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及其挫折(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源远流长。有文献可考的两国关系,至少已有21个世纪。在近代以前,在两国交往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其主要方面。近代以来,中日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日本搞明治维新,西风东渐,“脱亚入欧”,全面学习西方,并走上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对日本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中国,却遭到日本凶残而野蛮的侵略。日本在对中**事侵略的同时,还大肆进行文化的侵略和破坏。绵延两千余年的中日文化交流遭到严重挫折,虽然这在整个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短暂的,但后果却是惨痛的。总结和记取这段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华文明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据考古学家分析,日本列岛原与东亚大陆山水相连,是大陆突出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半岛。大约一万两千年前,由于地球的一次剧烈变动,日本和大陆完全分离。在漫长的原始时代,日本文化开始萌芽。
大约公元前二百年前后,大批的汉人和朝鲜人移居日本。这些人被称为“渡来人”,“秦汉归化人”或“新汉人”。成书于公元815年的日本《姓氏录》记载,仁德天皇时,流徙在日本的秦人92部有18760人,赐首领姓秦酒公,分制置于适宜养蚕的地方。这是早期中国大陆向日本的移民。秦氏繁衍有很多子姓,如羽田、羽太、波多、幡多、八田,其发音全部相同,他们是中国人的血统,这大概是没有疑问的。据《姓氏录》作者调查,日本京都市右京区有一个地名为“太秦”。如今在名古屋到神户的高速公路上,还有一地名称为“秦庄”等,皆系当时大陆移民的聚居地。2000年12月,笔者在日本熊本浅草进行学术交流时,日本一位姓金的议员告诉我,他的先辈是中国人,是唐代从大陆到朝鲜、日本北海道,又转道南九州的。
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既记载着华夏的光辉史迹,又蕴积了友好邻邦丰富的历史资料。世界上最早用文字把日本历史记载下来的应该是中国。战国时代成书的《山海经》里,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其后,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又记载了徐福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东渡日本的史事。至今日本九州还流传徐福的许多历史故事,供奉着祭祀的神庙,每50年大祭一次,1980年4月还举行纪念徐福登陆2200周年的隆重祭奠。如今在熊本到长崎的高速公路旁,还建有祭祀徐福的神庙。
大陆人东渡给日本带来了中国发达的文化。他们带去了中国的水稻栽培、养蚕、制陶、冶铁技术,也带去了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加速了日本向文明社会的发展。
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汉字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并为后来的日本文字(假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国古籍东传日本,有文字记载的是在公元712年日本的第一部书面文献《古事记》。该书记载了有《论语》10卷、《千字文》一卷送给日本天皇的史事。据考证,公元4世纪,中国的古籍已传入日本。在公元604年,日本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不仅深受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不少条文的遣词造句直接来自中国的文献典籍。中国文化以汉籍为载体,随着中日间的人员交流而传入日本。这种传播的速度随时间而越来越快。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汉字成为日本语言的记载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