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城不小,很多生意都同军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那几家馒头包子铺子就是军营里几位校尉或者偏将的家人开的。待听说这些身穿青衫、腰悬玉佩的俊秀公子们是为了营里的兵卒置办吃食做谢礼,几乎人人都惊得阖不拢嘴,大力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尽早做好,甚至只收了成本价,连工钱都不要,一众学子们走了一圈回到别院,都是心情复杂。
杨先生很快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当即派墨老伯送了二十两银子给董平,当晚又在书房摆了桌酒席请孟老爷子饮酒,喝得大醉之时,这位以严厉闻名书院的老先生居然得意的唱起了小曲儿,庆贺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弟子们各个都是明理仁义的君子。
三日後,董平带着所有同窗们亲自押了装满吃食的几十辆马车出了东城门。
这次,戍边军的营门四敞大开,吴将军之下所有副将和偏将都站在门口迎接。
董平等人上前行礼,还要说几句客套话,那当先的副将已是抬起蒲扇大的巴掌拍到了他的肩膀上,「客套话就别说了,我们都是粗人,先前心里有气也没少折腾你们,你们不但不记仇还惦记请兄弟们吃顿好的,这份情义兄弟们记下了。
「来,咱们进营!吴将军特意下令,今日中午除了值守的兄弟,其余人等歇息两个时辰,只管尽情吃喝。」
董平被他拍得差点岔了气,好不容易顺过来就赶紧应道︰「将军说得对,先前诸事不论,都揭过去了,这些时日我们同兄弟们同吃同睡,早就跟一家人一般。过几日我们就要回书院去了,今日这顿吃喝就当兄弟们替我们践行!兄弟们不吃饱吃痛快了,就是不拿我们当兄弟!」
「哈哈,说得好!」一众士兵都大笑起来,纷纷上前引着他们进门。
後面的百十个伙头军立时接收了马车上的各色饼子馒头和猪肉,後营里的大铁锅早就支起来了,大块的猪肉扔进去,只简单放点盐巴,香气很快就盈满整个营地。
同学子熟识的兵卒们一见将军们各自散去,就一哄上前拉人回了自个儿帐篷,那些不熟识的就坐在帐篷边一边吞着口水一边晒着太阳,盼着一会儿如何大口啃馒头,喝肉汤。
董平这会儿正被同营帐的七八个兵卒围在中间,有个年长的老兵一边啃着喜子贡献出来的肉干一边含糊问道︰「董秀才,你刚进来的时候,兄弟们可没少欺负你,你不生气吗,怎麽还想着给我们送吃食?」
另一个小个子兵卒也道︰「就是,我那时候还踹过你呢。」
徐茂本来在抢肉干,听得这话就道︰「你是踹他,鞋印儿却都印我屁股上了!」
众人哈哈大笑,那个年长的兵卒点头道︰「这话倒是不错,我原本还以为读书人都是一肚子花花肠子,没想到你们也挺有情义的。」
「那是,我可是有名的义薄云天小郎君!」徐茂一边高抬了下巴吹嘘,一边顺手抢了董平手里的肉干大嚼。
董平好笑的把他推到一旁,正色问几个兵卒,「若是有一日起了兵戈,你们会因为我们嘲笑过你们,就任凭外族人把我们砍杀了吗?」
「当然不会,」几个兵卒都是瞪了眼睛,怒道︰「我们戍边军就是为了护卫国家和百姓才守在这里,怎麽能因为私恨就不顾大义?」
「这就是了,」董平展颜一笑,应道︰「在这里我们虽然受了苦,但是毕竟没伤到性命,最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道理,打从心里敬佩你们的忠义,这就是我们今日凑银子买吃食感谢众位兄弟的原因!」
「明白很多道理?什麽道理?」兵卒们互相对视一眼,都是疑惑不已。
不过粗人有粗人的脾气,想不出来就不想,左右这些学子不记仇就好。
「你们这些读书人,脑子里的弯弯绕绕就是多,咱们不说这个,你们以後无事就来军城溜达,若是能给我们带些酒肉就好了。当然,要是有谁不长眼欺负你们,你们就来个信,兄弟们快马杀去给你们撑腰!」
董平和徐茂听得心热,但他们都是知道兵卒们脾气的,也不客套道谢,反倒说起青县的好玩好吃之处,特别是四季园的各色卤菜最是下酒。几个兵卒馋得直淌口水,末了嚷着有机会一定要去一趟青县。
董平听着外面响起开饭的鼓声,赶紧示意喜子把另一个背篓递了过来。
「各位兄弟,一会儿吃了饭,我们就要走了,以後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聚。我们也没什麽好东西,倒是家姊先前准备了很多成药给我,如今用不上了,正好分给兄弟们。」
他说着话就拿出很多小木头瓶子,仔细分给几个兵卒,嘱咐道︰「红瓶子的是刀伤药,药效极好,省着点用啊。蓝瓶子里的是治疗风寒的药丸,白瓶子里的是治疗痢疾的,只要不舒服就赶紧吃上一粒。记好了吗?」
几个兵卒望着手里的药瓶半晌没有应声,军营里兵卒近万却只有三个军医,平日若不是病得快死了或者多人染病,绝对见不到军医的影子。这几个小药瓶虽然轻巧,但关键时刻就是他们的救命之物。
那个年老兵卒当先行礼,沉声说道︰「董兄弟,你这份情义,兄弟们记下了。」
其余几个兵卒随後也是同样行礼,用力点头。
董平慌忙摆手,笑道︰「不过是几颗丸药,你们可不要客套了。」
年老兵卒还想说什麽,最後还是咽了回去,转而玩笑道︰「这麽大的筐子才背了几小瓶药丸?董兄弟真是吝啬!」
董平哈哈笑着,随手把筐子上的布巾全都扯开,小声嘱咐道︰「这里还有一些新奇吃食,油纸包着的是一种点心,叫饼乾。最下面那些泥蛋只要剥了壳就能吃,味道好着呢。先藏起来,晚上你们再分着吃吧。」
「哦,太好了。」两个年纪小的兵卒低声欢呼着就抬了筐子藏去床铺里,正巧这时有人在外面喊着开饭,众人就说笑着走了出去。
校场上这会儿已是堆了大筐的馒头饼子,还有大桶的肉汤。兵卒们轮流上前盛汤领馒头,若是运气好还能拿到肉包子,很快,军营各处就响起了呼噜噜的喝汤声和大嚼声。
待肚子添了大半饱,所有人都不约而同放慢了速度,好似想要把这种香浓的滋味多在唇舌间留一会。
有些人端了碗,聚在一起闲话,甚至打趣说若是将军多抓一些书生进营就好了,到时候大夥儿就能不时打打牙祭了。当然说话的人被同伴狠狠踢了屁股,人家秀才老爷们度量大,不怪他们先前无礼,反倒如此厚待,他们可不能没了良心。
如此,一顿饭吃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待董平等人告辞时,兵卒们不管远近都是拱手行礼道谢,这不单单是为了一顿饱饭,更多的是谢他们的平等相待,谢他们尊重自己这帮粗人的坚持和辛苦。
杨先生不知是担心一众弟子落下太多功课,还是生怕他们多留几日再惹出什麽祸患,当晚就派墨老伯通知弟子们拾掇行李,後日上路回青县。
学子们此行经历颇为曲折,也是万分想念书院和家人,於是接了消息就兴匆匆的胡乱塞好衣衫用物,第二日一早又结伴去街上买些本地特产的小物件,打算拿回去送给家人和朋友。
董蓉自然是要随众人一同回去的,紫竹招呼着云睿和福子帮忙装行李,她就带了文娘去辞别孟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