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马也吃回头草(5)
个体老板周长江长期在外地从事食品生产,毛梗秋多次上门,多次向周长江打电话,要求周长江回来办厂。后来周长江带回资金,开办了长江食品厂,开发麻辣豆制牛排、麻辣熟食和罐头食品等,2001年产值达到500多万元,2002年达到了1000万元。
个体私营老板曾勤根原在长沙开办曾民食品厂,有工人200多名,年产值过1000万元。毛梗秋第一次上门邀请他回乡办厂,曾勤根说平江环境并不宽松,暂时不想回去。毛梗秋没有放弃努力,1次、2次、3次,他一共跑了8次——八顾茅庐,曾勤根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调回资金到三市开办了曾氏食品厂,专门做熟食生意。
毛梗秋很像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苏秦和张仪,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在两年间劝说了8位老板把厂子搬回了平江县城、三市镇区,不仅为地方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而且安置了本地上千人的就业。而他从家乡带到外面去就业的,少说也有600人。
说他造福桑梓,利泽民工,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能力虽然不大的毛梗秋,却做到了满负荷的发挥。
四川是一个大省,土地面积在全国排名第五位,人口居第三位,有8550万人。人多土地少,每人平均不足一亩,因此外出打工者必然很多。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劳务输出就有100万人,1996年达到360万人,当年寄回家中的钱有132亿元。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民工潮开始转化成创业潮。1999年,劳务输出达430万人,从邮局寄回家中的钱是170亿元,从农行汇回的有27亿元,并且还有1万多人输出到新加坡、伊拉克和俄罗斯等国,在民工的流动路程愈来愈远的时候,开始有43万人把外面打工学到的技术、挣到的钱和学到的经营理念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创办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吸收了本省100万劳动力的就业。这不但使打工仔完成了由民工潮向创业潮的转化,而且也使四川农村和小城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变。各地的“打工仔开发区”、“打工者园区”、“打工仔一条街”、“回乡创业示范区”拔地而起,一大批“创字号”工厂、公司在全省各地呱呱落地,许多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实现了小康的梦想。
民工潮,的确是一股扑向海边的巨潮,“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不,那卷起的千堆雪不是浪花,而是“白银”,然后,拍岸的浪潮折回来了,虽然是缓慢的,恰是绵长的,卷回到了原来起潮的地方,卷回到了家乡。从中国的中部、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北部扑向海边城市的民工潮。待到它回头时,就变成了一般创业潮。这股反向运动的潮水,正在浸润着中国的中部、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和北部。然后,它使黄土、黄沙变绿,绿地长树,树木结果,也使老人们欢笑,孩子们歌唱——使中国逐渐走向了富裕的均衡。
一个民工是渺小的,亿万个民工组成的潮水是伟大的,这股潮水在中国的大地上回荡,为着涤荡这土地上“久已干枯”的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