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斗和李世民(3)
但对于创业企业家来说,经历了创业第一阶段的成功之后,能否保持适当的心理年龄,是更重要的事情。
心理年龄是否成熟,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是否健康。
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创业者创业第一阶段成功以后,如果心理年龄不够成熟,“未老先衰”
或者“少年狂”
,那么,企业就会“小富即安”
或“轻妄张狂”
——或者没有新的发展目标战略、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或者是产业多元化大跃进。
第二种情况是,创业企业家成功之后,领导企业有一段时间,年岁(生理年龄)渐老,此时,如果企业家能够保持年轻的心理年龄,企业的文化就能够摆脱老年垂暮之气,如晚霞映红天边。
第二个相关因素是创业经历。
在创业之初,企业家会发现自己突然面对一大堆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甚至没有想象过的事情,要去处理,要去决策。
这个时候的企业家实际上是“企业创业实践”
课程的新兵。
作为创业新兵,“人之初,性本善”
,通常会以一种善良的、积极的、阳光灿烂的心态去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事务、企业内部事务、员工管理事务和行业竞争事务。
但是,现实是复杂和残酷的,生活很快就教育了企业家本人,他不断地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同时走向心理成熟。
尤其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鱼龙混杂,企业家的心理状态随着环境的变化或越来越明亮,或越来越灰暗,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看待社会、看待员工的主要格调和色彩。
一旦这种格调和色彩形成,企业家的心理健康也就逐渐稳定在一个基准上,这一点反映在企业的文化上,就是追求公平还是投机取巧,追求诚信还是忽视道德。
第三个相关因素是个人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
中国的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句话讲的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性格及命运的影响程度。
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相处最长、最了解自己的就是家人,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家人对世界、对他人、对社会、对人际关系和人性道德等各方面的基本看法,决定了一个创业企业家心理健康的基本面和基本色彩,表现在企业文化上则是一种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理念。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创业者,大多数的人幼年时期处于文革前后,经历过清贫的生活阶段。
所以,绝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都十分注重勤俭节约,注重成本控制,企业中吃苦耐劳、勤奋俭朴型领导者居多;而很多在国外生活过或在大公司工作过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70年代”
)拿了海外风险投资回国创办公司时,则很难从他们身上见到本土第一代创业者身上的那种节约俭朴。
这就是小时候的生长环境对创业企业家的影响,进而对企业健康的影响。
第四个因素是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文科”
背景或“理工科”
背景。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初创业公司务实、严谨,员工充满着“工程师”
味道;也可以看到很多初创业公司个性张扬,鲜活奔放,员工充满着“艺术家”
风格。
如果从员工风格角度来命名公司的话,那么,中国的创业企业中,有一些可以被称作“工程师文化公司”
,另一些公司可以被称作“艺术家文化公司。
对于一个创业者本人或者团队更多受到理工科教育的公司,成为“工程师文化公司”
是必然的结果;对于文科背景浓厚的创业者所成立的公司,企业文化更多具有“艺术家文化公司”
的特色。
而一个拥有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应当是:在企业的不同阶段,在企业的不同层面,“工程师文化”
和“艺术家文化”
有着不同的比例。
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企业文化也会有所不同。
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大公司,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一定要请外部的管理咨询公司来系统设计规划自己的企业文化?原因就在于此!
最后一个因素是创业者的身体健康。
这一点,“为企业健康工作30年”
是一句对创业者最好的祝福和嘱托。
企业家精神健康与企业制度健康如果说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中国企业家的心理健康的现实写照,那么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健康则与企业制度健康密切相关。
一个企业家的精神是否健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做一个公司员工公认的“能人。
此时,企业家的精神是否健康,取决于他是否被公司内部的人公认为能人。
如果一个企业是刚创业的,这种能人的标准就是是否能拉到客户,打开市场,卖出产品或服务,拿回现金,生存下来;如果一个企业是处于发展期的,能人的标准就是能否理顺公司内部的管理,赢得市场的优势,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企业是处于稳步发展期的,这种能人的标准就是能否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增长。
通常情况下,企业家的能力越强,企业家的精神越健康,企业制度也越健康。
我们可以看到,在做能人这个层次,企业家的精神健康取决于对具体权力的追求和认知,企业家的能力越强,对权力的追求和认知也就越可能到位。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各种历史故事、文学小说和周围的生活中,越是能力弱的企业管理者和领导,就越可能妒贤嫉能,就越可能打击报复。
最终,反映在一个组织和企业的制度层面,就是企业家的能力越强,企业家在内部的威望也就越高,企业家的精神健康程度也就越好,企业家的权力观也就越正确和全面,从而在企业制度层面上,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责权利也就越清晰、越积极、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