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华:每顿饭都是窝头和白水煮土豆(1)

武建华:每顿饭都是窝头和白水煮土豆(1)

武建华,男,1951年10月出生于天津,两岁时随家人移居北京。北京92中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开始时,他们学校第一批只安排了三个班的同学去陕北,他是二班的学生,本来他不在去的范围之内,但由于他的父亲到甘肃支援三线建设去了,母亲在干校劳动,家中兄弟姐妹六人之多,生活条件十分困难,而且当时传说如不去陕北,下批可能要去更加贫穷落后的宁夏山区插队落户。在困难和传说面前,17岁的武建华自愿报名跟随八班的17名同学去了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落脚新窑子村。

当年他写申请要跟着八班的同学一起去陕北时,校方表示整班行动,不予批准他的个人行为。一周后他突然接到通知,又同意他去了。他当时便翻出户口本,跑到永定门外派出所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并在公用电话亭给母亲打电话报告了这一消息。第二天,母亲从干校赶回家中帮他收拾行李,两天后他带着父亲曾经在部队用过的一只木箱子,里面装了被褥和几件换洗的衣服以及简单的日用品,书包里还背着妈妈亲手烙的几张饼子和给他的20块钱,随妈妈和同学一起去了北京火车站准备出发。

武建华说:“我们是1969年2月3日坐专列离开北京站的。那天北京站人很多,一半是走的,一半是送人的。当火车开动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有一种生死离别的感觉。在火车上,有哭的、有唱的,也有闹事和打架的,一路上我和谁也没有说话。

“第二天下午,我们乘坐的东方红号专列停在了铜川火车站。下车后我们被送到一个学校,在教室的地下睡了一晚上。第三天一早,我们又坐上了敞篷的军用卡车在寒风中继续北上。傍晚,我们到达延安。在延安师范学校的教室里又住了一晚上。6日上午,万花公社和新窑子大队来了几个人把我们18个知青一同接进了那个小山沟,我们这才知道村子的名字叫新窑子。”

他们来到新窑子时,大队党支部书记是张善宗。当时他家的旁边正好有两孔破土窑闲着,于是,村民们奉上级命令,收拾好寒窑,将6名男生,12名女生一并安排住进去。从此,他们成为新窑子的正式村民。

那时的新窑子没有路,也没有现在那么多人,更谈不上学校、自来水和照明电。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出入村庄,全村120口人,家家户户吃糠咽菜。

武建华说:“到村里后,谁都没有想到那么穷,老乡说话也听不懂,当天晚上就有同学围坐在煤油灯下哭了,多数同学愁得吃不下饭。给我们做饭的叫白炳宗,是白整风的父亲,我们吃的每顿饭都是窝窝头和白水煮土豆。半个月后就是春节,伙食也没有任何改变,过年那天晚上,许多同学都落泪了。

“两个月后,14名同学扔下东西跑回了北京。当时只留下我和宋宪利、党生兰,还有另外一个想不起名字的女同学没有走,坚持在那孔老土窑里。我没有走的主要原因是知道自己回到北京也好不到哪去,并不是真想接受村里人的再教育。其实村里人不可能教育得了我们,我们是初中生,他们全是文盲。

“我们在新窑子插队时,饭碗里一年四季没有一滴油水,实在馋得不行了,就去延安城里花三毛钱吃一碗肉。那时的钱来之不易,虽然一碗肉只要三毛钱,但一般人一天还挣不到三毛钱,所以一般人不敢想吃肉的事情。

“我们在新窑子也没有好好劳动,虽然我是9分儿的劳力,但一年挣了还不到100个工分儿。到年底分红时,我才得了几块钱,所以整天睡觉、看书。记得我在延安新华书店还买过一本《中国通史》,北京的同学也给我寄过几次小说,同学们都很喜欢看。

“新窑子很穷,有些事情想起来很好笑。记得有一次我丢了一条裤子,几天后一个姓王的同学又丢了一件裤衩,一条皮带和一双袜子,有一天我们在山上劳动,那个同学发现村里一个女的裤子右侧的扣子没有扣好,还看见她里边穿的是他的花裤衩,一定要让我和他一起去那个女人家里搜查丢了的东西。我们几个同学闯入她家后,在炕上一个破箱子里真的找到了我的裤子,当时我就拿回来了。那个男同学的裤衩人家不承认,我们也不能让一个女人脱了裤子看,所以也没办法。后来,这件事情闹的全村人都知道了,公社还派来干部专门调查了这件事情。最终,裤衩事件不了了之。

“在新窑子还有一件事情印象也比较深。我们去的那年,村里贷款买了一匹黑色的小马,买回来后,全村人都很高兴。有一天,小马突然掉进山沟里去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全村人都一边跑一边喊着快去救马,我们几个知青也放下饭碗,跟着村民向山里跑去。结果小马没有救活摔死了,全村人都围着死去的小马哭得很伤心,都说小马还没有成年。第二天,村里人冷静下来之后,大队党支部终于做出决定,并把小马抬上一座高山,埋在了一个向阳的山坡上。没想到当晚便有个老头儿偷偷地把小马刨出黄土,挖去五脏六腑,煮熟马肉后,第二天一早就去城里卖马肉去了。村里人发现后都骂那个老头儿不算人。

“还有一个人给我印象也很深,他的名子我忘了,他是从安徽逃荒来到新窑子落户的。我们去的时候他的背上和运动员一样缝一块白布,只不过写的不是号码,而是地主分子四个大字。其实那人很穷,也很老实,人也很好,村里人虽然不恨他,但也不敢理他,我们也不敢和他说话。总之,新窑子人都特别好,至今我还记得慧江、八姓和猴蛋们的模样。”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100年的新窑子:一个人开始的村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100年的新窑子:一个人开始的村庄
上一章下一章

武建华:每顿饭都是窝头和白水煮土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