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威胁利诱
纪啸安排张凯率领着一半随他进入皇城的军卒前往皇城城墙之上、协助甘延寿和赵睿驻守皇城、并交代要让军卒们轮换着歇息以便尽量的恢复体力、同时还要注意接应随时可能赶到的张延寿和陈汤所率领的后续军卒之后,就吩咐王义去把已经看管起来的任胜、邓广汉、赵平三个人带来。
邓广汉纪啸已经见过。任胜乃是一个身材精壮的中年汉子、表情不多的脸颊上闪现着一种阴郁之色。而赵平,则是一名体质单薄、眉目方正的文士。
除了开始时纪啸曾对邓广汉加以绑缚了以外,随后的抓捕赵平和任胜也就是制服了了事,纪啸并没有命人对他们进行捆绑。之前纪啸之所以对邓广汉比较不客气,主要还是为了起到对他的震慑作用,以便能够使邓广汉听凭他的摆布。
又一次鸠占鹊巢的纪啸,纪啸在未央宫侧厢、原任胜羽林监署理事务的公堂面见了三人。
待一脸晦气的任胜、邓广汉、赵平被带进来后,纪啸示意让他们均坐到公堂一侧的锦墩上,随后就挥了挥手,让王义率领着看押的军卒退了出去。现在按纪啸的想法:
既然想利用这三人手中所掌握的内廷侍卫,就不能完全的以威压制;要恩威并施的争取以情动之。谁也不是傻子!能够成为‘大汉朝第一人’老霍光的女婿,那一个都是会有‘两把刷子’、都不是‘省油的灯’。把形势分析透彻,把利害关系说清楚,这三个人也不可能就会完全的‘一条道儿跑到黑’。
故而,待三人落座、王义也领着看押他们的军卒退出去之后,看到三人就气不打一出来、心里暗骂‘仨人是一对儿半的没脑子’的纪啸,脸上硬挤出了一丝笑意开口说到:
“过往之事已经过去,本人亦不想再提。如今把三位请来,乃是本人想要把一番肺腑之言说予三位。也许邓大人已经向任大人和赵大人言说了本人的身份和此行所担负的圣谕?三位也可能有所耳闻:本人纪啸、纪凌风,乃是兴汉功臣纪公信的后裔、苏公武之义子。当今圣上曾言:要以兄视之本人。……”
纪啸抱着的想法乃是:该吹就是要吹!越是处身于上流阶层的人,就越是趋炎附势的势利眼,既愿意锦上添花、又愿意落井下石,却不愿意雪中送炭。今天面对这三个人,纪啸就是想以‘雪中送炭’的姿态出现。
故而,纪啸缓了缓、给三个人一个消化和理解的时间,才又在三个人脸现惊奇和羡慕之色难分、紧盯着他的状态下接着说到:
“其实,本人此次自请圣命率军突袭皇城,亦乃是抱有着尽量拯救霍氏的心思。非是本人自命清高的自诩什么‘大公无私’,实乃是从内心里不思让曾为我大汉立下盖世军功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曾为我大汉的长治久安操劳一生的博陆侯(霍光)老大人因后辈子孙的不肖而蒙垢;亦不愿霍氏自此代而绝。
据实说来,本人实是还有一桩碍口私密之事,今日就一并说予三位,借以取信于三位。本人初入仕途之初,曾得到了霍七小姐成君的倾力相助,本人亦与霍七小姐成君誓言此生不离不弃。而此次的伴驾北征塞外,本人亦得到了博陆侯老大人的分外看重和托付、并允诺本人北征凯旋后即将霍七小姐成君嫁予本人。
如此论之,不久之将来,本人实是同三位一样乃是同为博陆侯老大人的‘半子’名份。故而,本人就更不想眼睁睁的看着霍氏落入万劫不复之深渊矣!唉……!”
纪啸声情并茂的说着,不觉也发自内心的长叹了一声。
听着纪啸说到此之后,坐在那里一脸苦相的三人脸色也稍有缓和。三个人中在朝廷地位最高、已经是中郎将、羽林监身份的任胜恍若像是同时代表着三个人一样的开口问道:“我等三人此时乃是阶下囚之身。不知纪大人把我等招来言说这些又将有何指教?”
