中所述?这是一家非常简陋的商店。

商店的玻璃橱窗上挂着一块巨大的白布,白布上面印着一片又大又醒目的大麻叶子。

看到这块布,人们很容易就能猜出商店的经营项目。

可走进商店后又让人觉得很滑稽,商店里零零散散地挂着五六件款式又旧又老的衣服,似乎要摆出一副经营服装的样子。

但是走进这商店的人,没有人理会那几件又老又旧的服装,都是直奔着商店正中央的一个小柜台而去,那个小柜台里摆放着数量不多的几包大麻样本。

这是很典型的“挂羊头买狗肉”

,可偏偏那“羊头”

挂得很敷衍了事,敷衍得让任何人都能一眼就看出来,这里面虽然挂着“羊头”

,但是买的一定不是“羊肉。

从这些欲盖泥漳的布景中,我看出了大麻在瑞士的“暧昧”

地位:在这里,大麻可以公开地买卖,可还是得“悠着点儿。

出售大麻在瑞士是一种很“边缘”

的生意。

抽大麻是非法的,可人们对大麻又是极度宽容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并不想凌厉地批评什么,我当然更不是鼓动人们要去接受和”

宽容“大麻。

我只是这个异乡中的一个看客,我要做的只是忠实地把我看到的东西讲述出来,仅此而已。

法国的国旗为蓝、白、红三种颜色组成,代表着”

自由、平等、博爱“。

在法国,我确实也从这个民族身上看到了这三种色调。

象《在法国亲历大选》中描述的那样,在法国总统竞选中,人们不满意初选的结果,纷纷上街游行,反对勒宠的极端狭隘民族主义,人们高声呼吁?共存与爱优先”

取代“法国和法国人优先。

很多法国人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在第二轮选举中,这个勒宠胜出的话,他们将耻为法国人,他们还会当众烧毁他们的法国身份证和法国护照,然后移民别国居住。

看了那样情景我没法不感动:这难道不就是一种“自由、平等、博爱”

的体现吗?!

自从我到了法国,总是有很多国人问我:在法国生活的如何。

我总不知道如何用三言两语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说好,人们就认为我生活在天堂里。

我说不好,人们又认为我生活地狱里。

而我想说,我没有生活在天堂里,也没有生活在地狱里。

我生活在人间——一个有喜、有怒、有哀、有乐,有好也有不好的人间。

不同的是,这个国度的人反映喜怒哀乐的方式有些差异罢了。

这就是我这本书所要讲述的,这就是我的文字想要表现的。

作者简介:姓名:冯彬霞女28岁笔名:ice618必优冰冰一个灵魂穿梭在中法两种文化间的海南土著。

迷恋文学、爱情和网络。

1989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曾多次在《海南大旅游导报》、《海南日报》、《海南侨报》、《好日子》、《文友》、《恋爱婚姻家庭》、《爱人》、《欧洲时报》(巴黎)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作品曾多次被国内的《青年文摘》等报刊转载。

2002年至今为《凤凰周刊》(香港)海外观栏目特约撰稿人。

曾在海南试验外国语学院任教。

现居于法国。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嫁到法兰西做老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嫁到法兰西做老外
上一章下一章

自序:一个“老外”看法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