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云主事应了,可容嫣过意不去,毕竟公事要紧啊。

虞墨戈笑了,直接摆了摆手,云主事便去了。

容嫣知道他向来做事深谋远计,不是鲁莽之人,只得认了。

两人下船,怕耽误时间,容嫣忍着难受,好不容易马车终於到了松江府,才歇了一日,便开始忙了起来。

江南棉花正是花铃期,满田的花已经由花苞渐渐开出白色的花,远望去红绿相间,白星点点,别是一番秀美之景。

不过容嫣没时间研究棉的种植,这些自有郑德裕,她还是得学习纺织之道。

松江富庶是出了名的,苏、杭、嘉、湖四府均以纺织业着称,但只有松江府成为了棉纺织业的中心,来之前,容嫣也打听了些许,江南的丝纺织业一般都是以官营为主,唯独特殊的便是松江府的棉纺织,始终停留在私营作坊的生产阶段。

这倒是和肃宁纺织生产方式相同,没有统一的管理,都是以家庭手工业模式自给自足,在满足生活及赋税的前提下,将剩余的棉纺织品流入市场……

「到底是为什麽呢?」马车里,容嫣撩起车窗帘布,望向漫漫田间,呓语道。

虞墨戈正阖目休息,闻声睁眼,淡淡道:「什麽为什麽?」

容嫣叹了声,「松江府很多土地不适合种水稻和桑,却适合种木棉,这确实为纺织提供了基础,但是北方棉产量也不见得比江南低,为何偏是『棉则方舟而鬻於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呢?」

虞墨戈笑了,「江南本就是纺织中心,三大织造皆立於此,技术当然是各府不能及的。」

「这我明白。」容嫣放下车窗帘,看向他,「且不说各地需求,便是你提到的朝廷每年赏赐军士及边境互市的棉布便要数十万匹,且皆出於松江,也不是官营大批量地生产供应市场,如何能供应得来?」

「这便要你自己探究了。」虞墨戈笑着把她揽进怀里,点了点她额头,道:「我带你去个地方,你便懂了。」

「去哪儿?」

「金山卫。」

容嫣以为在金山卫看到的景象会如肃宁一般,不过更繁盛罢了,也许到处都是各种良品棉布,可到了才知,她在各家的作坊里竟除了纱,什麽都没看见,唯一的几匹棉布还是从松江府买来的。

等打听了才知,原来金山卫的妇人善於织麻为纲,而织棉布技术不及松江府,织出的布市价极低,於是她们只到纺棉为纱这步为止,其後将纱卖给松江其他善於纺织的作坊,进行下一步加工。

容嫣终於懂了,虽然同肃宁一般,但随着纺织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出现了专业化分工,轧棉、纺纱、织布,这些步骤开始分割,各个地方专门从事一种工作,不但使得技术精化,更是形成了一条生产链,提高了产量和效率。

如此,表面看上去依旧是小作坊,但早已从自给自足过渡为市场销售,而且非但如此,松江地区还出现了专门收购棉布的布号,以及後续加工的染坊、踹布坊等等,产业如此完善,不得不让容嫣佩服。

如此,每个步骤、每项工作都有他的技术技巧,那麽容嫣要请的可就不只是一位师傅了。

轧棉、纺纱这种基础类型的工作倒还好,技术性不算高,掌握技巧便好,故而师傅们也不吝赐教,且他们的收益要远小於织布,所以只要给出足够高的佣金,他们是很愿意随容嫣去的,但纺织便不行了。

这个道理和在肃宁一般,而她早预料到了。

纺织是最後一道工序,花样繁多,难度高,都是靠手艺吃饭的,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即便传授也总会留那麽一手,况且每个作坊擅长纺织的棉布品种各有千秋。

松江到底是个开放的地方,即便是来学艺的,他们也不会冷脸相迎,与容嫣聊了些时候,技术问题没谈下来,倒是被他们绕了进去,听闻容嫣在北方广种棉花,竟欲意收购。

容嫣摇头,若是如此,她前来还有何意义?

