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正气和第二次创业(1)
在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密切合作问题上我想到最近出版的厉以宁先生所著的《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一书,它已跨进了社会学的范畴,研究人文世界中的“社会人”,经济学不仅是研究商品的供求问题,而且也关心人的道德力量的作用了。事实上人文世界是一个总体。它不会因学科分类而割裂,反倒需要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开辟这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新领域对今后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我一直在关心和思考一个问题,即进入21世纪前西方有个亨廷顿,一直在宣传他的“文化冲突论”,大讲思想的、宗教的冲突。他的这套理论可以联系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的狂轰滥炸。我们东方的传统立场和观念与他不同,我们对文化的看法所代表的方向是进入“道德”层面和讲中和位育,而不是冲突和霸权。“道德”是最高一层的自觉意识,它代表了世界观、人生观和宇宙观等价值观念。最近提倡的“三讲”教育中的正气,就接近这个东西,正气要比一般的做好人好事还要更进一步,这是人在宇宙中的定位,是最广义的道德境界,而西方所讲的是物竞天择的斗争境界,他们提倡冲突、打仗,把高新技术首先用到了武器上,用强权来压人,人的意志必须服从权力,不服就不行。试想一下,按这一逻辑下去,以恐怖的战争手段来毁灭人类并不是不可能的了。因此要使人类的人文世界能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提倡正气,我们这一代人要坚持历史的发展,就必须有一个新的道德力量。
该书还提出了道德重整和第二次创业问题。中国人要有一个精神,有一种正气,这种精神不仅来自物质力量,还要有道德力量,要自觉为什么做人和做怎样的人归根到底是要明白人是什么在我们中国的老传统中一直都在讲,现在提倡“讲正气”,目标是我们要有一个支持做人的“正气”。厉先生这本书里提到韦伯关于西方新教信仰促进和推动资本主义的看法。我自己着重的倒不在韦伯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而正是他指出的要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建立一个人的新的做人规则,必需有一种推动它的精神力量,就是“气”,在个人讲是“有志气”的气。在民族和国家讲是“有正气”的气。气是指一种精神。也许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欧洲资本主义产生之后与封建时期相比,就是有了一个新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讲正气”,要切实能推动人们的积极性的发挥,才会有第二次创业的精神,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在发展,今天的内容与过去不同了,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
怎样才能发挥正气,支持第二次创业,那就是大家要讲真话,讲真话就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体现,有这种精神才谈得到树正气,那么我们有没有这种气呢作为知识分子,我在1949年解放以后看到和体验到了早春天气的到来,其实就是感到了这个正气。但后来垮了,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从抗战时期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并经过解放初期,一直到“反右”以前,我们中国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是有一股劲、一个“正气”的,他们准备改造自己创造新东西的力量已经显现出来,知识分子在等待一个新的时代,成为一代新人。
但因为“反右”、“反右倾”和“文化大革命”把人们的这种精神挫伤了,进取、创业的热情消退了,良好的社会风尚的褪色是从虚伪开始的,假话充斥,真话绝迹,人以虚伪面貌待人,出现了“两面派”,道德便被扭曲了,共同语言没有了,正气被泄了。现在不少事情,看起来好看,但缺乏一点真情实质,缺乏有创造力的精神。我这样说可能是因为我年近九十,容易看到的是晚秋的暮景,不一定和事实相符。但是“文化大革命”对社会风气这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青年一代中,不能不引起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
最近一个时期我常在外面考察,这20年来各地的发展实在是很快的,有些地方出现了惊人的变化,是有一种“气”在支持这种发展。物质发展也要有气,只讲生态不讲心态不行。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我常常讲像汤佩松、曾昭抡先生,他们把心都用在事业上、学科上,都有一个明确的志向,志字下面一个“心”字,他们真是专心至极忘了自己,汤先生一心一意探索生命之源,曾先生一心一意建设中国化学这门学科,这样的精神和志气,在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里是有代表性的。如果代代相传是可以培养出一个社会结构的。
那么现在这种精神有没有,这个气够不够我在知识分子群里似乎尚未感觉到,这些年我在“行行重行行”里,倒感觉到在新一代的企业家里有股劲,开始打出了一个局面,近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而在现在的知识分子中这股“气”似乎还不够,还要鼓劲,我相信它正在生长中,一定会出来一个这样的道德力量。现在中央讲“三讲”,要讲正气,就是要反对假冒伪劣,包括政府中的也应包括学术界的种种假冒伪劣现象。哪怕过去是为社会风气所迫,多数人的被动和虚伪也需有一个自觉的纠正。
过去知识分子受伤了,1957年以后伤到了骨子里,精神被扭曲了,灵魂被挫伤了,一般治疗不行。现在必须认真地改变它,我想也是深化改革的任务之一。现在形势很好,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育部、科技部分别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是一个历史机遇,知识分子要参加第二次创业,一定要有这个自觉,取得一个突破。还是要有一口气、一股劲、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一种素养、一个道德境界。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可贵的精神和作用,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光大。