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一尊门神

第83章 :一尊门神

耿炳文如此回话,看来心里还是有点怨气。朱允炆用非常恭敬的语气给耿炳文说:“老侯爷身体硬朗,实属大明之福,朕之幸事。朕还有很多事要仰仗老侯爷,望老侯爷能不吝赐教。”

“皇上折杀老臣,老臣一生都在为朝廷尽忠,皇上但有驱使,老臣定当粉身碎骨以报。”耿炳文略带激情的回答,皇didu这么低三下气的说话,就算心中有再大的怨气,也不能再发。

“侯爷老当益壮,朕心甚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孟德这句诗,就是给老将军写的,朕在此谢过老将军昔ri的辛劳。”说罢,朱允炆真的站起身来,给耿炳文躬身施礼。

噗通之声接连响起,耿炳文、耿璿,连带廖镛、杜川都跪倒地上。皇上给臣子行礼,古来少有,对臣子而言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对君王而言,这又是多么大的诚意。

“皇上,折杀老臣!老臣万万不敢当皇上如此大礼。”耿炳文跪在地上,说话带着哭腔,已经是泪流满面,一年多来憋在心中的怨气,随着泪水消逝的无影无终。

朱允炆走上前,亲手扶起耿炳文,让其他人都站起身,说一说闲话平复心情,缓和一下屋内的气氛。

等到大家刚才的惊讶都消退以后,朱允炆问耿炳文:“老侯爷,近几个月以来,朝廷在军事上的部署你可曾了解?”

耿炳文施礼恭敬的回答:“老臣有所耳闻。”

“老侯爷觉得可有不足之处?”

“回禀皇上,老臣看着没有不足的地方。皇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实属罕见,启用徐辉祖总领兵部事务,可谓慧眼识英才。沧州城外击败燕军,取得朝廷第一次战争胜利,都是皇上亲力亲为的成就。老臣愚钝,看不出有什么不足。”

耿炳文这样的回答,明显的是在搪塞,看来刚才的确是感激和激动,可是还没有达到开诚布公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朱允炆还是不放心,或者说是不了解。

朱允炆能理解耿炳文现在的心理,毕竟皇帝曾经寄予厚望以后又弃之如敝履,放谁都觉得寒心。加上满朝皆知的朱皇上好爱孔孟之道,崇尚周公礼仪,让这些开国元老多有不满。这种心理,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改变。

朱允炆想通这些,继续耐心的说:“老侯爷,您是洪武三年因军功受封的侯爷,军功显赫满朝皆知,朕往昔曾偏爱儒学,对军旅之事了解不够,才让侯爷多受委屈,希望侯爷能不计前嫌,再为朕分忧解难可好?”

这次朱允炆没有施礼,可是语气的真诚谁都可以听出来,是真心实意的来道歉,来请教。

耿炳文哪里敢接受皇帝的道歉,急忙和儿子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老泪纵横连说不敢,老臣死罪等话语。尔后也是在剖腹明心的回到:“老臣受太祖隆恩,恬据高位,不能为国尽忠为君分忧,是老臣有错,请皇上治罪责罚。”

“老侯爷不必如此,朕此次前来,不是要责罚你,是诚心陈意来求教于侯爷,希望侯爷能坦诚布公的说一说,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只要我们君臣合力,一定能击败燕逆。”

“臣多谢皇上如此抬爱,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君分忧为国效力,是我等臣子的本分。炳文虽然老迈,也愿做皇上马前一个步卒,有进无退死而后已。”

拿下,终于拿下这个老顽固。所谓人老了jing,鬼老了灵,和这些老人家打交道真是费劲。朱允炆长长松一口气,他计划中的一个关键点就要成功。

“朕知道老侯爷忠君体国,堪为大明楷模。那么就当前军事形势,老侯爷何以教朕。”

“老臣惶恐,不敢教皇上。臣之所言,皆是愚思拙见,还要皇上圣心明断。”

“老侯爷不必过谦,说出来我等一起参详。”

“皇上,臣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为’,燕逆诈言依照太祖遗命奉旨靖难,诛jiān佞清君侧,可是朝中并无jiān佞之臣,皇上也没有降旨让他带兵靖难,故而燕逆是以靖难为名,行叛逆之实。只要朝廷略微更改策略,就能让燕逆处于尴尬之地。”

耿炳文如此一说,和八月徐家兄弟、卓敬、杨士奇如出一辙,都是让朱允炆改变削藩策略,让朱棣燕军成为无名之师,失去道义的支持。这件事情,朱允炆也曾思考过,真的要改变,可是不能没有由头的改,还要给更改口径之后做好准备,朱允炆可知道朱棣那张脸皮比城墙还厚。

“老侯爷所说,谋国之论,朕会在明年太祖忌ri时更改。请侯爷放心,朕不会让燕逆再有任何借口。”

“皇上英明,如此朝廷幸甚。”

“侯爷继续说。”

“皇上,洪武旧将故去的颇多,留下老臣、郭英、吴杰等人都是行将就木、混吃等死的人,朝廷兵马数十年没有经历战阵拼杀,面对蒙古铁骑,北平大宁等边关jing锐,短时间内难以正面抗衡,故而老臣愚见,在正面战场上,以防御为主,等到燕逆谎言大白于天下,失去民心军心,在给予雷霆一击,必能荡尽宵小澄清宇内。望皇上明断。”

