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顾全大局
饭桌上,听着李青云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林忠信就释然的点了点头。
“嗯,青云你这个法子不错。让你们滨州市的领导在省里活动,你这边来滨海市摇旗呐喊。一来,不需要正面和一些人碰撞;再一个,也真真切切的给别人施加了压力;最关键的是,还不会被人说三道四,真是一举数得……”
见自己打的主意被大伯一语道破,李青云也没觉得有什么惊讶的。
说起来,他这次来滨海市考察,用的是“阳谋”。
就是摆明了态度,要为宁海新区的发展,再添加一个砝码。
因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滨州市可谓是扼守京津的海上要道。
假如能够和滨海市,这个现在国内经济总量排第五的超级大城市有进一步的分工合作,滨州市和宁海新区未来的发展,绝对是无可限量的。
这地理上的优势,是盛京市和盛北新区无法比拟的。
夹了几口菜,林忠信又开声询问道:“对这个‘国家级新区’的申报,你到底是个什么想法,有一些什么期待吗?”
李青云闻言,认真梳理了一下思路,这才开口解释道:“大伯,在我个人看来,‘国家级新区’,我们宁海新区是一定要拿下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滨州市需要这个‘国家级新区’,更重要的是国家需要它;东三省未来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它!”
“当然了,我没有否认盛京市、盛北新区的重要性。但是和我们宁海新区的发展潜力,已经所能带动的区域相比,它们还是要差了不少……”
停歇了片刻,李青云最后表态道:“顾全大局这四个字,我们过去一直在讲。而在这件事情啊,我觉得用这四个字总结,就再准确不过了……”
听着李青云这看似“大言不惭”的话,林忠信的嘴角就微微上扬起来。
他心中忍不住好笑道:自己这个侄女婿还真是个人才,连“顾全大局”这样的字眼,都能用得出来,让人真是无言反驳。
这幸亏盛京市的领导不在场,否则的话,怕是会被自己这侄女婿的一席话,闹得灰头土脸吧?
当然了,林忠信虽然内心深处对李青云的满意是无以复加的,但是面上他可不会表现出来。
相反,他觉得李青云虽然在搞经济的能力方面,无人能出其右,但是这十多年来,他的倔强脾气却也一直没怎么改。
说句直白的话,就是他这个腰板还太直了,需要稍微压一压。
想到这里,林忠信就斜睨了李青云一眼道:“青云,有一点你要搞清楚。顾全大局这四个字,从来不是由下面人来定义的。”
“就你们辽东省来说,只有你们的省委省政府,才有资格给出这个‘顾全大局’的评判标准来。”
“你说你们‘宁海新区’建设为‘国家级新区’的好处多,人家盛京市也可以找出自己相应的优势啊!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到最后又会变成一个烂摊子!”
听着大伯语重心长的教诲,李青云就默默点了点头。
大伯这番话虽然不中听,但却准确的点出了一个事实——自己哪怕蹦跶得再欢,对这件事情的利弊认识得再清楚,最终还是要看省委怎么看问题。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青云心里就忍不住有些喟然。
是啊,自己这两年来,看上去是非常风光,受到了不少领导的青睐。
但是因为身份地位所限,自己终究还是没法子决定一些关乎宁海新区发展的生死大事。
想要改变这一点,就只有努力进步这华山一条路。
然而,想要在政治上进步,那又谈何容易。
就好像那些能在这些大事上做出一些决断的省委领导们,哪一个不是修炼多年的人物?
说白了,自己现下的无力感,根源只是在于自己从政的时间还太短了。
而这个,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得了。
将前后关节都想通了之后,李青云倒是不再有怨天尤人的想法了。
他心中很笃定,只要自己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的按照现在的路走下去,未来的结果,绝不会差到哪里去。
至于这一次和盛京市的“国家级新区”之争,就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看着李青云默然无语的样子,林忠信心里就有些担心。心说自己不会话说的太重,打击到了这侄女婿了吧?
就在这位林书记打算说几句缓和的话时,李青云已经主动开声了。
抬眼看向林忠信,他就微笑道:“大伯,关于这个‘国家级新区’之争,咱就不说了吧。反正该做的事儿,我都已经做了。就算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也问心无愧了……”
林忠信倒是没想到李青云这么快就转过弯来,对这侄女婿心胸的豁达,他还是十分欣赏的。
将酒杯慢慢举起来,林忠信就对李青云遥祝道:“成,咱不说这事儿了。”
“你这‘经济天才’来滨海市一次也不容易,正好给我讲讲对滨海市经济发展的一些想法吧。回头啊,我看看是不是让小杜把你的一些想法整理一下,拿到常委会上讨论讨论!”
听了大伯这略带调侃的话,李青云就是一阵莞尔。
其实对滨海市未来的发展定位,李青云过年的时候就和大伯提过一嘴。
虽然本身并不在滨海市任职,但是对这座工业实力雄厚的新兴大都市,李青云的了解可一点儿都不少。
相比滨州市的过分依赖海洋、依赖港口来发展经济的局限性,滨海市的底子无疑要深厚得多。
无论是这两年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还是滨海市之前就极为发达的石油钢管、优质钢材等产业,都是在整个华夏工业中举足轻重的。
更为重要的是,滨海市和京城距离太近了,完全享受到了京城的教育辐射。
每年从京城更大名校毕业来滨海市就职的学生、技术人才,都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目。
在这种情况下,滨海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占全市工业产业的比重,就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45%。
要知道,即使是整个华夏工业最发达的城市松江市,这个数字也不过是40%而已,比滨海市还略逊了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