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步入军营(4)
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进行炮击,标志着起义的开始。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率领下,成千上万的革命军队和赤卫队包围了冬宫及政府各部门。反动军队兵败如山倒,起义很快获得了胜利。当晚10点45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由于工人和士兵的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11月30日,朱可夫终于平安地回到莫斯科。12月初,他回到了家乡,一方面是看望父母,另一方面是过度疲劳需要休息。休息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各方面的状况好多了。1918年1月份,朱可夫准备报名参加赤卫队。当时,各地忠于革命事业的工人武装都称作赤卫队,这是苏维埃政权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由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军事组织统一领导。由于赤卫队在十月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当时名声很响,青年工人十分踊跃地报名参加。但朱可夫这一愿望落空了,因为不久他得了斑疹伤寒,4月份,又得了回归热。整整几个月,朱可夫是躺在病床上度过的,这是他一生中在病床上躺的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朱可夫生病期间,革命形势又有了新的发展。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迫切需要,苏联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开始着手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艰苦工作。1918年1月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一致赞成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列宁也在《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中写道:"为了保证劳动群众掌握全部政权和根除剥削者的政权复辟的一切可能,特命令实行劳动武装,建立社会主义工农红军。"当时,大规模地复员旧军队与建立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军队在同时进行。新型军队的新,不只是表现在成份上有所变化,更主要是军队的一系列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最显著的表现是军队内部实行了广泛的民主。当时的规定是,各部队的领导权都由士兵委员会和苏维埃掌握;军队内部官兵一致,人人平等;团级以下军官由军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些新政策、新制度在建军史上是空前的,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士兵的积极性,促使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员从士兵中脱颖而出,缓和了建军初期工农干部极其缺乏的局面,使大批旧军官被逐步淘汰出人民军队。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当时的一份总结报告对军队民主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报告指出:不管任何时期,只要是公正地研究我国军队在革命时期的情况,谁都会明白,正是军队的全面民主化和承认广大士兵群众选举产生的军队组织的权力,以及人民委员会实行的和平政策,使得各战线的军队能够坚持到1918年冬季的中期,并且拯救了国家,避免了军队自发的向后方的退却。
政治委员制也是一项崭新的制度。这项制度的萌芽产生在十月革命前夕。当时布尔什维克革命军事委员会曾向旧军队的许多部队和军事机关派出政治委员,对旧军队进行监督和改造。1918年1月的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法律的形式对政治委员制度予以确认。当时政治委员的任务被明确为:依靠部队中的党的基层组织,负责教育士兵;监督军事专家们的行动;同时教育红军士兵信任那些忠诚老实的专家。选拔政治委员的条件很严格,所以,政治委员的威信一般都很高,说话都很有号召力。朱可夫在后来的回忆中是这样评价政治委员的:"他们通常都是一些无可责难的人,都是一些纯朴诚挚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共产党员。"
军队还实行了志愿兵制度。具体是,要参加红军的每个志愿人员必须持有士兵委员会、党组织或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其他社会组织的介绍信。如果是一批人整体加入,那么还要求实行集体保证。入伍后,士兵享受全面的供给制,每月还有津贴费作零花用。开始每月50卢布,后来,单身的150卢布,有家眷的250个卢布。逐渐地,苏共认识到实行志愿兵制度的不足,如,训练差、纪律差、缺乏预备兵员,没有大战役需要的兵员保障等。为此,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命令,要求在全国建立普训制,即对公民实行普及性军事训练,每个18~40岁的公民应不脱产学完96小时的军事训练课程。然后,转入预备役,一旦发生战争,政府一声令下就可以参军,弥补了志愿兵制度带来的缺陷。当然,这是后话。
这些新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军队的影响。到1918年春季,红军就扩大到20万人。苏联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十分重视扩红运动,1918年1月,从彼得堡向西部战线派出了以赤卫队为骨干的第一批新的军队。列宁在欢送大会上做了著名的演讲,他指出:"我向你们第一批社会主义军队的志愿人员英雄们表示祝贺,你们一定会建立起强大的革命军。"红军发展到1918年8月,已达50多万人。
话又说回来,这时的朱可夫经过几个月的调治,已渐渐恢复了健康。他殷切地希望加入红军。1918年8月,朱可夫终于参加了红军,编入了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团长是塞米扬·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布琼尼将军。这是一支十分杰出的部队,朱可夫后来常为曾是布琼尼骑兵部队的一员而感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