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博导(2)

问题博导(2)

2002年1月14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对王铭铭做出处理决定,包括北大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人类学教研室主任等学术职务基本被撤销。

基于早先两人有过学术论争,而现在曹树基又在这一时刻发表不利于王铭铭的文章,一些“品头论足者”认为,这起事件完全是曹的一个阴谋。本刊就此采访了曹树基教授。

曹树基所认为的学术**有三种:抄袭、拼凑和胡诌,他说他以前针对王铭铭发表的学术批评都只是说王在胡诌,从来没有“剽窃”或“抄袭”的字眼,尽管自己凭直觉曾经怀疑过,但曹树基仅仅认为这里面有“猫腻”而已。2001年12月底,《社会科学报》出于慎重起见,请曹树基参与核实晓声的文章,曹立刻进行了案头工作,3天后,结论是:“晓声”文中所指确凿无误。然而,针对“搞垮王铭铭这是自己的阴谋”一说,曹树基教授希望借助本刊,发表声明——王铭铭在《想象的异邦》的《前言》中写得很明白:“本书不代表一个很成熟的看法,……对于学术发展而言,有意义的东西不一定成熟。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系统化的教科书,虽然写得面面俱到,框架醒目,却容易失去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约束了读者的解读权。”显然王铭铭把这本书当作自己的学术著作,而不是一本入门性、普及性的教材,所以它不再是原来教材意义上《当代人类学》的再版。对于这种学术上的“抄袭”,王晓生站出来给予了揭露,但是他还只是个学生,因为种种顾虑,他只能以一个化名“晓声”来发表文章。但是《社会科学报》需要有一个人发表署名文章,而他们选择了我进行核实并配发相关评论,我责无旁贷。

然而,有些网友认为这些例子似乎不足以说明王铭铭抄袭的全部,他们要求提供更多的细节。2002年1月13日“学术批评网”再次发表李一夫的署名文章:《北大教授王铭铭抄袭哈维兰著作的再举例》,列举了120~124页的各大抄处;并指出第8章《巫术、宗教与仪式》,第143-162页也全部是抄哈维兰的;《想象的异邦》第二编《视野》,第七章《跨文化视野中的政治》共分五个小节。五个小节中的将近四个小节抄袭自哈维兰……王铭铭不仅抄哈维兰的正文,而且抄哈维兰的脚注!文章是这样结束的“各位网友,请原谅我,我不能再逐段逐段地抄写下去了,我还有别的活要干。……晓声的揭发没有错,我可以作证。”抄袭,没完没了。

(顾嘉健2002新民周刊总第160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知识腐败档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国知识腐败档案
上一章下一章

问题博导(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