“侯爷所说,老成谋国之论,朕自当采纳。前ri沧州胜利,也是意外之喜,朕已经下旨兵部,给盛庸发出谕令,命北方给地将领,依靠坚城固守,不要和燕军野战抗衡。”

“皇上圣明!”耿炳文赞叹时候,偷眼看着眼前年轻的皇帝,还是那个人,可是为何感觉就像换了一个人,府中传言皇帝在中秋之夜,感动上天,武曲显圣赐予天书九卷,六卷治民三卷治兵,难道这些传言是真的?果真如此,那么大明的危机可以解除,耿家的劫难也可以化解。

先知先觉的人如果不圣明才叫奇怪,不过在这个时代有这么多的人认为应对朱棣应该以防御为主,可是那个建文帝就是不听,让老学究黄子澄忽悠的昏天黑地一阵瞎搞,搞得自身生死不明,搞得大明飘摇yu坠,也算是一个奇葩式的人物。

“侯爷,北方战场以防御为主,伺机反攻这个策略已经确定下来。那么,还有什么朕思虑不到的地方需要准备?”

“皇上,臣以为,京城防御亟待加强。前期朝廷数次往北方调兵,都是调用京城防御兵马,一年多来数战失利,朝廷损失惨重。京城防御力量已经非常薄弱,而朝廷也面临很多变数,所以臣以为需要加强京城防御。”

“老侯爷幽居在家,心系朝廷,朕非常高兴。九月以后,朕就下旨从各省调来兵马,到上个月末,京城调来近十五万兵马,作为京城防御。可是这些兵马来自不同地方,军令装备差别甚大,这些兵马如何统领调派,老将军有何见解?”

“臣之所虑难敌皇上万一,臣以为,京城防御兵马不需要太多,十五万兵马足矣!京城防御重点在两处,一是长江水路防线,主要预防燕逆南下渡江突袭京城;二是京城九门,主要防御京城之内突发肘腋之变。”

“侯爷所言句句在理,那么对于兵马调配训练,人员任用,侯爷可有提议?”

“臣能给皇上进言谋划,已经是万幸,对于人员任用,臣实在没有任何提议,一切事项都赖皇上乾纲独断。”耿炳文又往回缩头,也没有办法,这两个人的任命那可是重中之重,一旦有误就会遭受灭顶之灾,耿炳文就算赤胆忠心,就算见多识广也不敢在这件事上妄言推荐。

朱允炆看耿炳文不愿意趟荐人这趟浑水,也能理解,毕竟这两个人事关重大,朱允炆已经思虑一个多月,也没有敢下定决心。现在也只能说出来听听别人的意见。“侯爷,若是按照你的提议,建立长江水路防线,朕意让驸马都尉梅殷带兵组建,预防燕逆渡江突袭,你以为如何?”

“皇上,驸马都尉梅殷乃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从子,将门之后。洪武朝迎娶太祖次女宁国公主,天xing恭谨,能骑善shè,是大明不可多年的人才。太祖在世时候,对梅殷也多有器重褒奖。临终嘱咐梅殷‘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乃太祖托孤重臣。梅殷忠心可嘉,他领受太祖遗诏,负责讨伐违天谋逆之人。可以担此重任。”

一个梅殷,还有这么多门道,朱允炆一直以为梅殷就是一个长得帅的小白脸,没想到朱元璋还多有器重和赞誉,还赋予他保扶新皇讨伐叛逆如此重要遗命,不过在朱允炆的看来,梅殷是将门之后却没有将门之风,怎么看是一个写道德文章的书生,领军讨伐叛逆,行不行呀?如此看来,老年朱元璋的眼光变得很差,看走眼的人不少。

“老侯爷如此评价,那么朕就确定让驸马都尉梅殷担当长江防守重任。还有京城九门防御,朕意让吴王朱允熥坐镇,侯爷以为如何?”

“臣以为可行。”耿炳文淡淡的回答,没有对朱允熥做任何评价。

这个人不能评价,吴王朱允熥是谁,是皇帝朱允炆的弟弟,虽然年龄还不到二十岁,不是一个妈生的,可是人家亲呀,是亲兄弟。虽然说皇家骨肉手足亲情淡薄,可是在外人眼里那是利益的共同通体,现在朱老四起兵谋逆,一旦朱允炆抗击失败,朱允熥的ri子绝对不好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突然害死也是非常有可能,所以此刻朱允熥就是朱允炆的利益共同者,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至于朱棣这外部威胁没有以后,这个弟弟是不是还值得信任,那就是以后的事情。

“朕对京城防御人选有所思考,可是还是觉得不够稳妥,侯爷可有补充之处。”

“皇上,臣觉得皇上思虑周详,臣愚钝没有可以补充的地方。”耿炳文如实回奏。笑话,一个是皇上的姑父,一个是皇上的弟弟,都是皇上现在最可以信任的人,谁还能代替呀。

“若是侯爷没有人选推荐,朕到觉得有一位更合适的人来总理京城防御?”

“皇上以为谁可以担此重任?”耿炳文疑惑的问。

“就是你,长兴侯耿炳文,大明朝的铁门闩。朕意让你统领京城防御重任,坐镇京师当一尊门神,威慑那些魑魅魍魉之辈。”

****风叔透剧****后边大概三章,主要论述和分析朱元璋杀戮功臣的一点思考。可能会有点枯燥,希望大家能耐心读一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章 :一尊门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