可众人笑容可掬,就是不松口,容嫣也没了主意,不过她想起表兄叶寄岑曾经告诉她的话,直着不行,那便绕过去,没有行不了的路。

从古至今都一般,人脉就是个突破口,当初买田,虞墨戈不也是告诉她,先找个熟悉的人引着她入手吗?可江南这地方,思来想去,也只有外祖母的祖家可依靠了。

临行前,二舅父叶承稷还特地吩咐了跟随的管事,也给容嫣留了信,若是有麻烦便去找沈氏一族。

可问题是,沈氏在应天府,关系扯不扯得到松江不说,一去一回也要浪费时间,她等得了,虞墨戈等得了吗?她可不想因为自己耽误了他的事。

容嫣抿茶思量着,该说的都说尽了,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然而对方也一心想收购她的棉,还在等着她的答覆……

「付老板,听说您不但有三间织棉作坊,您还有家牙行是吧?」虞墨戈淡淡地开口道了句。

打容嫣一行人入门,几位老板、掌柜便瞧出两人不一般。别看松江远离京城,但江南富庶繁华,什麽人他们没见过?容嫣年纪不大,那言谈举止非富即贵,再瞧她身後那位,气质矜贵凛然,天生就带着王者之势,不是出身王侯将相,也必然差不远,所以这也是他们始终热情的原因。

这会儿,听他这麽问了,付老板笑了笑,「是,这也不是什麽秘密,在座几位老板有几个不是如此的,自产自销,不是也省了中间剥削,节省利润。」

「不仅省了利润,也赚了不少吧。」虞墨戈接着笑道。

小作坊织出的布流入市场比较分散,不能集中,当需要大批量供货时,采购便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於是牙行便产生了,他们收集织户的纺织品,聚少成多,之後大批量卖给需求者,从中赚取差价,作为织户和购买者之间的沟通,他们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存在。

但像付老板这样,自己有作坊、有牙行,不但可以直接出售自家的棉布,还可以低价收购其他零散织户的布再高价卖出,必然赚得更多。

不过这些都是合理合法的,属於正常交易,付老板也无须隐瞒,於是笑着点了点头。

「不过最近怕是行情不太好吧?」虞墨戈又道了句。

他这话把大夥都说愣了,瞧着这位带了仙气似的公子哥,也摸不清他到底寻思什麽,又到底想说什麽。

付老板怔了须臾,依旧不失礼仪地含笑道:「这位公子,大夥儿都是生意上的人,您有话大可直接道来。」

虞墨戈闻言,清冷一笑,「朝廷每年收购的棉布是固定的,流向其他各府的布也有限,且利润极低,江南税收举国居首,所以没有暴利,如何在满足日常生计及赋税的前提下还能支撑江南的富庶?因为卖到西洋吧,然而这可不是朝廷的对外经贸。」

闻言,几位老板登时愣住,其实这些在江南都是不成文的规矩,三大织造是官营,纺织品自然由朝廷卖给西洋、暹罗等地,利润极高,而余下那些私营作坊的布,要不以极低的价格被朝廷收取,从而转卖,要麽便是他们自己出售,也就是「私市」,在不影响朝廷的前提下,地方官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能够提高当地收益,增加自己的收入,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这种对外的「私市」不是几个牙行便能做到的。

松江沿海海运交通便利,所以这些交易便是由那些专门从事海上贸易的人完成,这些人置买硝黄、丝棉等违禁货物,与东瀛、暹罗、西洋诸国往来贸易,说直白了就是走私。

因朝廷的海禁政策,即便他们推进了海上贸易,但依旧是违法的,因为没有约束,他们甚至在西洋和东瀛之间倒卖火器,并且声势越发壮大,甚至被称为「海上霸主」。

如今浙江及东南沿海倭患严重,这些人也无疑成为了朝廷的祸患。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深藏不露下堂妻 卷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深藏不露下堂妻 卷三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