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尾声(1)

第二十八章 尾声(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感到极度疲劳,紧张的战争几乎耗尽了他的精力。但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使他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在国际上,他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严重挑战,杜鲁门咄咄逼人,肆意扩张,妄图称霸世界。最使他感到不安的莫过于美国把西德和日本重新建成经济和军事强国的政策。国内满目疮痍,到处是战争创伤,面临着安顿人民生活和重建家园、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任务。

破坏是严重的。2500万人民流离失所,1700座城市和27万个乡村被大部或全部毁坏。大约385万英里的铁路被毁,比绕赤道一周还长得多。顿巴斯矿井90%遭到破坏和水淹。巨大的第聂伯水坝及其周围的工业消失了;急流重新在河道上出现,航行已经停止。700万匹马、1700万头牛、2000万只猪被屠宰或者被抢走。3000多个工厂必须重建。最严重的是人力的损失,牺牲的人数达2000万以上。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人牺牲,给恢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4年以前,斯大林曾经宣布:"旧俄国历史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因为落后而不断挨打。"目前的危险是:经过这场战争之后,苏联变得虚弱,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它和美国的距离拉得更大了。因此它还会再次挨打。斯大林决心不使这件事重演。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胜利,而且变成了世界第二大国。在历史上,俄国曾两次取得同样的大国地位,一次是在1709年彼得大帝取得波尔塔瓦的胜利之后,另一次是在1812年打败拿破仑之后。但每一次俄国都衰弱下去了。这一次,斯大林不能再让它重蹈覆辙。苏联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经济的废墟上重建起来,并保持大国的地位。

1945年8月19日,意味深长的是,这是在美国向广岛投掷原子弹之后的几天,斯大林委托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一个重新建设的计划。结果产生了第四个五年计划,于1946年3月18日被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这个计划要求到1950年把工业生产提高到战前水平的148%。这意味着许多地方要从头做起,正像十月革命后一样。不过在1921年的时候,他们是在封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废墟上建设,现在却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建设,这个经济基础虽然几经摧残,还是经受住了战争。他们有着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巨大工农业基地。这些基地有力地支援了战争。从1940年到1943年,乌拉尔的电力增长了一倍,生铁产量增长了一倍多。而且这第二次建设从一开头就有前次经济建设所训练出来的熟练人员。

计划规定了斯大林的20年海军建设计划的第一阶段。他决心继续执行他的战前政策,确保苏联有一支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海军。按计划每年交付20万吨位的军舰,这支海军将拥有1200艘潜艇,175艘驱逐舰,35艘巡洋舰,以及战列巡洋舰和航空母舰。在1945年至1950年间,主要危险似乎来自美国和英国海军的庞大的两栖作战能力。美国对于核武器的垄断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然而这种威胁并没有被看得如此紧迫,因为在这个阶段还缺少足够的运载系统。所以,优先权放在沿海防御部队,建立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

实施这个计划,需要有英勇奋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决心。斯大林一心想使苏联的工业产量超过西方,特别是超过美国。他在1946年2月9日对选民的历史性演说中指出,一个预计在15年至20年间完成的工作的宏大纲领,工业生产要比战前提高两倍,这就是说,每年要生产生铁5000万吨,钢6000万吨,煤炭5亿吨,石油6000万吨。斯大林说:"只有做到这一步时,才可以说我们祖国已有了免除一切意外的保障。这大概需要三个新五年计划的时间,也许还要多一些,才可能做到,而且是我们所应当做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它同时也是"一个考验和检验的大学校",它证明了苏联的社会和国家制度及其武装部队的力量。这个国家将为迎接未来新的挑战而作好准备。"单靠勇敢不能赢得胜利。"斯大林反复强调说,还要有强大的军事工业和各种充足的补给品。他引证战时产量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他的主张。然后,他罗列了主要指标数字,阐述了党要把工农业生产提高到新的水平的计划。

当时,斯大林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毋庸置疑的。他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战后五年计划是在四年零三个月中完成的。这次五年计划规定,苏联全部工业产品,在1950年要比战前1940年增加48%,实际增加了73%。恢复和新建的大企业有6000个。在被敌人几乎夷为平地的乌克兰,矿产量达到了1940年的水平;第聂伯河大坝得到了重建,到1947年3月就能够发电了。消费品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1950年,苏联的工业系统已比战前强大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从此美国的核垄断地位被打破了。这在当时的苏联,甚至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在恢复战争创伤的过程中,斯大林十分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从战前起,他就一贯注意提拔这些新的优秀人物,把他们当成苏联未来的希望。这一政策,在战后党员的成分上有显著的反映。到1952年,有1/3至1/2的党员的年龄在35岁以下,大约有3/4的党员的年龄在45岁以下。斯大林虽然公务繁忙,但他仍像在战争年代那样,直接联系着数以百计的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和各行各业卓有成效的优秀人物以及著名的劳动模范。斯大林经常和他们通信,询问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决定一些重要的建设项目前,多次召集专家座谈会,反复征求他们的意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纵横捭阖:斯大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纵横捭阖:斯大林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尾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