任胜话说得还算客气,但语调中却不免带有着怨气冲天的阴冷、生硬意味。
“既然任大人问起,那本人就据实相告吧!”并没太计较任胜说话语气的纪啸,心里逆向思维的考虑‘换成自己处于对方现在的位置上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中,露出了一脸疑惑之色、大摇其头的接着说到:
“本人就奇怪了?闹出了如此天大的祸事,又是何人在从中作祟、又是何人予以筹划的哪?如此的一件震动大汉基业的大事,不应该是仅仅就在万岁御驾亲征的这数月期间能够筹划明了的吧?望三位告知本人其中之详情,本人也好想想能否寻到一个为诸位加以缓解的法子。据实说来,此事闹得已经太过分了,诸位如非是为首者,能够保住性命已经是万幸。”
侧坐锦墩上的三个人皱着眉头、相互看了两眼,俨然是三人中的为首者的任胜冲赵平点了点头,老霍光的四女婿赵平在纪啸的面前首次的开口说话了:“其中的关节颇为繁臃,就由本人向纪大人稍作解说吧!”
在纪啸点了点头之后,原来身为朝廷的光禄大夫、相当于帝王的‘贴身秘书’的赵平,就口齿清晰的述说起了整个事件的始末……。
原来,整件事也并非是在汉宣帝御驾亲征离京之后、‘霍显曾经预谋毒杀许皇后’的谣言乍起之时,霍氏兄弟为寻求自保才开始的贸贸然行动。
而是在一年之前,霍氏兄弟鉴于老霍光已经年齿渐长的时日无多,而有感于晋位不久的年轻帝王汉宣帝还十分精明、多才,霍氏兄弟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预谋。而把还身在边陲、并不知情的度辽将军范明友推举为未央宫卫尉,则也是预谋中的一部分。
只是由于恰巧赶上了汉宣帝离京、而‘霍显曾经预谋毒杀许皇后’的谣言乍起,才使得‘霍显曾经预谋毒杀许皇后’这个谣言、恍若变成了霍氏兄弟开始行动的诱因。
而也正是恰巧在这个时候,霍禹、霍云还被调回了京城暂时执掌京城的驻军,也就使得霍氏兄弟具有了完全控制京城长安的所有条件:霍禹、霍云执掌着京师驻军,霍山执掌着剩余未随汉宣帝出征的御林军,任胜、邓广汉、赵平又执掌着内廷侍卫。
而此时,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又仿佛出现了因谣言的陡起、既使是不动手亦将要接受家族均要获罪的命运,也就促使着霍氏兄弟下决心动了手。
一年前开始筹谋这件事的时候,许皇后也就是刚刚才怀孕,霍显想要借分娩之机毒杀许皇后的想法也根本就还没有形成。
促使霍氏兄弟萌生此心的根本原因,则是因为晋位才仅仅二年的汉宣帝,已经借老丞相蔡义去世之机,及时的把亲信、嫡系魏相和丙吉擢拔到了丞相和御史大夫这些主政的最高位置上,并还把军方的几位主要人物车骑将军张安世、前将军韩增、后将军赵充国相继的拉拢到了‘帝王阵营’,使得霍氏兄弟在即将难免要失去老霍光的庇护之时、也预感到危机的临近。
当然,任何事都需要有人来从中推波助澜。而这件事的最初推波助澜者,乃是霍云、霍山的舅舅李竟与其同为给霍氏兄弟担任‘狗头军师’似的幕僚的好友张赦……。
听到此的纪啸,此时脑海里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这样一个结论:原来霍显的本姓应该是姓‘李’呀?
