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画卷
李炳望着眼前的珍宝,却愁眉不展。
他从红色的锦盒中拿出一支白玉响铃簪,轻轻的晃了下,觉得簪铃的声音还不够清脆,而且还有些笨重,便嫌弃的给放了回去,又拿出一块波斯锦文帕,贴在掌心上抚摸了几下,倒是丝滑轻柔,但太凉了,不适合秋末季节,端看几眼后就又放了回去,愁叹一声后,始终拿不定主意。
简直挑花了眼!
一名随从从外头听完说书进来,说:“王爷,这底下都在议论浅山寺的事,你都不关心一下?”
李炳轻哼了一声,眯着眼睛,皱着眉心,转动着手中刚拿出来的一只玛瑙镯,语气慵懒无趣的说道:“能有什么可关心的?一帮粗人整日里吃饱了没事干,才会把心思都放在那等无聊的事情上,本王现在最关心的,除了父皇的龙体以外,那就是堇娘子了。”说到堇冰,他眸中生色,眉眼也不禁往上一挑,满面桃花犹如四面春风拂来。
随从也赶紧一脸奉承道:“是,王爷心系堇娘子,相信堇娘子一定会感动的。”
“若她当真那么容易感动,那与别的娘子有何区别?正是她因为屡屡拒绝本王,才显得如此清冷高贵,在这世间独而一枝!她越是不正眼看本王,本王就越是对她感兴趣,这天底下可还没有本王征服不了的女人!”李炳勾着邪魅的唇笑了笑,略带得意,转而又收紧笑意,将手中的玛瑙镯放下,拿起一枚色泽匀称的血玉,在指尖上搓了搓,琢磨着,“本王前前后后送了她无数珍宝,可她不是拒了,就是给扔了,怎么这么多宝贝,她就是看不上眼呢?”
倒是让人着急!
随从道:“王爷,您都说了,堇娘子与别的姑娘不一样,既然不一样,想必喜欢的东西也与常人不一样。”
李炳恍然:“如此倒是有道理。”
“既然堇娘子不喜欢这些,王爷就是送去一座金山也是徒然。”
“没错,堇娘子不是凡物,怎会喜欢这些俗气的东西!”
“那王爷不如选一些独特的。”
“独特的?”李炳将手中的血玉扔进锦盒中,眯着眼睛发愁的想了想,口中轻念道,“那应该送什么好呢?”
琢磨半晌也没能想到要送什么?
倒是身边的随从脑袋瓜子灵敏,眼珠子一亮:“小的倒有一计。”
……
清雪楼
最近天气不是下雨就是阴沉多风,导致人心也跟闷在一片潮湿当中,甚不是滋味,堇冰的身子原本就孱弱,因之前受了风寒一直未好,这几天就愈发的严重了,时而感觉身子乏力、脑袋晕沉,严重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下,在屋子里一躺就是一整天,丫头赶忙请了大夫,开了一大堆的补药,堇冰喝了一碗又一碗,但就是不见任何起色,更连带着咳了起来。
瞧着就让人担忧!
今天稍微好了一些,伺候她的青衣丫头采薇扶着她到外头的围栏边上站了会。
“姐姐,要不你先吃点东西,这几天你胃口不好,都没怎么进食,再这样下去身体会垮的。”
她摇头:“我吃不下去!”
“那我去给你熬点粥来?”
“不必折腾了。”她叹了声气,“都怪我身子不好,恩公都已经允我经常去他府上了,可我现在这样根本去不了,即便去了,也是给恩公添麻烦,让他担忧!上天真是与我作对,何时不病,怎就现在病起来了?”
先前林珞默许她可经常到林府去,她喜得一晚没睡,奈何自己现在病成这样,要是让恩公知道,便是多了一个人为自己担心,所以,她宁可将心中渴望再见到林珞的情愫压制住,也不想让你对方看到现在面容憔悴的自己。
采薇问:“姐姐,这些你一直牵挂林大人,可他总是不温不火,你这样等着,也不知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当然值得!”堇冰十分肯定自己的心意,“就是让我等一辈子,我也愿意。”
十二年的情分,早已深入骨髓之间。
林珞就是她心骨上的肉,身体里的血,一点一滴都不能少,甚至掌握着她的生死存亡。
采薇心里叹息,却不好再言。
这时,楼中一名十一二岁的小丫头跑了过来,手中小心翼翼的捧着一副画卷,喘着气说:“堇冰姐姐,这是献王刚刚派人送来给你的一幅画。”
听到献王那两个字,堇冰的脸上闪过一抹厌恶之色,表情一瞬间就冷了下去,遂而将目光转移别处,冷冷道:“退回去。”
“啊?”
“若献王执意送来,那便拿去烧了。”
丫头为难道:“但是献王说了,这画还请姐姐看一眼。”
“我的话你是没听到?还是听不明白?”
“不是……”
“拿去烧了!”堇冰原本温和的眸子一凛,转身进了阁中。
那丫头捧着画在原地呆呆愣愣的站了会,也跟了进去,皱着一张小脸蛋说:“堇冰姐姐,献王说这画并非什么价值连城的珍宝,只是一副普通的水墨画,说是让你无论如何都要看上一眼,若是喜欢就留下,若是不喜欢……就随你处置,丢了也好,扔了也好,都罢!要不,你还是看一眼再说吧,否则我不好跟献王交代。”
堇冰眉心间的厌恶感更浓了几分,冷冷的看着那副画。
丫头见状,赶紧将画往桌上一放,解开上面的带子,将画展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副三月柳树飞扬的景色图,图中有小桥流水,竹楼影只,河岸两旁皆是一棵棵纯青的柳树,柳枝垂在河面上,荡起一圈圈波澜涟漪,一笔一划细致入微,画出了河水的绵长轻柔,也映出了小桥耸立的威严古朴,以及柳树迎风而垂的舒适和浪漫,仿佛人心就身处在画中那般,正享受着三月扬州的风貌和情怀。
堇冰不得不承认,自己很喜欢这幅画,尤其是画中左上角那两句诗——怀闻故人已成影,琅华虚度知流年。
怀闻故人已成影,琅华虚度知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