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无所有
崔建那个年代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发自内心的音乐。
不论他是怎么艰难的出生,毕竟是出生了。
上学的年代,偶有傍晚的时候,喜欢摇滚的男生,怀抱着吉他在北大的三角地怒吼着,而且在学崔建时学得真像,尤其唱到那句:这时你的手在颤抖这时你的泪在流莫非你是正在告诉我你爱我一无所有噢……你这就跟我走真的是有感觉的,音乐有时也是一种麻醉剂,尤其在年青的时候,迷恋而又为它狂放。
那个男人要给你的是自由,可有多少人能明白这两个字的意义呢?歌曲也有它的时代背景,在崔建的那个时候,年青人向往的就是一种自由,一种解脱的自由,所以这首歌也同许多人产生了共鸣。
追求自由是人一生中崇高的人性境界,可这一追求却被“五千年文明”
禁锢得无以容颜。
我的室友曾和校园摇滚歌手相恋,他们的恋情真是轰轰烈烈,我真佩服两个人的精力。
但我说句实话,有多少人因为面临现实而放弃了对音乐的追求,有多少人能像崔建一样,一无所有的坚持到底。
后来那室友又找了个法国人,一下子就溶入到了那个国家的文化氛围里,喜欢他们的文明和文化,喜欢他们的儒雅与气度,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喜欢。
这我看不懂了。
难怪有人说,北大成了国外媳妇的高素质基地。
后来,那个男孩向我倾诉,想通过我努力,能够让我的室友重新回到他的身边。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无法劝说别人的爱情,我只能同情那个男孩可悲的遭遇。
斗转星移,我曾经迷恋过的一位摇滚歌手,剪短了头发后,成天还在三角地转,但却改成贴培训班材料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放弃和选择的权利,可是如果一个人连一点点坚持都不能的话,这个社会是否是出了什么问题。
北大的三角地本来是一个自由讨论,发表自家学说的地方,可现在却演变为租房、家教、讲座、社团活动、为宠物找新家等等行动的集散地。
包罗万象,好不热闹,快成了一块三不管的地带。
三角地是北大的一块边际文明,可现在只有在麻木与熟视无睹中被无休止的践踏后,无所归依。
以前的中国被奴役、被侵略,最少我们的根没有断,这个并不可怕,现在最可怕的是现代文明的倒退。
文化在减弱,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就如北大三角地演变一样。
社会的变化对学校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是否还能用蔡元培老校长的办校宗旨来衡量?一个学校不能为社会的改变而起到推动的话,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联想欧洲的文艺复兴,今天的中国正面临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复兴我们本源的文明与文化,尤其是民主的文明。
是否西化暂且不论,追根溯源,中国的文明与文化,却是在蒙元与满清时代被糟踏了,骨子里充满了奴性、阴险、卑鄙、勾心斗角的奴才文明浮现后,真正代表中华文明精髓的汉唐文化被抛到了脑后。
再看看我们今天最热门的古装剧,除了奴才,就是皇权,看不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文明的高度能够成正常的比例。
我真恳请那些导演们,饶过我们的孩子们吧!
一代又一代的奴性,别再灌输下去了。
我们的根生来就奴隶吗?不是的,翻翻历史,也只不过是这三百多年的时间,我们的文明和文化失去了汉族统治时期的精华,所以让更多的中国人迷失了自己的根。
蒙、满统治期间,中华文明突然间找不回自己了,同时也失去了自尊与自信,内心只有一个:自卑。
于是我们从1898年开始,在世界发展的大潮中,要不就是逆来顺受,要不就是全盘拒绝,没有扬弃后的中华文明精髓做底蕴,那个自大的大清不也倒下了吗?在接受与拒绝变革的徘徊中,中国一下子就落后了一百年,奴性十足的文明,必然溃败。
没有被分割,被侵占,这只能算是上帝对中国人的怜惜了。
中国富强的根本是要国民的自尊与自信,有了足够的自信,人才会进步到虚怀若谷,才学会谦虚,而不是假惺惺的笑里藏刀。
自强不息可以让我们呼吸更多的自由空气,追求更多的理想空间。
喜欢崔建,喜欢他的那股精神,喜欢他的自信,尤其他的“一无所有”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噢……你何时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