而赵平,则还在继续的叙述着事件的始末:
在最初之时,乃是因许皇后的父亲‘暴室薔夫’(宫廷织造处的役夫)许广汉被封为了平恩侯,使得原就与许广汉之间嫌隙颇深的张赫倍生嫉妒心之余,就联合李竟一起不断的向霍氏兄弟加以谗言游说:鼓动霍氏兄弟早作准备,以免等到老霍光去世以后,再想有所行动就完全的来不及了。
本就已经怀有了蠢蠢欲动之心的霍氏兄弟,自然是就在李竟、张赫的鼓动下一拍即合,马上就在李竟和张赫的参谋之下开始了密谋、筹划、拉帮手……。
而在汉宣帝离京、京城长安城内又谣言乍起、霍氏兄弟从霍显的的口中证实谣言确有其事之后,也是张赫同李竟向霍氏兄弟进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已经被逼上了绝路,即使是隐忍不发同样也会惹来返朝的汉宣帝的追究。进而,张赫和李竟又给霍氏兄弟进献了一条‘大造汉宣帝塞外兵败殒命谣言’的‘妙计’,劝说霍氏兄弟借机拥立、控制年仅六岁的太子上位。
至于如何对付随后可能返京的汉宣帝?张赫和李竟也有一套说法:只要把太子拥立为帝,就已经木已成舟的造成了既成事实。即使是汉宣帝能够返京,也可以向当年老霍光把昌邑王刘贺拉下马一样以‘治国不利’为由把汉宣帝废除。到那时,既然新帝登基已经造成为了事实,大将军无奈也必定会乐观其成。有了大将军的支持,随后就连汉宣帝也可以轻易的予以处死。
……。
“原来中间还有这么两个蠢货在推波助澜哪!”听到此的纪啸不觉脱口骂道,猛然间的脱口而出,也同时打断了赵平对事件整个过程的述说。
基本上已经从赵平的嘴里透漏出了整件事大致全过程的纪啸,见自己无意中打断了赵平的述说、而他也确实是不愿意再听霍氏兄弟这些乱七八糟的‘狗扯羊皮之事’,就因困倦而脸颊耸动间显得十分麻木的轻笑着说道:
“呵、呵!本人因小人的龌龊之行而义愤,不觉打断了赵大人之言。呈请海涵!
本人不思诓骗诸位,必要据实而言。所谓‘覆水难收’,霍禹、霍云、霍山此三位始作俑者,事实上已经百死难恕;彼等此时也必然是做好了破釜沉舟之准备。
而霍氏夫人,在皇后分娩之前也确曾唆使蠢妇淳于衍欲行谋害皇后之行。乃是本人在霍七小姐成君的相助之下,才及时的阻止了一次令霍氏必将沉沦的惨剧发生。此事,万岁亦完全的洞悉其中之内情。故而,既然已经传扬开来,霍氏夫人就亦难逃脱重责。
唉……!想想已经风烛残年的大将军即将遭受丧妻、丧子之痛,本人亦是十分的凄戚、不忍哪!……”
不觉又是一番唏嘘感叹的纪啸,随即话题一转的正容说道:
“而三位大人却不然。想想,万岁感念大将军过往的功绩、及大将军在朝野上下的人望,安能不有所顾忌的网开一面?如此一来,三位大人的生机也就有了。
既然霍禹、霍云、霍山、霍氏夫人、亦包括赵大人所言的李竟和张赫等已经无法挽回,那就也不在乎多加上一条罪状。三位大人现在就可以幡然悔悟、并助本人据守住皇城以赎以往所犯之罪,待万岁归朝之后,三位大人亦可以‘霍禹、霍云、霍山等挟持妻小之名’加以搪塞,再加上本人的从旁进言,想来三位大人当可保住本人及家室的平安。否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三位大人再错下去亦不能幸免也。
几位大人还是多为家中妻小及自身思虑一下吧!也让必将遭受丧妻、丧子之痛的大将军,少添些丧女、丧婿之痛吧!
本人之言……。”
纪啸说到此感觉已经把一切都基本上解说清楚,刚想再追问一下三个人的想法,却被侧厢外传来的一声带有着哭腔的娇呼声所打断:“啸郎、啸郎,是你回返了吗?成君终于等到啸郎回返了!这些时日可真要把成君给碍难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