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七(2)
我们肯定了作者在真实性问题上的超越,并不是说《括苍山恩仇记》在诸方面都应当受到肯定。它的弱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作者的创作观念还需要更新突破。这种弱点突出地表现在前两部对人物的审美评价中。作品前两册成就于刚刚粉碎“四人帮”后不久①,我们体味作者当时的创作心态。某种程度上,他把自己内心沉积的苦痛注入到了人物的身上。可惜在这方面他太“入境”了,却缺少了理性的思索。因而,对刘保安、吴本良等正面人物身上的弱点表现不足,寄予的同情太多。对这些人物的审美评判并没有超越人物本身的思想境界,这就使作品缺乏当代意识,也落入了一般写农民起义作品单一模式的窠臼。
---------------------------------------------
注释:
①吴越按:《括苍山恩仇记》全稿初稿完成于1976年9月9日,一二两册虽然出版于1983年8月,但除了订正一些年代和地名及删除同治**的内容之外,没作情节及结构方面的改动。
---------------------------------------------
再有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缺乏厚度。特别是对刘保安、吴本良等人物内心矛盾冲突、性格的多面性,表现得不够充分。历史人物的性格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历史的客观事实中的诸种因素,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影响着、作用着人本身,并通过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中保存下来,固定下来,构成历史人物一定的态度体系和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当时战事频仍,封建王朝大厦将倾的世相,足以使人们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性格内涵。在这一点上,相比之下林炳这个人物写得比较好。虽然他的性格基调是以恶为主的,但作品并没有一箭及的,而是开始写他并不能体察金太爷的好色之心,以此来表现他当时还是一个土头土脑的财主少爷。进而,步步深入,又写出他进了县城后对官场、风月场由适应到登峰造极、坏事作尽。这就使读者看到这个人物的性格在发展,有一种“动”感。长篇作品在塑造人物时,争取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作品在行文上受一些武侠小说的影响,显得平铺直叙、节奏较慢,文字上也有些不够精粹。作者如果能注意到这些问题,则会使作品更增光彩。
——1990年1月
按:文学评论家李树声同志,是《中国艺术报》的总编辑。《括苍山恩仇记》出版第一二两冊的时候,她在《文艺报》上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第三册出版以后,又发表了这篇评论文字,并收入她的文学评论专著《诗化的记忆》中。
·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