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0
Chaprer10
他们都很怀念那个时代。
其实,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怀念它。
这体现在他们提起伴随着华丽校舍涌入的学生时的痛心疾首里。
书宁入学没多久就开始后悔对陵中的执念。
想象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她一时难以接受。
这份执念主要来源于她的爷爷。
书宁的爷爷是个传奇。
虽然爷爷已经去世了好几十年,但是村人提起他还会尊称一声“巧老师”。
在村人的口中,他当年以全州第三的成绩考入陵中,在那时高手如云的陵中仍能稳定在前十名。他不仅是一个成绩优异的理科生,而且满腹经纶,除了会背整版的《康熙字典》之外,他还写得一手银钩铁画的字——不论是钢笔字还是毛笔字。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靠一封文采飞扬的信征服了岳母大人,成功迎娶了奶奶,抱得美人归——奶奶的妈妈是旧时代地主家的大小姐,倘若没有土改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奶奶会是清水镇第一大地主家养在深闺的小姐。
但是爷爷命途多舛。
他小时候放羊受伤,留下了跛足的后遗症。因此,爷爷一生都很自卑。
在那个交通极其不便的年代,跛足使得远行更加困难。所以爷爷决定休整一年之后再外出求学。
不过一向聪明的爷爷用了最傻的办法——高考故意考砸。
所以本可以冲击一下清华北大的爷爷最后只考上了一所师专。
爷爷有一位同窗,三年来这位同窗只有一次考得比爷爷好,那就是高考。而这位同窗早已定居北京,是某设计院的元老级人物。
与爷爷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书宁也曾无数次思考过为什么爷爷会选择这样一条路,也不知道爷爷有没有后悔过。
不过一切的答案都已经散落在时光里,无人知晓。或是随逝者长眠于地下,或是飘散在风里。
曾爷爷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的形象。他不同意爷爷复读的请求,强迫爷爷去上师专。
这只是爷爷悲剧人生中的一小段。
爷爷三十五岁那年,在贫病交加中,感染上了肺结核,在三十五岁的年纪溘然长逝。留下妻子和五个孩子,其中长女12岁,幺子才3岁。
爷爷优良的基因似乎并没有遗传给下一辈,长女早早辍学,而其余的四个孩子没有一个考上陵中。
不过更有可能是因为教育的缺乏和贫寒的家境,四姊妹完全得不到引导。
所以没考上陵中的爸爸对陵中有一种执念。
并且把这种执念灌输给了小思维。
这直接导致小思维拒绝了和临外的签约——临外分为高中部和初中部,初中部三次大考平均名次的前二十名,如果和临外签约,就可以免除学费和生活费,若是考上清北,还会有一万元的额外奖励。
妈妈其实很动心。
这时候的爸爸仍然住着没有装修过的毛坯房,这时候的妈妈仍然吃着毫无营养的自制餐。
如果减免三年学杂费,家里的经济压力会小很多。
但是爸爸坚决反对。
为书宁填报志愿时,爸爸从来没有考虑过陵中以外的任何学校。
他甚至为书宁填了陵中的自费生和国际生。
爸爸的意图很明显,就算够不上陵中的公费线,砸锅卖铁也得把书宁送进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